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城鄉教育不均衡之嚴重有目共睹。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教育人才的滯擁與外流、基礎設施的落后與空白,諸多因素導致了農村教育相對于城市教育的落后。農村教育一直是我國教育的重點也是難點,農村的教學資源稀缺,教學隊伍落后是當前我國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關鍵詞:城鄉教育;均衡發展;農村;教師
跨入21世紀之后,國際社會風云詭譎,各國競爭日益激烈。21世紀是一個文化之上的時代,是一個以科學技術為第一生產力的時代!教育,是民族復興之本、中華崛起之源、富國強兵之根,注定將負擔起整個民族的重擔。而在占我國總人數超過七五成的農村中,建設好發展好農村教師隊伍,促進城鄉均衡教育,是一切教育問題的重中之重。
一、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均衡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戰略意義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筑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升全民族綜合文化素質之中,加強農村教育具有先導性、基礎性和統領全局的重大作用。在新時期,我國的教育事業必須重視農村教育,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破除大學無用論等舊時期落后思想,保障農村教育事業發展。新時期是一個需要資源技術與人才的時期,其中最重要的是對人才的發掘培養與應用。打牢農村教育基礎,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為我國科技國防事業輸送源源不斷的高素質人才,符合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理念,對新時期我國全面發展戰略具有極為重大的意義。
二、新時期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均衡城鄉教育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我國教育的重點與難點在農村,而農村問題的重點在師資隊伍。近年來農村教師隊伍建設中存在一些重大問題。
1.教師數量稀少,與之相對的是城市教師數量飽和,資源配置極度不均衡,教育發展以城市為絕對中心,造成了供求的極度矛盾。這種矛盾的形成由來已久,其中暗含幾十年來積蓄下來的社會矛盾和經濟發展瓶頸,難以通過一時的改革和創新將其徹底解決,若要真正解決問題,必須下定打持久戰的決心。
2.教師素質低。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程度低,教育信息化完成度不高,很難與現代化教育接軌,同時教師培訓機構基礎設施落后,條件惡劣,薪資低廉,導致人才外流現象嚴重,教師專業素質難以提升。
3.農村教師隊伍年齡結構失衡,幾年來很少有新教師前往農村進行教育教學活動,而且農村由于最近一段時間農轉非政策的貫徹落實和計劃生育的效果體現,使適齡入學人口從實質上降低很多,對師資要求不高,人才隊伍飽和,新教師很難在滿編制中立足,難以補充新鮮血液。
4.教師認同感低,工作積極性不高。由于多方面因素導致的薪資低廉,工作量極大,工作環境惡劣導致部分教師難以盡職盡責做好本職工作,工作熱情很低,沒有責任心,應付了事,被動完成工作,導致教師隊伍幸福度普遍降低。
三、新時期均衡城鄉發展、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的策略
城市發展不均、人才難以培育,新時期均衡城鄉發展、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分秒必爭。但在建設中仍要平衡各方面因素,在發展過程中做到穩定與建設并行不悖。
1.認清事實,立足實際,展望未來。農村的實際就是經濟困難,條件落后,加大對農村教育經費的投入,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本點和出發點。把資源均衡放在各個階段學校的教育上,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履行自己應盡的職責,縮小與城市義務教育學校之間的差距。
2.加強教師道德品質建設,人才的培養同樣需要人才,道德觀完善的教師才能培育出真正的人才。立足現實,認清實際,加強對農村教師道德觀的培養,讓從業者以一個全新的角度認識自己所處的地位、所從事工作的無上意義。鼓勵教師增強彼此之間交流合作,豐富閱歷,提升境界,潛心讀書,靜心育人,努力做到真正的人民滿意、學子愛戴的人民教師。在抓牢教師道德品質建設事業的同時在農村頌揚尊師重道的傳統美德,讓教師的自尊心得到保護,對自己的事業更加認同。
3.從整體上提高農村教師隊伍的職業素養,具備扎實的文化基本功,是為師最首要也是最基本的條件。無論如何拓寬教育方式、改革教育途徑、拓展課堂環境,嚴格的文化基本功仍是教育過程中的首要目標。只有認清農村教師文化實際,堅定不移地探索創新更有效果的教育方式,全面提升農村教師的教學能力,貫徹落實課程改革,從整體上提升農村教師隊伍的職業素質,教學科研能力,著重培育各個農村教師系統中的學科帶頭人,研究更科學的教學大綱,完善管理體系,增強鉆研意識,才能積極推動農村與城市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建設出一批真正合格的現代化的農村教師隊伍,滿足新時期下的社會需求。
參考文獻:
[1]董志偉.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04):73-76.
[2]張娜,陳佑清.我國學前教育課程結構現狀分析[J].教育發展研究,2013(06).
作者簡介:崔艷,1974年10月出生,就職于遼寧省本溪市桓仁縣教師進修學校,職稱:中學一級,研究方向:農村教師專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