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兩課”評比賽事的實踐分析,揭示了“兩課”評比的要義,旨在推動課程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回歸課堂教學。
關鍵詞:“兩課”評比;實戰;回歸課堂
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關于組織開展全省職業學校“五課”教研活動和“兩課”評比工作的通知》(蘇教科院科[2010]11號)是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文件精神和對《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的具體落實,旨在深化全省教育教學改革,推動職業學校教研活動有效開展,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從而提高職業學校教學質量。自從“五課教研、兩課評比”活動開展四年多來,各市、各學校都非常重視,出臺了相應的具體活動計劃及方法,形成濃厚的學習、參與氛圍。要成為省級示范課,老師不僅僅是授課者,更是課程教學的研究者,需要掌握新的教學理論,研究新的教學方法,改進教學的策略,學會反思教學效果。只有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才能保證在備課、上課、說課、聽課、評課每個環節都游刃有余,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特色和風格。
“五課”教研、“兩課”評比活動的開展,實現了職業學校教師的全覆蓋,教學環節內容的全覆蓋,這給職業學校的教師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現在職校教師有了自身專業發展的動力和提升教學能力的途徑。許多職教一線的老師都積極參與到省市“兩課”評比中來,筆者參加了2011首屆活動,經過校、市、省層層比賽,最終榮獲英語學科省級示范課。2012-2014年期間,筆者作為指導老師,指導我校老師榮獲省級示范課一項,研究課兩項。
一、“兩課”實戰
“兩課”評比包括教案、現場上課、說課和答辯四個方面,對教師的專業知識、業務能力、個人綜合素質和風采進行了全方位的考查。其中現場說課和答辯環節是廣大一線教師平時接觸很少的環節,但是卻是省賽的主要環節。下面筆者重點談談說課和答辯兩個環節的實戰經驗。
那么,如何說課呢?
“說課”是由授課教師在個人備課和授課的基礎上,面對同行講述自己的教學設計及其理論依據、教學效果,然后由聽者評議、說者答辯、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種教學研究活動。精彩的說課應該是教師專業素質和理論水平的體現,體現科學性、創造性、藝術性的統一。一般“說課”從教學目標、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策略及實施、資源整合、教學反思六個方面展開。
教學目標是課程的出發點,說課呈現時要說清目標確立的依據和內容。目標的依據至少要從本課程的教學大綱(課程標準)、學生的實際需要情況、教材內容三個維度著手。教學目標要體現層次性(可再分)和可測性(可評價),教師可以研讀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法”來系統學習。目標不能只關注學習的知識和技能而忽視了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教學目標應以行為目標的方式來表述,簡稱ABCD型。通常可以采用“行為主體(Audience)、行為(Behavior)、情境條件(Condition)和表現水平或標準(Degree)”的教學目標表述法。(夏英,2014)目標的合理性應遵守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
針對性和整體性應該是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應遵守的原則。教材分析時應注意講清前段以及后續課程的聯系,讀懂編者的意圖,建立學生、教材、目標、教師、編者之間和諧、高效的聯系。學情分析則是找出學習者目前的狀態和期望之間的差距。可從學習者知識技能、學習動機、態度習慣等方面分析。
毋庸置疑,教學策略和實施是說課的重點和核心。優質的說課應該是巧妙合理的教學設計和科學可行的教學實施完美結合。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應該是相輔相成的。教學實施需體現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行為、教學基本要素、課堂文化氛圍四者之間的和諧統一。說課時要闡述清楚教師是如何突破難點、突出重點,利用現代信息化手段再現生動課堂。剪輯的教學視頻中應該有課堂生成的展示,是課堂靈動性和教師教學智慧的體現。
教學資源整合應該遵循如下原則:結合學科、恰當合理、指向明確、新穎豐富、運用有效。具體表述時可以按照人力性、文本性、媒體性,或是環境資源、設備資源、信息資源來分類。在PPT陳述時,最好圖文并茂,清晰直觀,體現真實性和適用性。注意教學資源整合時別忽視傳統教具的開發和敏銳捕捉教學生成資源。
說課最后一個環節是教學反思,很多老師覺得是最頭疼的環節。教學反思應該是體現教師對教學的思考,不能流于形式,內容空洞,為了反思而反思。教學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部分去展開:(1)教學效果,即教學目標的達成度。(2)存在問題,整個教學的所有環節可能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提出切實具體的改進措施。(3)教學思考,即作為老師從本次課授課中得到的對教學的啟示。
二、回歸課堂
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從開創事業邁向提升質量的進程中,提出的“提高質量、促進就業、服務發展”的具體要求,開拓創新,大力發展并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職業教育公共基礎課程“五課教研、兩課評比”重要性不言而喻,通過該平臺推出一批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具有先進教育思想的優秀案例,并將活動成果在更廣范圍內得以轉化,提高職教課堂效益,這才是比賽的最終目的。
1.轉變教學觀念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知識大爆炸的今天,“慕課”“微課”等網絡課程的興起對傳統教學提出了巨大挑戰。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唯一擁有者,教學也絕不是簡單的傳授知識。因此,教師需要轉變教學觀念,教學應該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專業成長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兼顧客觀差異,體現專業特色,滿足個性發展;關注學生情感,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加強學習策略指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2.追求高效課堂
有效教學是一種教學思想,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教學科學化運動,強調以科學理論為指導,關注教學的有效性,提倡教學方式的多元化,以實現教與學的統一為關鍵。(劉兵兵,2012)羅伯特·加涅認為凡是符合教學規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學活動就是有效教學。衡量教學是否有效的惟一指標應該是學生是否有進步或發展。因此,“兩課”中的“示范課”、“研究課”不能只是形式花哨,更重要的是引領教師以學生發展為首任,向課堂要效益。
3.回歸常態教學
如果“兩課”評比中的示范課、研究課不能回歸常態教學,那就只變成了教學作秀,違背了活動開展的初衷。如何讓示范課、研究課真正走進課堂,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教師共同努力。教育主管部門作為活動的組織者和發起者需要對活動的內容、形式、推廣加強思考和改進。學校應該做好政策領會、活動協調、成果推廣、組織參賽教師和其他教師交流工作。獲獎教師應該從觀摩課的具體執教者這一方面著手改善現狀,起到落實引領作用。而其他教師也要汲取“兩課”優秀案例的優點,從參與觀摩研討活動的聽課者這一方面加強推動課改,結合實際情況,讓“兩課”真正回歸常態教學。
作者簡介:朱婧,女,1985年出生,就職于淮陰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研究方向: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