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孔子思想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影響著一代代中華兒女,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它的核心理念深深影響教師對班級的管理。因此,教師提倡用儒家思想來管理班級,用“仁愛”浸潤他們心靈,用“禮儀”教化他們行為,用“學風”來打開知識的大門。
關鍵詞:孔子思想;仁愛;禮儀;學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孔子思想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它主張“仁”:“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維護“禮”,它與中國十八大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契合,《論語》中提出的學習方法,深深影響我對班級的管理。作為一名教師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應該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只有德才兼備的學生,才符合社會主義價值觀。用“仁愛”浸潤他們心靈,用“禮儀”教化他們行為,用“學風”來打開知識的大門。
一、仁愛
子曰:“仁”者,愛人也。即是說要有仁德之心,要尊重他人、關愛他人?!皭廴恕笔侨实碌幕A。在當班主任工作中,我一直堅持用仁愛去點亮學生的心靈。
1.營造“仁愛”環境,樹立班級新風
注重營造家庭化的班級氛圍,我們班級班牌上有一張全班同學的全家福。每次同學們進到班級的第一眼都會停留在這張全家福上,他們總會有一種家的感覺。墻報多彩、布置合理、環境溫馨,班級如家。溫馨的“家庭”氛圍,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最大限度地釋放自己的熱情,發揮自己的潛能,在濃濃的親情中感受真切的人文關懷,學會關愛,學會做人。天長日久,“愛集體”“愛同學”“愛老師”等“愛人”的觀念便深入到學生的心中。
2.充滿“仁愛”的關懷
我在高一進校的時候就建立了每個學生的個人情況檔案。了解每位學生的情況,時時關心哪些在性格方面比較內向的留守兒童的心理動態。我放假期間經常家訪,了解他們的具體情況。周末把貧困的學生喊道家里改善生活,讓學們感受到家的溫暖。作為班主任要給予留守兒童特殊的關愛,并使他們切實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減少留守兒童受教育的斷層與真空,讓留守兒童的生活充滿“陽光”。
二、禮儀
1.開學要求學生背誦《弟子規》
首先通過《弟子規》讓學生懂得怎樣孝敬父母,友愛他人。然后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利用放假的時間給父母煮飯、洗腳,并排除視頻作為學生綜合評價的一部分。
2.開展各種志愿者活動,傳遞愛心,傳播文明
例如,給敬老院老人服務,參加學?;顒拥姆照吖ぷ?,通過這種“愛心”和“文明”,有助于建立和諧社會。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及關懷,減低彼此間的疏遠感,促進社會和諧。
3.樹立文明標兵
我們班每個月都要評選一位道德文明標兵,把標兵事跡和照片貼在光榮欄里,讓他們在班上起帶頭作用,讓文明禮儀扎根于班級管理中。
4.禮儀培訓
我們學校開展了禮儀選修課,給學生在禮儀方面作指導,讓學生知道在生活中如何去講文明禮儀。只有行為文明的人,才能符合當今社會的需要,立足于社會。
三、學風建設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痹谝粋€班級當中學風是關鍵,它關系到學生高考升學。營造良好班風需要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良好班風可形成團結、奮進、和諧的育人氛圍,形成學生相互學習、相互競爭的好風氣。
1.常規工作
(1)各寢室圍繞以“樹優良學風”為主題的組織活動,樹立優秀的室風。
(2)學習興趣小組組織同學發展自己的興趣學科。
(3)科代表的帶頭作用,重在影響身邊的同學。
(4)公布每個月的學習之星,把“學習之星”公布在光榮欄里。同學之間開展學習交流活動,讓進步最大學生談談自己的學習心得。
2.幫扶計劃
為拯救差生,將學生進行分類,先進行簡單的輔導、談心,然后進行人員分配,根據學生所偏的科目分給相關的任課老師。根據學生生活圈子,盡量以同宿舍優秀同學為主,進行學生“一幫一”搭配,通過上述活動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總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012年11月,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提出:公民要友善,要和諧,要文明,這些觀念都和儒家文化相切合。這就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中加以引導,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2006-12-01.
[2]李偉勝.班級管理.華東師范大學,201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