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任何課程的教學都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想雙向活動的過程,語文也不例外。教師必須優化教學內容,讓其更具靈性;優化教學方式,使其更具靈氣;優化評價模式,使其更加靈活。
關鍵詞:教學內容;教學模式;評價模式
近年來,中職教育不斷改革,許多文化課被壓縮甚至取消。而語文仍然是絕大部分中職院校的必修課之一,足見其重要性。如何讓語文課堂教學靈動起來,頗具生氣呢?筆者根據自己多年語文教學的體會,總結出了教師的“三靈”和學生的“三動”。只有將老師的“靈”和學生的“動”結合起來,才能讓一堂堂平淡無奇的語文課上得生動活潑,令學生喜歡。下面就簡單談談所謂的“三靈”和“三動”。
一、優化教學內容,讓其更具靈性
在體現教學內容科學性的前提下,如何使其更具靈性呢?教材中所呈現的教學內容主要是語言框架,是靜態的文字,教師要根據中學生的身心特點,給學生創造生活化的教學場景,使教材呈現出鮮活的生命狀態,讓學生感受豐富靈活的生活語言,使整個教學過程變得生動、活潑而高效。如,《再別康橋》,要讓學生學習新詩鑒賞,體會它的“三美”——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以及詩人的情感。經過處理,教學內容主要有三部分:作者的背景資料,包括文字、照片甚至影視片段(《人間四月天》),讓學生感受到文學才子的浪漫情懷和他的“康橋情結”,這是他們的興趣切入點;在流動的畫面中欣賞全詩的內容,感受新詩的“三美”,這是需要我們指點的賞析重點;經過這樣的處理,整個教學內容豐富圓滿,集音樂、畫面、照片、朗誦等視聽手段為一體,營造出一種飄逸夢幻的氛圍,加上詩歌本身的空靈唯美,學生在這種純美而憂傷的旋律中不知不覺就完成了教學任務。
二、優化教學方式,使其具有靈氣
永遠不要讓自己的講課固定在一個模子里。一個有經驗的語文教師,用不著界定自己的課用的是啟示法、歸納法還是任務驅動法,或是其他法,總之,要適合學生使其樂于接受,這就是有靈氣的教學方式。我們如何做到這一點呢?除了少數教師的個人魅力之外,大多數不外乎是備教材和備學情。
以《6S基本行為規范》為例,規章制度式的內容比較枯燥。如何進行教學呢?首先根據內容將需要學生掌握的關鍵詞(口號)擇出,再挑選比較難理解的如標準化、素養等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作為討論主題,采用討論法進行教學。在基礎好的班級只要按常規進行即可,而在差點的班則需要更能引起興趣的教學方式。如將任務分解,每組負責一個口號,設計成藝術字或海報樣式,然后,上臺展示,互相評判。通過交流,加深了印象,達到了教學目的。
三、優化評價模式,使其更加靈活
傳統的評價模式重視對知識掌握和結果的評價,忽略了對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評價。教師要做的就是把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評價重視起來,彌補傳統評價模式的缺陷,使其更豐富靈活。尤其是答錯的時候,一定要對他們知難而上、勇于答疑的精神和態度給予肯定。方式可以靈活多樣,如口頭評價,多以鼓勵肯定的語言,簡單快捷,要注意技巧;書面評價,可以是評語,也可以是加分,記錄在冊,方便以后進行綜合評價;其他評價,如獎勵少寫作業,懲罰唱首歌等等。科學而有效的評價模式能激發學生的好勝心、上進心、成就感,何樂而不為呢?
以上這些,主要是老師的工作,但是課堂教學沒有學生的參與是不成其為教學的。下面就來談談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
四、營造和諧氛圍,讓學生敢動
中職的學生大多數學習基礎差,底子薄,缺乏自信,存在感薄弱。表現在課堂上就是靜默有余而活力不足,根本無法體現課堂主體的作用。
隨著教育的發展,課堂教學已由傳統的專制型向民主型發展,封閉型向開放型轉變。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也應順應潮流,打造和諧課堂。我們打破了傳統課堂教學的專制嚴肅,讓他們在更為放松的狀態下成為課堂的主體,讓課堂成為靈動的課堂。
五、架設任務階梯,讓學生能動
在輕松和諧的氣氛中,很多學生也有答題的意愿,活動的熱情,但還需參與的能力。這時就需要我們將課堂教學任務進行分解,難易結合,照顧全體。如常見的類型:簡單地以記誦為主的練習,有朗讀、抄讀、背誦等;次之以消化為主的練習,有問答、劃分文章層次、分析文章特點、揣摩作者思路等;再難點的以應用知識為主的遷移練習等。難度逐級上升,這些練習甚至還可以更加細化,這樣在無形中就給了很多學生尤其是所謂差生答題的機會,讓他們在一次次簡單活動的參與中,增強自信,提高學習能力,在活躍的氣氛中完成了教學任務。
六、培養創新思維,讓學生互動
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要引導他們積極開闊自己的視野,并鼓勵他們在課堂上共同交流。有一次在課堂上談到網絡文學,就有學生說網絡文學的影響力已經超過那些經典文學了,此言一出,立馬被另外的學生反駁,進而發展成了兩派對立的辯論。我就讓他們各自去調查,找證據,寫成文字材料。等到講《調查報告》時學生恍然大悟,原來無形之中寫了一份調查,只是格式有錯誤。只有讓學生大膽創新,積極參與,我們的課堂才能真正地動起來,真正實現在教學過程中:文章由學生自己讀懂;疑問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由學生自己分析解決,知識由學生自己發現獲?。灰幝捎蓪W生自己概括掌握。
教學有法,然教無定法。我們只有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大膽創新,才能讓語文課堂教學真正地靈動起來。
參考文獻:
[1]范旭.淺談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J].教育教學論壇,2011(24).
[2]李加祥.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總結[J].教師,2012(15).
[3]陸丹.淺談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教學技巧[J].中學課程資源,2008(04).
作者簡介:楊書明,男,1964年1月出生,本科,就職于山西陽煤高級技工學校,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