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需要改變教育觀念,從應試教育走向素質教育,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創業意識的現代化人才。理清兩者的內在聯系,有利于實現創業型人才培養的目標。
關鍵詞:素質教育;創業教育;關系
教育是人類成長成才的重要手段,是實現人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當前社會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對人才的要求也與日俱增。現代化的人才既要有扎實的專業素養,有過硬的技能,又要具備開拓進取、不斷創新的意識。作為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高等學校,越來越重視素質教育,并把提升和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放在了突出的位置。因此,研究大學生素質教育與創業教育之間的關系,既促進了高等教育的良性發展,又為人才培養提供有效借鑒,從而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推動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一、素質教育與創業教育
“素質教育”是針對“應試教育”提出來的,是當前倡導和推進的一種全新、全面的教育理念,它的核心目標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針對當前大學生來說,全面發展既包括專業素養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又包括思想道德和品性修養的教育。大學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實現既會做人又會做事。
創業教育是伴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提出的一種新觀念。198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了 “enterprise education”(事業心和開拓技能教育),稱之為“創業教育”。創業教育是指培養人的開創性個性,挖掘創業意識,培養創業思維,指導創業技能等各種創業綜合素質,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創業能力的教育。創業教育是當前大學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滿足知識經濟時代對大學生創業能力的需求。
二、素質教育與創業教育的關系
1.素質教育與創業教育是統一的
(1)素質教育是創業教育實現的保障。創業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包括對受教育者開展必要的創業指導,同時還是其創業品質等因素的形成與培養。
在創業教育過程中應加強對受教育者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培養其社會責任感和奉獻意識,形成良好的職業品德和職業素養,遵循市場的規律和社會公平、公正的原則;在創業教育中應加強對受教育者國情和現實的了解和認識。認識到當前的就業形勢、社會現實,培養學生創業的信心和勇氣,要敢于創業、樂于創業,培養健全的創業品質,有堅定的創業信念;在創業教育過程中應加強對受教育者開展挫折教育與心理疏導。市場經濟是相當復雜的,在創業中必然會遇到一些挫折和失敗,要經受住打擊,要有面對挫折的勇氣。以上對理想信念的教育,對社會現實的認識,對失敗挫折的應對,都是對受教育者全面素質的考驗和培養。因此要真正實現創業教育,離不開受教育者全面素質的培養,離不開素質教育。
(2)創業教育是素質教育發展的需要。《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實施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可見,創業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的重中之重,是新時期對素質教育全新的詮釋和發展,也是素質教育發展的需要與必然。
(3)創業教育是素質教育實現的有效手段。創業教育與素質教育在人才培養目標上是高度一致的,都是為了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的目標,當然包括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新時代人才,而創業教育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
因此,要真正實現素質教育,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離不開創業教育的實施和開展,同時創業教育也為素質教育的實現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2.創業教育與素質教育的區別性
(1)實現的途徑。素質教育是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而非一門具體的課程。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不能局限于哪一門課程,而是學校總體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規劃。而創業教育是一門指向性和操作性很強的課程,有具體的課程內容和課程體系。高校中開設的KAB創業教育等諸如此類的課程,都應歸屬于創業教育。
(2)發揮的功能。素質教育的目標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著眼于整體協調的發展,著眼于人類的全面進步。創業教育主要是培養創業精神和創業意識,提升創業能力,指導創業技能。因此,從功能上來看,創業教育更具體,素質教育更抽象。
理清兩者之間的關系,在發展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開展創業教育,突出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品質,為經濟繁榮和社會發展做貢獻;實施創業教育的過程中,離不開總體素質的培養和形成,否則會影響創業教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戰弋,孫偉.素質教育.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之間的關系及三者協調發展[M].理工高教研究,2008(12).
注:該文章為南京中醫藥大學2012年創業教育專項研究課題立項,項目標號NZYX1204。
作者簡介:成娟,女,1978年6月出生,碩士,就職于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研究方向: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