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大學生創業作為一項新生事物,在緩解就業壓力和促進大學生自我價值的實現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本文分析了當代大學生創業的困境,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關對策。
關鍵詞 大學生創業 困境 對策
近十年來,隨著高等教育的日益大眾化,大學畢業生逐年增加,市場對就業崗位的需求與大學生勞動力供給的不平衡使得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已經成為全社會和家庭以及個人密切關注的問題。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不僅能夠促進就業,還能夠為社會提供新的就業崗位,具有一舉兩得的效應。當前,雖然政府和相關部門積極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但是作為一項在國內剛剛起步的新生事物,大學生創業還存在諸多困境,還需進一步探索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
一、大學生創業所存在的困境
1、大學生創業教育體系不完備
我國創業教育起步較晚,尚未建立起完備的創業教育體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1)相對于世界上一些國家將創業教育貫穿于從小學到研究生教育的全過程,我國目前僅在大學階段開展創業教育。(2)開設創業教育課的高校為數不多,創業教育課遠遠未達到普及程度。某些高校雖然開設創業教育課,但僅在管理學院或商學院開設,未普及到整個學校。(3)創業教育課的開課模式大多是選修課形式,不能引起學生的重視。(4)在創業教育師資力量方面,大部分學校缺乏相關專業教師,多為輔導員兼職上課,教育水平缺乏專業性和實際操作性。
2、大學生群體自身在創業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
作為剛剛走出象牙塔的大學生群體,相對單純的大學環境使得他們缺乏社會經驗,尚不能夠立即適應從學生到創業者的轉型,從而導致在創業過程中存在一系列問題。(1)缺乏市場觀念和商人意識。對于創業者來說,市場觀念意味著對市場規律的掌握和對市場需求的熟悉,大學生創業者剛剛從學校到社會,往往缺乏市場觀念,而商人意識又離不開正確的市場觀念。(2)缺乏管理能力和良好的心態。強大的管理協調能力是創業成功的關鍵。不少大學生在校雖然擔任過班級或學生會的干部,但班級團隊的管理與創業團隊的管理有很大不同,管理一個企業尤其需要社會實踐作為基礎。而剛畢業的大學生往往最缺的就是社會經驗。除此之外,大學生創業者往往對市場預期過高,缺乏對市場狀況客觀有效的評估,存在好高騖遠和盲目追求快速回報的心態。由于缺乏積淀,雖然大學生具有較高的創業激情和熱情,但是也帶來了心態浮躁,承受挫折能力低下等特點。(3)缺乏良好的創業平臺和資金支持。大學生的社會關系相對簡單,如果沒有確實利好的項目,很難吸引到風險投資,有的即使得到了風投基金的支持,由于缺乏良好的平臺,對資金的使用又不合理、不慎重,往往會較難取得后續資金支持。因此一些處于起步階段的公司往往由于資金、管理等問題中途夭折。
3、大學生創業政策有待進一步完善
大學生創業政策在鼓勵大學生創業中起到關鍵作用,像一雙無形的手在引導著大學生創業服務鏈,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近幾年,我國政府出臺了很多諸如“大學生創業貸款”以及對大學生創業在稅收方面的優惠等政策,但這些制度仍需要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進一步完善。(1)大學生創業行政審批手續繁瑣,創業融資以及公司注冊周期較長,與相關部門的銜接存在多頭管理,管理混亂等情況。(2)在對大學生創業融資渠道和吸引民間投資等方面缺乏強有力的政策支持。(3)利于創業的基礎設施不夠完善,促進大學生創業的精神內涵和社會氛圍尚未形成。
二、促進大學生創業的對策
1、完善大學生創業教育體系
完善的創業教育體系是促進大學生創業的重要因素。大學生創業教育體系應在重視實踐能力的基礎上著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1)增加創業教育的廣度和深度。創業教育時間應在符合我國國情的基礎上適當延長,當前要使我國像發達國家一樣把創業教育貫穿于從小學到研究生的全過程不太現實,但是應當盡可能把創業教育貫穿于整個大學階段。高校盡可能在各個學院都開設創業教育課程,增加創業教育受眾的覆蓋面。(2)加大在創業教育方面的投入力度,增強師資配備,讓創業教育更加專業化、系統化。高校不僅可以培育和發展自己的創業教育相關專業老師,還可以通過整合和挖掘各種社會資源,獲取社會各界對創業教育的支持。(3)把培養學生創業綜合能力與注重創業教育實踐相結合。創業教育相對其他課程來講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因此高校可以在利用本校創業教育師資力量的基礎上,通過發展校企合作、簽約培訓基地、創建創業孵化園以及邀請創業成功者現身說法,為學生傳授經驗等方式增強創業教育的實踐性。
2、增強大學生群體的個人素質和綜合能力
大學生自身的素質和能力是創業是否成功的決定因素之一。在創業過程中,創業者自身的品質、性格和能力直接決定著創業的成敗。大學生應對自己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在學習創業技巧的同時,重視提高創業素質。加強培養大學生的創業創新精神,一方面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創業項目,以市場為導向,切記盲目跟風;另一方面不管是在傳統領域還是新興領域,要以創意創新為導向,結合大學生自身特點時刻保持創業激情與信念。創業大學生的綜合能力主要包括領導能力、科學決策能力、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社交能力等方面。大學生在學習階段應該注意從以上幾個方面提高綜合素養,為創業做準備。
3、完善大學生創業政策體系
各級政府要針對大學生創業設立專門的機構,通過制定能夠快速推動大學生創業的各項政策體系,借鑒國外經驗,扶持大學生創業。(1)需進一步簡化大學生創業行政審批手續,出臺并完善與銀行、工商、稅務等部門相銜接、配套的政策體系。(2)進一步完善在通過政府的政策和資金引導等方面吸引社會和民間資金投入的政策,通過建立專門的微型金融支持體系,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合理范圍內的陽光貸款。(3)加強創業園等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相關部門對政策實施情況的監督。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創業教育在中國試點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吳小龍, 李德平.當代大學生創業現狀與教育對策-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J].2011.2.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學經濟學碩士,現任職于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研究方向,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