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考給很多的畢業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然而,當面對這一特殊群體出現的負面行為受到影響時,學校、家長與教師不要過分地指責,應該從教育制度方面進行思考,加以積極地引導,從教師層面進行思考,使他們獲得健全的身心,從家長層面、學生方面進行思考,幫助他們順利地邁進大學之門。
關鍵詞:教育;思考;多元化
臨近畢業的學生在晚自習期間做出了一個瘋狂的舉動,把自己的書本撕成碎片并伴隨著一片尖叫聲扔下教學樓。樓下有一片小樹林,正巧還下雨,所以紙張都緊貼著樹冠。第二天早上師生到校一看驚呆了:樹冠上滿是白白的紙張,煞是刺眼。本來春天的樹是一片翠綠,此時仿佛一夜之間愁白了少年頭。我第一眼看到此景,說心里話,心很痛。到底是什么原因讓他們做出如此不堪的舉動?對此我不由得陷入深深的思考。
一、從教育制度方面進行思考
高考仍然是衡量學生的一把主要的尺子,高考成功了,似乎前途一片光明。高考失敗了,那預示著將要承受更大的社會壓力,而這種壓力往往家人不太注意有意識地去幫孩子釋放,這必然最終導致孩子心理面臨崩潰邊緣。一旦有個誘因就隨時可能爆發,我想學生這么做也許有這方面的原因。社會本來就是多元化的,以前為了幾個精英教育忽視了平民教育,現在好像又要往為了平民教育的路子上走了,這是好事。但必須得承認,人的智力有差距,做到真正因材施教就最好。
二、從教師層面進行思考
教師都是從學生過來的,對學生的心理和情緒應該了解更多,并適時加以關注與疏導。有經驗的班主任一定會預料到學生某時段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而加以疏導,實行積極的心理引導。有些班主任會嘗試這么做,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書作為珍貴的禮物送給下一屆即將高三的學生或者自己的親戚朋友,每一本書,每一張試卷都承載了我們的汗水、記憶、付出、失敗或者成功,沒有人不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如果我是高三畢業班的教師,我就會專門在高考前上一堂課,舒緩學生的壓力,共同討論如何可以更好地釋放他們的緊張和焦慮情緒。
三、從家長層面進行思考
有的家長把幾代人的夢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整天盯著孩子的成績。分數就像血壓器,高了,血壓正常;低了,血壓馬上上升。這種情緒一旦讓孩子感受到,那孩子的心里一定會受很大影響。步入高三,隨著高考的日子一天天接近,學校面對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作為學生強有力的后盾,這時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要學會跟孩子一樣減壓。學生一次成績不好,他自己也有壓力,此時家長要讓孩子知道全家人都和他在一起,為他打氣加油。鼓勵孩子和同學一起溫習功課,相互討論,切磋。當孩子情緒發生變化時,家長要及時幫助孩子樹立信心,戰勝暫時的困難,最終贏得比較滿意的考試結果。家長在平時要多與孩子交流,及時了解孩子的優點,并給予他們的充分贊美與肯定,這些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這段時間,孩子可能心理會產生一些焦慮情緒,家長此時一定不要明顯地流露出過分的關注和擔憂,這樣很容易使孩子的焦慮擴大而變成沉重的負擔。家長遇到這種情況應該試著放下擔心,放松心情,利用空余時間陪孩子到戶外走走,并講些輕松的話題,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情。喜歡運動的可以陪孩子一同打打球,甚至可以陪孩子看看一些趣味性的綜藝節目,讓孩子徹底放松,這樣孩子的焦慮情緒就會得到充分及時的釋放。
四、從學生方面進行思考
學生處在成長階段,他們的心智還不成熟,對一些行為的認識深度還不夠。我相信以學習為樂的人不會撕掉書本,即便他撕掉書也不會懷有怨恨之心。懷著怨恨之心撕掉書本的學生是教育的犧牲品,他們沒有被因材施教,家長、社會、學校引導得不好。還有就是對未來的高度焦慮感,甚至害怕高考的挫敗感。我們不支持這種方式,但我們可以引導孩子把這種行為升華,去用文字表達,或者用其他的方式表達,從而完成孩子心里的轉變,使之逐漸走向成熟。
另外,我對撕書一事,還有點看法。俗話說:世上三樣狂,學生猴子對綿羊。不是說猴子很善于模仿嗎?人和猴同源,也很善于模仿。不管最先撕書的人是出于娛樂還是發泄,他的這一動作被后面的人無節制地效仿了。但也有很多是因為單純地效仿、好玩、不帶負面情緒的釋放。我們有沒有認真去區分哪些同學是真泄憤,哪些同學是瞎起哄?有沒有誰去探究過真泄憤的同學的成長經歷?我們一味的渲染,可能成了他們負面情緒的催化劑。我們的自以為是,給了他們一定的心理暗示。
撕書的行為在情理上我們可以理解,但做法并不可取。因為書是我們朋友,它是我們吸取能量的源泉,它是人類思想的航船。當然我們遇到這種事情,學校、家長與老師也不要過分地指責,應該加以積極地引導,使他們獲得健全的身心,幫助他們順利地邁進大學之門。
作者簡介:張佑景,男,1968年4月出生,本科,就職于江蘇省相城中等專業學校,研究方向: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