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國新合同法第一次對誠信原則作了全面而系統的規定。誠信原則是合同法的一種精神,是合同法最基本的一項原則。誠信原則具有彌補法律不足、解釋法律、指導立法、判斷民事法律效力和調整民事法律關系等功能。誠信原則貫穿在整部《合同法》當中,指導著合同當事人的整個交易過程。基于誠信原則,《合同法》規定了先契約義務、合同履行中的附隨義務和后契約義務,合同當事人不履行這些法定義務的,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文章主要以合同法的視角對誠信原則進行了簡單的闡述,包括誠信原則的基本含義、誠信原則在現代合同法中的價值以及誠信原則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 《合同法》 誠信 作用
從自由資本主義伊始,契約自由就統御著合同法,以個人為本位,張揚著個人的尊嚴和獨立。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毫無限制的契約自由逐漸地暴露出種種弊端,“自由的意志”成為欺詐、壓迫的工具,契約理論逐漸衰落。而以誠信原則為基礎的新的契約理論———關系契約論逐漸興起,猶如普羅米修斯之火,給處于“崩潰”邊緣的契約法注入了新的生機。截止目前,幾乎每個國家都明確了誠信原則作為民法的基本原則的地位,我國亦是如此。誠信原則貫穿于我國合同法中,以社會為本位,對合同自由予以限制,平衡著個人與他人的利益。
誠實信用原則是合同法中的基本原則之一,結合了法律和道德。從道德上來說,誠實信用原則是合同法的一項基本要求,是人與人之間進行合作的基本原則;從法律上來說,誠實信用原則被法定化了,可以有效地保障合同的權益,促使合同順利執行。
在人類發展的進程中,倫理學是一門悠久的學科,主要和道德問題相關,系統和理論地將道德思想、道德觀念總結到一起。誠實信用原則從道德層面上升到了法律層面,所以和倫理學的聯系非常緊密。現代意義中的市民具有經濟和道德雙重屬性。從道德方面來說,市民應該具有拋棄私有觀念,可以為了社會或者集體利益放棄自己一切的美德。從經濟上來說,在人類資源缺乏的環境下,在社會運行的過程中應該以市場法則為一切的法則,將所用商品化。合同就是進行交易的一種載體,在完成合同規定的交易時不僅獲得了經濟效益,還得到了法律保護,在這個過程中也要重視交易的道德。合同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不僅在法律上保障了合同的執行,也從倫理上維護了合同交易的道德。這樣就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只有經濟和經濟素質共同發展才會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實現最大的利益。所以現代合同法中誠信原則有一定的倫理價值。
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市場經濟制度并不是完美的,斯密早先所推崇的市場經濟制度實際上是建立在若干假設的基礎上,如“完善信息”、“交易費用為零”、“無外部性”、“完全競爭”等,但這并不是我們所處的真實的世界。如19 世紀開始頻頻發生的經濟危機以及寡頭壟斷市場的形成都表明市場有可能“失靈”。
“徒法無以自行”已經成為法學研究中的基本共識之一。單純的立法規范并不會自動地變成社會中的法律實踐。在大多數情況下,當事人會在實質上按照法律規定來從事民事行為。此時民事法律規范只是隱性地發揮作用。但是,一旦發生了民事糾紛并訴諸公權力救濟,那么,民事法律規范就會在司法中通過程序的運行和法官的裁定以顯性的方式發揮效力。
從以上意義上說,司法領域是民事法律規范更為明顯和重要的適用領域,程序及其意義也成為法學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視的命題。“任何特定的法律決定都不得不伴隨著不特定的效果。為了使社會變革更加順利地進行,既需要單義的狀況設定、特定的行為分工、容易判斷的選擇對象,但同時又不能不對應于社會的功能多義性。能夠滿足這種需要的是程序”。
法律本身必然存在著漏洞和不足,即使立法者殫精竭慮,也無法做到十全十美,特別是對將來不確定的因素,作為立法者也不能進行完全正確的預測。同時在法律制定以后,就要保持一定的穩定性,不能經常更改,可是社會和經濟是不斷變化的,所以法律的漏洞就會越來越多。法官不可以為了彌補漏洞,隨意的改變當時的法律,要有一個基本的立足點,而誠實信用原則恰恰體現出了正義和公平,如果法官在裁判過程中遇到了法律沒有明確規定或者有規定但是不明確的情況,就要依據這一原則對法律的漏洞進行彌補。如果交易雙方對合同中某些條款理解不同引起糾紛時,就要依據這一原則進行補充處理。 誠實信用原則是對市場經濟關系進行規范的基本原則,并不是說只是在履行合同的過程中才會有作用,無論是在訂立合同、履行合同、變更合同,還是在解除和廢止合同的過程中,交易雙方都要依照誠實信用的原則行使合法權利和履行法定義務。
誠信原則在合同法中究竟如何適用,在怎樣的情形下適用既能維護當事人的合同自由又能保證公平? 現代合同法對誠信原則進行了具體化,設立了以上各項具體的制度貫穿于合同始終。換言之,以上各項具體制度的設立與適用即為合同法對誠信原則的直接適用。誠信原則作為一個具有抽象性基本原則應該通過其具體化的制度適用于合同法中,不能直接適用于具體案件中。但法律具有滯后性,合同法亦難免出現漏洞,屆時援引誠信原則彌補法律之漏洞亦為合理。
參考文獻:
[1]王家福.合同法[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
[2]曲天明,王國柱編著[M].合同法 杭州市: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
[3]李永軍.合同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4]肖寧,于洋.合同自由與合同法的經濟分析[J].現代交際,2014(6).
[5]劉述錄.合同法中公平理念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4(20).
[6]耿赫.合同法中誠信原則分析[J].法制與經濟,2014(5).
(作者單位:北京市芝蘭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