摘 要: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應主要把握好知識點的構建與生成,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也可以把握這一特點設置問題的情境。圍繞在高中數學中設置問題情境的重要性展開了分析,并分析了問題情境設置的方法,希望這些方法的提出可以為以后數學教學的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問題情境
我們知道,學生對于直接經驗的興趣點很高,由于數學中的知識概念性、理論性比較強,這就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一定的障礙。然而合理問題情境的設置可以有效地將生活知識與書本知識融合在一起,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很好的提升。
一、注重知識點的構建與生成
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應主要把握好知識點的構建與生成,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也可以把握這一特點設置問題的情境。例如,在必修課程《用待定系數法求函數解析式》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正比例函數圖象來求解析式,之后再選用反比例求解析式。然后給學生設置這樣的一個問題:已知一個一次函數圖象經過給定的兩點,求其解析式。那么,怎么通過一個二次函數圖象求出它的解析式?通過對上面兩個問題的分析,使學生對知識點提出質疑,進而導出待定系數的方法的認知,把知識點的學習,在問題的處理中得到生成與構建。
二、巧妙使用實驗法或者媒體展示法
數學雖然不像化學、物理那樣時刻離不開實驗,但是數學教學中依然可以使用實驗,比如我們要講解的概率問題,學生經過對概率的基本知識學習之后,教師就可以引入實驗。還有就是,“采光率”的問題也可使用實驗來解決,即使學生對于樓房的改造很陌生,但是經過對學生家庭住房的“采光率”的計算,學生就可以選用實驗來驗證自己所學的知識。還有一些幾何圖形的教學,也可以使用多媒體軟件,展示圖形的具體變換。這樣學生可以更直觀地觀察知識點的構建與生成,經過教師合理的指導,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學習。
三、正確掌握情境設置的時機
對于高中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設置得最好時機的把握,教師可從以下幾點著手:(1)就是在引入新課的時候,一般這個時候教師可利用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在新課程引入的時候實施問題情境的設置,教師可綜合將要學習知識的教學目標、內容來完成問題情境的設置,這樣可以有效地吸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更加積極努力地對新知識實施探索。例如,在“拋物線”這一章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引用體育課上拋鉛球為例,向學生發問:假如想把鉛球拋得更遠,我們應該怎么做?此時學生就會馬上投入教學情境當中。(2)學生在對問題的思考遇到困難的時候,在學生思考出現障礙的時候,實施問題情境的設置,對于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及思維框架有積極的意義,可以促進學生在思維困境中找到方向,引導學生順利解決問題。例如,在對異面直線實施講解的過程當中,學生一時半會理解不了異面直線的定義,在實際的計算中會產生很多的疑惑,這時,教師就可以安排合理的問題情境,比如以實際生活中的立交橋、跨海大橋、河流為例,用這些生活中學生常見的直觀事物引導學生對知識有所認知,之后促使他們自己總結出相關的定義。(3)引導學生對已學知識實施鞏固之時設置情境,這樣可促進學生把新舊知識更好地串聯在一起,實現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的培養。
總體來說,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問題情境設置的意義,它可以更好地凸顯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教學質量達到最佳。
參考文獻:
[1]朱玲娜.高中數學問題情境創設的案例剖析[J].數學教學通訊,2013(9).
[2]凌玲.高中數學情境創設策略的研究與實踐[D].廣西師范大學,2011.
作者簡介:趙會,男,1979年8月出生,本科,就職于河北省辛集市第三中學,研究方向:高中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