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僑辦高校在我國具有一定的歷史,由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直接管理。我國僑辦高校主要為華僑大學和暨南大學,均是國家“211工程”的重點綜合性大學。這兩所大學擁有最大數量的境外學生。僑辦大學的鋼結構專業是在課程調整之后設立的專業類別。從僑辦高校的特征入手,分析并闡述了在僑辦高校做好境外學生教學管理和教學方案制定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僑辦高校;鋼結構;專業設置;境外生;教學管理;教學方案;有效途徑
一、華僑大學鋼結構專業的課程特點
(一)教材內容較多
鋼結構課程是土木工程的重點課程之一。鋼結構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材料特性、基本構件的特點和設計計算方法,構件之間的連接設計、建筑鋼結構設計。我國現行的鋼結構教材的種類較多,側重點也略有不同。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的鋼結構教材采用的是教育部統一規劃的教材,對基本理論和計算能力要求高。在全國高校課程改革后,教材內容的多與計劃課時減少之間存在矛盾。但是,教研組通過調整課程內容各知識點的難易標準,充分發揮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性,在保證學生能夠有效地掌握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的基礎上,實現對教材內容更高程度的理解和學習。
(二)理論性與實踐性雙重重要
僑辦高校致力于國際化辦學,設有國際學院。學校全方位拓展渠道為學生創造赴境外高校學習的機會。全面形成本科、碩士、博士多層次、多學科、雙向的境內外聯合人才培養模式。鋼結構專業的重要特點就是理論性很強,大部分學生在學習鋼結構課程時都要掌握大量的新鮮理論。華僑大學自從開設鋼結構課程以來,收到了很多學生的反饋,學生認為理論強是學習的主要難點。同時鋼結構專業的實踐性也很強。在一個周期的教學活動結束后,必要的教學實踐就顯得尤為重要。華僑大學的實驗室建設相當健全,給鋼結構的實驗教學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支持,學生可以通過實踐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
二、針對境外學生在制定鋼結構專業教學方案要注重的問題
(一)要注意境外學生來華學習的三種適應
1.心理適應。據調查,境外來華學習的學生普遍存在輕度的抑郁,主要是語言、地域、風土人情不適應和年齡、國別不同所致,這些留學生應作為心理預防的重點對象。僑辦高校中尤其是華僑大學,這種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在課程開設和教學方案中,要注意這個問題,適當地開展一些相關輔助教育課程,能更好地提高專業教育質量。
2.社會文化適應。由于境外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家,對中國文化理解的角度不同,理解和接受的能力就不同,據調查來華留學生社會文化適應困難程度整體上屬于中等程度。主要原因也是接觸性別和國別以及文化環境產生的影響,在制定教學方案時,也要考慮這個因素。
3.學術適應。據調查,境外學生來華留學在學術適應困難程度上也屬于中等程度,主要原因就是國別、留學身份、對中國了解程度、對大學了解程度、文化底蘊、學習環境、教學設備以及學校管理都對學術產生影響。此外,學術適應也與留學動機有一定關系,一般留學動機越強,學術適應也就越高。僑辦高校針對境外學生制定教學方案時也要考慮到留學生學術適應的程度。
(二)要注意境外學生學習鋼結構專業的困難之處
1.國別差別。僑辦高校境外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家,由于國別不同,所產生的地域風情、文化底蘊、生活方式、知識結構都不同,語言溝通是教學中最大的障礙,針對鋼結構專業,技術要求強,術語多,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境外學生的理解和語言溝通能力的差別,對專業課程學習和理解就產生很大的差別。
2.鋼結構專業需要的基本功課。一是要具備材料力學基礎。學好鋼結構專業課程,就要懂得材料力學課程,因為材料力學課程是結構專業的重要理論基礎,在學習中要體會應用《材料力學》的基本原理和思路;二是要具備設計基礎。鋼結構專業需要一定的設計基礎,它涉及的規范標準主要有《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建筑機構荷載規范》和《鋼結構設計規范》等。
三、對境外學生制定鋼結構教學方案的方法和途徑
(一)遵循境外學生的基礎教育特點
僑辦高校的境外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華僑大學的境外生源多以東南亞生源為主,具有不同的特點。他們在進入大學之前接受的教育都各不相同。東南亞國家相互之間,東南亞國家與港澳臺地區之間的學生在基礎教育水平和方式上存在很多差別,同時學生的自身素質也存在明顯的差異。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和速度不同。我們在鋼結構課程設置時,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文化基礎,通過細致的了解后,制定符合課程的要求,有利于不同水平學生理解掌握的教學方案,使教學活動能夠在學生充分接受的基礎上順利進行。
(二)實行個別教育和集體教育相結合的教學方案
僑辦高校學生成分的復雜性決定了教學活動必須要堅持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方針。例如,有的學生來自歐美等發達國家,對鋼結構的課程有很強的接受能力,能掌握知識的重點和難點。但是有的學生來自相對落后的國家,對建筑物沒有充分的認知,在鋼結構課程上對教師的舉例無法有基本的了解。采用集體教育和個別教育相結合的模式可以彌補學生之間的素質差異。特別是個別教育,能夠及時溝通語言方面、專業方面的難度,把教學活動進行細致深入。
(三)體現教學方案設計的國際性
僑辦大學的學生來自各個國家的各個地區。要充分結合學生的特點和學科的特點。在制定教學方案上,必須保證教育、知識、方法的充分平衡。在平衡的基礎上進行專業課程教學,能夠保持學科的特點和教學過程的順利。在教學方案上體現國際性原則,就是指課程的內容要符合各個國家基本建設的需要,體現教學內容的可操作性。鼓勵實驗課程,鼓勵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和創造設計。把鋼結構專業的知識點與各國的著名建筑物聯系起來,讓學生能夠第一時間把握知識的重點,理順日后學習的思維障礙。
(四)教學方案設計中要重視輔助教學
由于僑辦高校針對教學的學生是境外留學生,在教學方案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到境外學生進行鋼結構專業學習的困難,適當開展輔助性教學,目的是剛好達到教學目的,提高專業教學質量。一要開設境外學生心理輔導課程。從心理學角度去干預境外留學生,讓他們正確面對教學條件,克服環境差異、文化差異、語言不通的困難,積極投入學習;二要開設中國文化的學習課程。漢語言是必學的一門課程,是留學生學會溝通的必修課。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在僑辦高校鋼結構專業系也要開設中國文化學習的相關課程,讓境外學生了解中國、適應中國、愛上中國,輔助課程教學是鋼結構專業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教學過程中要加以重視。
在教育體制改革進程中我國的高校體制改革也在逐年進行。僑辦高校作為我國特殊的高校院校,得到國務院和教育部的高度重視。做好僑辦高校的教育工作和教學管理,對于提升我國整體的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對于加強國家性學術交流也具有重要的價值。做好僑辦高校的教學工作,使境外學生在我國接受良好的教育,對提升我國國際地位,加強教育對國家的推動作用,具有政治意義和經濟價值,實現了教育的先進性和強大的推動性。
參考文獻:
[1]葉茂林,胡曉玄.關于鋼結構施工詳圖深化設計模塊教學方法淺議[J].價值工程,2011(11).
[2]王興軍.談在國外如何更好地完成教學工作[J].科教導刊,2011(09).
作者簡介:王玲玲,女,1981年4月出生,博士,華僑大學,研究方向:鋼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