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先購買權制度早在羅馬法中就已經產生,房屋承租人優先購買權作為優先購買權的一種,在我國的立法和實踐中均有體現。房屋承租人優先購買權制度對于穩定社會關系,促進資源的有效利用,保護承租人的權益具有重要的意義。但目前對于該制度的法律規定過于簡單、籠統,在實踐中出現了大量的問題,存在眾多爭議,尤其在具體訴訟過程中,認定承租人是否享有優先購買權,如何將承租人的優先購買權落到實處,顯得尤為重要。優先購買權制度是民法上的法律制度,它對于穩定經濟秩序、提高交易效率、促進社會公平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它的基本內容是指特定的民事主體依照法律規定,在出賣人出賣其標的物的時候,享有以同等條件優先于他人而購買該標的物的權利。房屋承租人優先購買權是優先購買權的一種。我國現行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對此也有相關規定,但是較為簡單,可操作性不強。有關承租人優先購買權的很多問題還有爭議,主要就是承租人優先購買權的成立要件問題。
我國法律上關于房屋承租人優先購買權的成立要件,包括兩點,首先是出租人出賣租賃房屋于第三人;其次是承租人以同等條件購買。但對于同等條件的界定,卻值得研究。“同等條件”是承租人優先購買權成立的實質條件。國內外的立法例少有關于“同等條件”的內容的規定,筆者僅能在《德國民法典》和《法國民法典》中找到一些零星的條文。《德國民法典》第464條第2款規定:“在先買權被行使時,權利人和義務人之間的買賣,依照義務人和第三人所約定的條款成立。”第466-466條分別規定了特殊情況下的“同等條件”,分別為“從給付”、“總價款”、“買賣價款的延期支付”。《法國民法典》第815-14條規定:“……(優先購買權人)將按照讓與人向其通知的價格與條件行使先取權。”“同等條件”包含兩層意義:(1)“同等條件”按何種標準確定;(2)“同等條件”的內容。
一、“同等條件”的確定
所謂同等條件,一般認為是“出賣人與第三人約定之同一條件”。這種觀點,與上述《德國民法典》和《法國民法典》的相關規定吻合,有利于承租人優先購買權的行使,可資贊同。在確定“同等條件”時,須注意以下問題:
1、“同等條件”是按照出租人與第三人間的租賃房屋買賣合同的條件確定的,其前提是:出租人與第三人的買賣合同合法有效。如該合同無效或被撤銷時,承租人亦不能根據該合同的條款確定“同等條件”。
2、在出租人與多人訂立以租賃房屋為標的物的買賣合同時,承租人可自行選擇其中一個買賣合同來確定“同等條件”,以行使優先購買權。
3、如果出租人與第三人訂立“黑白合同”(即出租人與第三人訂立價格不同的兩份合同,通知承租人的是交易價格高的“白”合同,以此迫使承租人放棄優先購買權后,出租人與第三人則按交易價格低的“黑”合同履行),第三人因“黑”合同的履行取得了租賃房屋的所有權后,己經放棄“白合同”購買條件下的優先購買權的承租人,仍然有權以“黑”合同的條款重新確定“同等條件”,行使優先購買權。
4、有時候,出租人為使自己免于雙重買賣的困境,會在其與第三人訂立的租賃房屋買賣合同中約定,該買賣合同的生效以承租人不行使優先購買權為條件,或者在承租人行使優先購買權的情況下,出租人享有解除合同的權利。在此情況下,“同等條件”按該約定以外的條款確定,該約定對承租人無效。《德國民法典》對此已有規定,可資參考。其465條規定:“因義務人和第三人的協議,買賣取決于先買權的不行使,或就行使先買權的情形,解除權被保留給義務人的,該協議對先買權人不生效力。”
二、“同等條件”的內容
對于同等條件的理解,應當遵循一個原則,即“承租人優先購買權的行使不能損害出租人的實體利益”。分述如下:
1、同等條件首先是租賃房屋買賣價格的同一。法律只有把承租人優先購買權嚴格界定在同一價格的前提下,才能在保障承租人優先購買的同時,保護出租人的利益,體現公平合理的基本原則。一般情況下,承租人支付的價款應等同于第三人在合同中允諾支付的合同價款。在出租人基于某種特殊原因,以合理的讓利方式出售房屋給第三人時,承租人應該以市場價格作為要求購買的同等條件,而非出租人給予特定人的優惠價格。
2、支付方式對于出租人而言,也是一種利益。因此,承租人在主張優先購買權時,其支付價款的方式,也應等同于第三人允諾的方式。例如第三人允諾一次付清者,承租人不得主張分期支付。
3、如果出租人允許第三人分期付款,則承租人除非向出租人提供了充分和適當的擔保,否則不得請求分期付款。這是因為每個人的信用及支付能力不盡相同,出租人對第三人的信賴,也構成出賣房屋合同的一個條件,承租人行使優先購買權時相應地也應當提供相同條件。
4、同等條件還應包括其他交易條件的等同。例如第三人允諾對出租人負擔從給付義務的,除非承租人能提供相同的從給付或該從給付可以用金錢作價,否則承租人不得享有優先購買權。但是,當出租人與第三人所約定的從給付,目的是為了阻礙承租人行使優先購買權的,從給付就不應作為“同等條件”的一部分。如《德國民法典》第466條規定:“(出租人)即使不約定從給付,仍會與第三人訂立合同的,對從給付的約定不予考慮。”
5、出租人將租賃房屋與其他標的物一并出售于第三人,第三人支付總價金于出租人。這時,出租人與第三人沒有單獨就租賃房屋設定一個價格,租賃房屋的價格難以確定。對于這個問題,《德國民法典》第467條規定:“第三人以總價金買受有先買權的標的物與其他標的物的,先買權應按比例支付總價金。全部標的物不對義務人造成損害即不能分離的,義務人可以請求將先買權擴及于全部標的物。”我國目前的法律規定還不夠細致,對這個情形,沒有法律條文可依。筆者認為,若租賃房屋可以與其他標的物相分離的,承租人可以以市場價格主張優先購買權;若租賃房屋單獨買賣會造成出租人損害的,可以借鑒《德國民法典》第466條的規定,允許出租人主張將優先購買權擴及到全部標的物。
(作者單位:鄂爾多斯市公安局康巴什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