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體育教學環境是現代體育教學理論研究中的重要課題,也是體育教學活動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對目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環境研究現狀、進行分析,找出優化體育教學環境的方法,已成為當代體育工作者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 體育教學 環境 現狀 優化
一、前言
在我國,教學環境的研究長期受到冷落,而對體育教學環境的研究也剛剛起步。體育教學是在一個開放的環境中進行的,比其他任何一門課程的教學受環境的影響更直接、更顯現,而且體育教學環境建設作為學校教學的窗口,更能展現學校教育的特色。因此,關注體育教學環境,完善體育教學環境系統,使體育教學環境更好地為體育教學服務,十分重要。對體育教學環境的研究,將隨著高校體育改革的深入發展而越來越受到關注。
二、體育教學環境的定義
體育教學環境分為廣義與狹義之分。從廣義上說,社會制度,科學技術,家庭條件,朋鄰里等,都屬于體育教學環境,因為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體育教學活動的成效,從狹義角度來看,體育教學環境主要指學校體育教學活動的場所,各種教學設施,教材情況,授課班級的規模,校風班風和師生人際關系等。本文確定的研究對象主要是指后一種體育教學環境,即狹義的體育教學環境。由于體育教學環境所涵蓋的因素的復雜與多樣,主要從體育教學的硬件環境、教材情況、班級規模等方面進行研究。
三、我國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環境的現狀分析
(一)體育教學場地現狀
體育場地是體育教師和學生能夠進行體育教學的硬件空間基礎。在體育教學中,因受場地條件的限制,有很多的學生喜歡、對學生身心發展產生良好效果的體育項目不能開展,必然造成學生和體育教師對某項體育項目教學的缺失。我國普通高校體育場館設備的建設還需要進一步的提高,以滿足體育教學的需要,更好的為體育教學服務,以達到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目的。于此同時部分體育教師認為體育項目的選擇對體育場地的依賴性不是很強,說明這些體育教師在能夠相對靈活的進行一些因受場地限制而不能廣泛開展的體育項目的教學,進一步表明這些體育教師能夠在利用現有場地的基礎上,進行一些受場地限制而不能得到很好發展的體育項目教學的嘗試。因此,作為體育教師應該充分考慮體育項目對體育場地的依賴性,同時也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對體育教學場地和器材進行改造,以盡可能的體育項目教學的需要。
(二)體育教學教材現狀
各個高校使用的體育教材的版本不盡相同,主要有北體版、大學體育教程、軍事體育、體育教程、體育與健康理論教程、自編教材共計六種,說明各個高校根據自己學校的需要選擇體育教材,也說明我國自2002年以來,新的體育課程的實施己經有了較為明顯的效果,突破了以往的全國一個綱、一本教材的狀況,各個高校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根據自己學校的實際需要選擇體育教材,同時也有自編教材的出現,說明體育課程改革實施以后,體育教師、體育管理者的積極性、創新性在體育教學中得以發揮,并且初見成效。體育教材內容的科學性我們不容置疑,體育教材中體育教學內容的順序也是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編寫的,但是體育教學內容中體育教學的順序是可以改變的,只要在體育教學中,不破壞體育教學內容的聯系性、緊密型,不逾越體育教學的由簡到難、由少到多等的教學規律,體育教學內容的順序就可以改變,可以根據體育教學的需要,如根據體育教學中體育知識技能的遷移理論,更有利于教學,有利于體育教學效果的提高,體育教學內容的順序就可以發生變更。
四、優化高校體育教學環境的方法
(一)因地制宜,建設、關化體育設施,營造良好體育氛圍
體育場地、設施存在嚴重不足的現象,這已是困擾高校體育教學的事實,在目前高校體育教育經費短缺的狀況下,我們只有采取因地制宜、自力更生、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各校各自的環境條件揮各自校園的優勢,科學地設計、巧妙的布置各種器材設施,才是擺脫困境的唯一出路。校園無論大小,里而都有各自不同的地形地物,利用本校的地形、地物、地貌,學校房前屋后的空地、湖泊、樹木長廊,改造成學校體育理想的場地和設施。例如:在水泥地板畫上各種各樣進行跑、跳等活動的圖形;圍墻設置簡單的攀巖、抱石設施;利用學校自然優勢,發動學生、社會和學校群策群力。于此同時引入社會企事業單位的贊助,例如:英派斯體育器材用品對高校的基礎體育設施的贊助,中國體育彩票公益基金對高校體育器材的贊助等。
(二)加強體育教師素質水平的提高,切實做好教書育人的工作
體育教師是學校體育工作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是做好學校體育工作的關鍵。體育教師經常和學生進行直接的交往,他的精神而貌和行為方式對學生的影響是持久而深刻的。體育教師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不僅直接關系到其工作的質量和效果,而且對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以及能否養成鍛煉習慣至關重要。切實提高體育教師的教學水平和人文素質,有利于提高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為體育教學的順利實施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加強輿論宣傳,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自覺意識
由于原有的文化傳統的影響,加之現實教育政策上的一些不完善,尤其是經過高考應試教育的影響,人們對學校體育的地位、意義、功能等往往認識不足,學生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智育第一”等陳舊觀念,因此,要培養學生人人愛運動,個個求健康,把鍛煉身體作為日常生活的一種習慣,必須要加強對體育的正而宣傳和引導,營造一種輿論、氛圍,以培養、強化學生的自我體育意識,使之形成一種自覺的、內在的驅動力,促進學生鍛煉習慣的養成。
五、結束語
體育教學環境自始至終對教學性質、規模、狀態起著影響和制約乃至決定的作用,但同時也存在對體育教學環境的改造過程中具有能動性。任何體育教學活動都是在一定的教學環境中進行的。體育教學環境是師生進行教與學的舞臺,新的體育課程理念的落實與課程目標的達成,不僅需要體育教學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及評價等一系列方面進行改革,還需要有與之相適應的教學環境系統的支持。新時代高校體育教學環境建設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為創設與高校素質教育理念相適應的體育教學環境系統提供了參考,以使其更好地為體育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姚蕾.體育教學環境的構成要素、功能與設計[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9).
[2]金曉陽.體育教學環境的概念、特點及其調控[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2,(11).
(作者單位:吉林建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