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傳統政治課教學的弊端,提出把課堂表演應用到政治課教學過程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克服政治課教學中存在的學習倦怠現象。淺談課堂表演模塊怎樣有效克服學習倦怠的影響,及其應用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一是占用課堂比例合理,要增強應用的針對性;二是學生參與程度合理,讓學生自己來表演;三是表演質量過關,不能流于形式。
關鍵詞:課堂表演;學習倦怠;生活實例
在新課改的影響下,思想政治課教學面臨嚴峻的挑戰。師范高專生在專業課教學活動中的熱情,很難在政治課等公共課教學中找到,學習倦怠現象較為普遍。怎樣讓“枯燥”的政治課“鮮活”起來?怎樣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氛圍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
一、課堂表演降低學習倦怠的影響
1.表演生活實例,激活學生思維
傳統教學模式主要依靠老師的講授,這種單調的方式使高專師范生感到枯燥乏味,課堂氣氛相當沉悶。通過課堂表演,可以教會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對于活躍課堂氣氛,激活學生思維起著很好的積極作用。例如,在講授“反不正當競爭法”時,讓學生表演“購物風波”,并由表演者提出問題,“我們應怎樣保護自身的權益”?通過小品表演者創設的情景,十分接地氣,學生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所以對問題的思考就很主動,思維也相當活躍。這就擺脫了枯燥的課堂氣氛,激活了學生的思維。
2.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處于學習倦怠狀態下的學生缺乏學習熱情,有一種無助感,自信心不足,對學習冷漠、悲觀;而課堂表演模塊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參與表演的學生在掌聲、笑聲中體驗成功后的自豪、滿足、振奮等情感,便會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在“購物風波”的編演過程中,學生表現異常活躍,參與積極,既使表演者獲得成功后的愉悅,同時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一種愉快的氛圍中獲得知識,避免了政治課的枯燥乏味,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對政治課的興趣。
3.學生主動探究,提高學生的運用能力
有研究表明:越是學習情緒高、學習努力的大學生,越是對自己的學習成就評價低,進而造成學習倦怠。政治課教學中有許多抽象的難以理解的理論,只靠教師全盤灌輸、講解,學生是無法理解的,甚至無法記住。因此,要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就不僅要讓學生聽、讀、說,還要讓學生參加實踐活動。例如,在講授“訴訟法”時,讓學生表演“模擬法庭”,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搜集資料,將法庭審理的基本程序等知識點,在課外時間就掌握了。也讓學生通過他們的表演加深了對抽象的難以理解的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學生的運用能力。
可見,課堂表演能有效克服學習倦怠的影響,但課堂表演作為一種時間占用量大,包含內容廣、準備時間長的一種教學手段,在教學中運用必須注意時間的合理分配、內容的精準把握等問題。
二、課堂表演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運用應注意的問題
1.課堂比例合理,要增強應用的針對性
再好的教學方式也不能滿堂灌,正如好鋼要用在刀刃上一樣,課堂表演也須用在恰當的地方,一段表演用好了,就能在整堂課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具體就思想政治課而言,就是要增強課堂表演應用的針對性,不僅要針對思想政治課重灌輸、重潛移默化的特點,而且應針對學生實際特點。
2.參與程度合理,讓學生自己來表演
主要是要更新教育觀念,傳統的政治課都是老師在講臺上從第一分鐘講到最后一分鐘,使教學在很大程度上疏忽了學生的反應,讓學生感覺學習是被動的,而在課堂教學中引入課堂表演,尤其是讓學生自己來表演小品,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意識和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實踐中,有些老師擔心課堂不好駕馭,從而不敢用,甚至不用,其實這種想法和做法是沒有道理的,思想政治課與物理、生物、化學等其他課程不同,它沒有實驗、實習,學生直接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不多,僅有的課堂發言也是少數學生的事,大多數學生上課習慣于被動地接受老師講授的知識,運用小品教學可以彌補傳統教學的這個不足,它不僅可以使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中來由被動變成主動,而且可以增強學生主動獲得知識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
3.質量過關,不能流于形式
作為一種新的獨特的教學手段,課堂表演還具有巨大的挖掘潛力,今天,它正以可能激發的學習熱情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但是因為一個小品片斷所占用的時間較長,如果頻繁使用會影響到教學任務的完成,而且表演內容的挑選要以教學內容為依據,不能脫離生活,真正適合教學的小品需要教師精心挑選、剪輯,而學生表演要事先排練好,這些都需耗費時間和精力。因此,要求教師在運用課堂表演教學時必須嚴抓表演質量,不能流于形式,并且可以用其他的方式,如歌曲、故事、影片片斷等其他手段代替或補充使用,總的原則是教學形式服從教學目的和內容。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只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點燃他們智慧的火花,讓他們主動學習,就能有效地克服學習倦怠的影響,因此我們要不斷完善課堂表演,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