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會展業已發展成為新興的現代服務貿易型產業。但是在會展產業急速發展的同時,國內外展會中頻頻發生的知識產權糾紛事件,極大的影響了我國參展企業的國際形象,也不利于我國企業海外市場的擴展。本文就如何應對展會知識產權風險糾紛提出了相關看法。
關鍵詞 展會 展會知識產權 風險 對策
從整體上看,國際會展業當前的發展水平與發展格局同世界經濟發展總體狀況是基本一致的。在國際,發達國家的會展業已經存在相當長的歷史,各方面發展較為完備成熟。大多數發達國家擁有開展會展活動的良好基礎,辦展經驗豐富、品牌展會眾多,會展業競爭力強;在國內,會展業則在宏觀管理體制和微觀運作機制上都明顯落后,產業缺乏國際競爭力。
一、展會知識產權保護概述
我國的展會知識產權我國的展會知識產權保護主要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舉辦的各類經濟技術貿易展覽會、展銷會、博覽會、交易會、展示會等展會活動中有關專利、商標、版權的保護。
1、展會主辦方:展會主辦方,作為展會的策劃、運營、管理方,負責展會的組織與實施過程。在展會的策劃期間,就以涉及展會知識產權的相關內容。它包括:展會名稱、展會會徽、展會標語、展會吉祥物、展會會歌、展會口號、展會域名等等。這些展會標志使其展會區別于其他展會,反應該展會的特點及承載的文化內涵。
2、參展商:參展商,作為展會參與者,其訴求是通過展會進行產品或服務的宣傳,以獲取更大的利益。以參展商為角度的展會知識產權指的是展品的專利權、商標權及著作權。而這三類知識產權也是展會知識產權糾紛的焦點。
3、第三方:第三方權利主體是區別于前兩類權利主體的說法,它特指第三方權利人對計算機軟件享有的知識產權。我國《著作權》將計算機軟件納入保護范疇。
二、展會知識產權風險來源
在以行業為背景,整合、分析近年來展會知識產權糾紛案例過程中,揭示了展會知識產權風險的來源。
1、市場競爭手段
近年來,一方面由于缺乏資質認證、評估系統和服務標準(含知識產權標準),缺少協調自律機制,造成了展會門檻過低,,另一方面由于無序競爭,各種各樣的展會紛繁而出,使得展會行業的秩序紊亂。由于這兩方面的原因,一些組展方選擇漠視展會知識產權問題,一味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在招展過程中,對展品的知識產權問題視而不見,而這成為展會知識產權糾紛的重大元兇。
2、技術成熟程度
在這個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技術發展速度越來越快,革新周期越來越短。在以行業為背景分析展會知識產權糾紛案例中發現,信息及通信技術行業涉及展品專利糾紛甚多,在這類展覽會上,我國展品被查抄、展臺被查封的現象屢見不鮮。這些事件很大程度上反應中國產品研發能力有限,技術成熟程度有限,導致展會知識產權糾紛事件頻發。
3、法律意識薄弱
與客觀事實相依存的,是參展商的法律意識仍然不強。在以行業為背景分析展會知識產權糾紛案例中發現,在家具展覽會上,設計專利糾紛案件層出不窮。業內人士表示,首先家具行業法律保護意識不夠,很多原創產品在研發生產過程中沒有做好相關的資質證明,以至被侵權時拿不出有效證據;其次時間漫長,并不是一個系列的產品可以申請一個專利,而是一件一件產品的去申請專利,也就是說一套系列想要獲得專利,就要將這一兩百件都去申請專利。
三、展會知識產權風險應對機制
展覽會是一個三方交流的平臺,組展商、參展商、觀眾通過這一平臺,實現各種信息交流。而知識產權風險成為這一交流的絆腳石。因此,展會知識產權風險應對機制亟待建立。
1、以組展商為角度的展會知識產權應對機制
(1)明確進場規則
明確進場規則這是有效規避知識產權糾紛的非常重要的一步。近年來,一方面由于缺乏資質認證、評估系統和服務標準(含知識產權標準),缺少協調自律機制等問題,造成了展會門檻過低,一些沒有知識產權的展品進入到展館內參展,另一方面由于無序競爭,導致一些組展方過度追求展會經濟利益而選擇漠視展會有關知識產權問題。正是由于這兩方面的原因,產生了展會過程中知識產權的相關風險,從而在展會現場發生知識產權糾紛時,出現了展會現場混亂,展會秩序受到影響,展會品牌形象大打折扣等等問題,這些問題既影響了組展商的利益,也影響了參展商的利益。因此,明確進場規則、確定合適的展會門檻,會使得展會知識產權糾紛案件大大減少,而這一點對于組展商,參展商無疑是一個雙贏的結果。
(2)展前核查工作是關鍵
大多數情況下,每屆展覽展會在招商前期組委會都會要求參展商務必提供原創產品,但是由于參展企業較多,家具數量更是甚多,如果每一件產品都進行嚴格審核,難度太大,其次,布展過程中使用的展板、展具、計算機軟件等本身所包含的知識產權的種類也很多,基于以上原因,目前,很多展覽會在展前并沒有對家具展品等的相關專利進行逐一核查,大多是靠各家企業自律,而這種做法,顯然為一些不誠信的企業留下了可鉆的空隙。因此,可以看到僅僅靠企業自律是難以解決現實問題的。如果需要從源頭上解決家具展知識產權糾紛,在展前,組展方必須用足夠的時間對展品等做好嚴謹的核查工作,讓無資格的展品根本無法進入展館內,從而,在源頭上避免相關風險。
