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任何一種教育模式都將對人產生影響,“差異”既是地球表面地理事象運動變化的原因,也是“潛力生”存在的原因,承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結合孤兒孩子的心理特征,致力于轉化“潛力生”,找準有效途徑,助其走出學習困境。
關鍵詞:“地理潛力生”;心理障礙;建構
所謂“地理潛力生”,是指學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沒有感官障礙,但其在地理科學習過程中,因各種原因導致學習障礙、學習困難,成績明顯低于同年級學生,不能達到預期學習目的的學生。如何提高“地理潛力生”成績,使他們擺脫“困學”境況,在這幾年的教學中成為筆者一直鉆研的課題。
學習上暫時落后的潛力生能否轉化,不僅是一所學校、一個班級、一個教師能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砝碼,也是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職責。根據《成功教育》理論的觀點分析,非智力因素是潛力生大量存在和難以轉化的主要原因。孫子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一招不慎,滿盤皆輸。”只有做到胸中有數吃透學生,才能勝券在握。經過長期的觀察分析,造成“潛力生”學習困難的原因有很多,心智方面、情感方面、行為習慣方面、學習態度方面、性格方面、家庭環境方面等,根據學習困難產生的原因,筆者將“潛力生”分成以下幾個類型,為他們量身訂制學習策略,使他們盡早脫困。
第一類“基礎薄弱落后型”。這類型的學生往往在一些最基本的地理知識上呈現出空白狀態,多半是因為上課不注意聽講,自律能力有限,在初中把地理當做“副科”,沒有好好學習基礎知識,造成與高中所學銜接不上,如果不及時轉化這類學生,必然造成學生跟不上課堂節奏,因脫拍越落越遠,最后該生喪失學習地理的興趣和信心。這些學生往往思考不積極,注意力不集中,善于機械記憶,不善語言思維,不愿或不善于開動腦筋,常常回避那些較難的習題,思維上有惰性。面對這樣的學生,教師不能急于求成,而要采取學生差異化教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將問題難度設置的梯度減小,令其感到“跳一跳,摘到桃”的樂趣,進一步調動其課堂參與性,通過與他人合作交流,促進其思考,通過教師引導和同學幫助,這類學生往往能較快建立信心,重新回到課堂。
第二類“不感興趣放棄型”。這類型學生往往因為家庭背景環境造成理想、信念缺乏,是非觀、人生價值趨向不明確,對各科學習都不感興趣,甚至放棄。這時了解他們的成長經歷,洞察他們的心理發展變化過程,打碎這類學生的心理障礙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筆者采用以退為進、慢中求快的方式來交流,消除這類學生的戒備心理,增強親切感。為了解他們厭學的根源,避免用大道理教化,我有時候要他們到辦公室幫我做點小事,借此發現他們品格上的閃光點,并且夸贊他們的行動力。教育家陶行知曾提醒教師一句話:“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中有牛頓,在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每當想起這句話,我再看見他們就感覺到他們的可愛,在和他們討論如何幫我改進教具,讓他們抄寫原理提醒板時,我就趁熱打鐵與他們交流,因為我校學生均來自缺陷型家庭(父母雙亡或社會流浪兒,家庭本身的情感缺陷嚴重,生活背景復雜)養成不良性格也容易導致學業的失敗,這時我用賞識的方式溝通他們的心,喚醒他們對知識的渴望。“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長期的性格缺陷不可能通過一次交流就能改變,這類型的學生往往出現三分鐘熱情的現象,持久性較差,課堂表現極易出現反復,所以交流這種方法需要持之以恒,經過長期的教育轉化,這類學生才能出現進步。
第三類“學習方法不當型”。高中地理知識與初中地理之間最大的差別就在于,將知識由零散狀態逐步系統化、邏輯化,因此建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就顯得尤為重要。很多學生學習地理原理以后卻不能將其正確應用到實際問題解決中,就產生了對地理課的恐懼,降低學習動機,產生“反正我怎么學都學不會,不如放棄,改學別的科目”的想法,這種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礙嚴重影響學生的接受能力,因此掌握合適的記憶方法,提高記憶效率來迅速增加知識積累,再利用圖形建構等方式幫助學生建立認知結構,在自身方面則要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使之能適應學生的需要。
另外,還有“自律能力低下型”的學生,對教師提出的要求總是懶散拖沓難以完成,教師應連續抓其自律能力的培養、引導和督促。面對不同類型的潛力生,最關鍵的是要培養其學習的興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們在關注潛力生分類差異因材施教的同時,要切實從自身做起,將地理課堂變成學生期盼的課堂,打造高效的課堂。
作者簡介:張海鵬,女,1978年12月出生,本科,吉林省孤兒職業學校,研究方向:地理教育。
陳廣強,男,1963年4月出生,本科,就職于吉林省孤兒學校,研究方向:地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