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主體性教學理念是一種在尊重與確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體地位的基礎上,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者,以培養學生的主體性為核心目標的教學理念。主體性教學理念實現的關鍵在于教師的教學行為,依據主體性教學理念的教學目標,教師的教學行為可以歸納為“啟發引導”“互動交往”。
關鍵詞:主體性;教學理念;教學行為
一、主體性教學理念
“主體性”這一哲學概念被引入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形成了主體性教育思想,從而演繹出適應于培養人的主體性的“主體性教學理念”。主體性教學理念是在承認與尊重人具有主體性的前提下,通過教師合理有效的教學行為,最終達到培養人的主體性的核心目標。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或主導者,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1)教師應該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意識,這就需要利用啟發引導的教學行為。(2)教師還應該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與自由,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調動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積極性。另外,教師不應該拘泥于課本知識與固定的參考答案,應該注重培養學生在課堂內以及課堂外的創造性,促進學生全面地發展。簡而言之,主體性教學理念可以概括為:教師要重視并確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引導作用,使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敢于創造。
二、主體性教學理念下的教學行為
在具體的教學環境與教學活動中,主體性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啟發與引導,運用相應的有關啟發與引導的教學行為,給學生以一定的自由,激發學生主動去學習;此外,主體性教學理念還要求教師注重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往,重視學生的不同的觀點,以此來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促進學生的主體性的發展。綜上所述,主體性教學理念下教師的教學行為可以簡單概括為“啟發引導”“互動交往”。
1.啟發引導
“啟發引導”的含義即通過一定的方式與手段闡明事理,促使對方獨立思考、深刻領悟,同時在行為上還要重視對其指引。傳統意義上的教學許多都是教師單一地向學生講述知識,學生不斷地記憶、背誦課本內容。但是,主體性教學理念重新審視這種認識,發現這種教學是片面的。知識不是僅僅靠傳遞和一味接收的,而是學生根據教師的引導和自身已有的經驗自主建構的。這就要求教師做出一定的轉變,從以前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現在的學習引導者。主體性教學理念認為,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應該占有主體地位,教師應該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起促進與推動作用。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所要轉變的就是改變過去單一講授知識的教學方法,采用幫助學生自己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立足于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意識,鼓勵學生主體性的發揮。
在尊重并激發學生的能動性以后,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有利于學生自主性的發揮,主動地去學習,主動地去領悟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讓學生知道自己不是被動的學習者,學生能動性得到良好發揮后,應該嘗試對話教學法,傾聽學生的想法,給予學生相應的回應,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問題意識,這樣就會激起學生的學習動機,有了動機才會去主動學習,從而為其自主地學習提供前提條件。學生有了良好的學習動機就會投入到學習中去,接下來又要求教師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起到引導者的作用,拋去略顯專制的“授受”的教學形式。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會是一種引導式的知識導入過程,學生對知識的真正的吸收與消化依靠學生自己的知識建構,這是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主體性的發揮、主體地位的落實的重要表現。
2.互動交往
從“互動交往”的詞義來看,這一教學行為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與學生積極地相互尊重、相互了解、相互溝通,共同完成教學目標。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遞自己的思想與知識,同時應該尊重與鼓勵學生自己思想的抒發,教師引領學生學習教學內容,并基于教學內容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而且要注意學生之間的相互交往與合作,在共同的交往中完成對知識的建構,這樣互動交往的教學過程對學生主體性的培養意義重大。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最常用的是語言交流,同時語言交流也是教師教學行為中較重要的表現方式。既然學生是作為自主的主體而存在于教學活動中的,那么教師不應該以權威者的態勢,一味地傳授知識并要求學生按所教的思路學習,教師應該注重平等的溝通與合作,同時應該學會傾聽,與學生真正交流。對教師而言,學生有個體差異,但是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主體,因此,教師還要指導學生自主建構知識,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學習策略的指導與幫助,指導學生自主地選擇相應的學習方法,這樣就會喚醒學生的自主性。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學生個性的塑造,保護學生自己獨特的個性,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重視學生不同的見解,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與創造精神。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鼓勵學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事物,鼓勵學生進行豐富的想象,改變定式與從眾的思維方式。
參考文獻:
[1]劉慶昌.教育者的哲學[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4-02.
[2]劉慶昌.廣義教學論[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1-11.
[3]張天寶.試論主體性教育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0(08).
作者簡介:李雨喬,女,山西大學在讀碩士,研究方向:教育學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