(3)制定參展須知、簽訂參展合同
展覽會上發生的知識產權糾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參展商法律意識匱乏。因此,在展前,組展商(下轉第89頁)(上接第82頁)應制定參展須知,這樣對于參展商而言有利于其了解此次展會的相關情況和注意事項,從而,避免相關情況發生。而簽訂參展合同,則是為了明確參展商、組展商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首先,參展商在展前應積極配合展會組委會的相關工作人員,做好展品知識產權核查工作,而展會組委會工作人員則有義務在展會出現知識產權糾紛時調解糾紛,幫助權利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其次,展會組委會須在展會須知里告知參展商知識產權投訴處理流程,明確權利人維權流程和答辯人的答辯流程;最后,展會組委會須明確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處罰措施,如責令其將侵權展品撤下展臺,主辦方有權暫扣侵權展品以待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部門進一步處理,對于侵權情節嚴重的參展商,主辦方有權責令其退出展覽等措施 。
2、以參展商為角度的展會知識產權應對機制
(1)提高法律意識,維護自身權益
近年來,會展業的迅速地發展,而同時我國展會中的知識產權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其表現為知識產權侵權形式多樣,侵權后果日趨嚴重,侵權救濟手段有限等等。與這些客觀事實相依存的是參展商的法律意識仍然不強。企業在做產品研發時,專利資料和申請等工作要應做到位。在產品上市之前,就應對各種抄襲進行情景演練。一旦發現抄襲,就可以根據預先的計劃采取措施,盡量減少損失。而對于企業選擇參展這種宣傳模式時,展前,應準備好展品的相關專利證書及資料,對可能出現的知識產權風險提前做好危機處理策略。在展中,一旦出現相關情況,就可以結合組展方的相關流程有策略的處理相關問題。如果自身沒有做好專利申請和證據保全等工作,不僅法院不會認可,也會被侵權企業反訴,這樣就得不償失了。
(2)參展商在維權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公共資源
首先,在發生展會知識產權糾紛時,展會組委會知識產權維權中心是處理糾紛的第一選擇。根據《展會知識產權保護辦法》第6、7條明確規定:展會持續3天以上的主辦方應設置投訴機構,且投訴人員應由主辦方、展覽管理部門和地方知識產權管理局組成 。企業可以根據展會組委會知識產權投訴方案維護自身利益。須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展會的投訴處理流程不一樣,參展商在選擇這種方式維護自身利益時,一定要了解展會的投訴處理流程及辦法。其次,在發生展會知識產權糾紛時,展會行業協會也是一好幫手。展會行業協會解決糾紛,具有司法保護和行政保護不具備的天然優勢。
(3)面對展會知識產權糾紛要有持之以恒的信念
企業在應對展會知識產權糾紛的時候,首先要樹立信心,積極應訴,克服畏懼心理,勇于面對,制定正確的訴訟策略,爭取勝利。還應甄別主要競爭對手,預先警告主要的競爭對手,并且在訴訟過程中要不斷的收集相關證據,學會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利益。訴訟技巧的運用能夠給企業造就最大化的利益空間。在展會知識產權糾紛中,面對侵權行為,無論專利是否為國外大公司的,還是小公司或者個人的專利,都應有充分地深入研究,要勇于出擊,沉著應對。
本文系武漢工商學院科技創新項目(S201317)以及博士基金項目(B201203)的共同資助
參考文獻:
[1]吳易明.國際會展業的發展現狀、特點及其對中國的借鑒[J].江西財經大學報,2004,(2): 66-68.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N].2007
[3]黃鈺熙.展會知識產權保護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8-9.
[4]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家版權局,國家知識產權局.展會知識產權保護辦法[Z].2006-3-1.
(作者單位:武漢工商學院管理學院會展經濟與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