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口語交際能力是小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口語交際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針對當前口語交際教學的實際情況,從口語交際的內涵和教學設計出發,探析當前口語交際教學的不足。
關鍵詞 口語交際 內涵 教學設計
小學階段,口語交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據學者研究得出: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應用語言的比例是“聽占了41%,說占了33.3%,讀占了 16%,寫只占了9.7%”。口語交際能力是公民基本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普通個人適應社會發展自己的必備能力。2000 年教育部頒布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首先用“口語交際”代替以前的“聽說教學”。口語交際教學不斷受到重視,但是,與之形成尷尬對比的是:當前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成效不佳。許多教師自身的口語交際能力水平不高,對于口語教學存在諸多錯誤認識,再加上有關口語交際方面的教材和參考資料有限,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往往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要提高小學口語交際教學的整體水平,小學語文教師首先得正確把握“口語交際”的內涵。“口語”,《新編學生漢語詞典》定義為“談話時使用的語言”。孫汝建《口語交際理論與技巧》中指出:口頭語體是在面談交際情境下產生的,它又可以分為談話語體和演講語體。談話語體是人們日常相互交談的一種語體,演講語體是個人獨自講話的一種語體。《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口語是“談話時使用的語言
(區別于書面語)”。由此綜合:口語交際是交際者出于某種社會交往需要,運用標準連貫的有聲語言,傳遞信息、表情達意的一種雙方互動的表達活動。 正確把握“口語交際”的內涵,才能科學合理地進行口語交際教學設計,進而達到口語交際教學的目標。因為,在小學階段,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模式,就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口頭語言,以及動作、表情等非言語工具進行交流的活動。可見:口語交際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應用于實際交際的語言表達能力。很多一線的小學語文教師對于這個教學目標的認識是相當模糊的,相當一部分教師認為教學目標的設計應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同時根據話題的要求進行設計,不能依靠教參進行教學目標設計。這種錯誤的認識模糊了口語交際教學的總目標、階段目標,造成了口語交際教學的盲目性、虛無性,效果可想而知。第二,口語交際教學是培養學生運用于實際交際的語言表達能力,有些教師往往設計一些“假大空、高上大”的話題,既嚴重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又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說大話說假話的習慣,一方面無助于口語交際能力的形成,另一方面也有害于誠實善良品格的養成。第三,當前小學口語交際教學忽視培養小學生良好的交際習慣,教師往往著眼于口語交際內容,不重視培養小學生謙恭禮貌的交際習慣。其實,在實際的交際當中,良好的交際習慣是交際得以進行不可或缺的條件。日本的有關口語交際的教學目標里,特別注重文明素養的培養,比如“要尊重對方的立場”、“有禮貌”等。
在正確把握了口語交際內涵的基礎上,教師還得掌握口語交際教學設計的一般方法和過程。從本質上講:教學設計是一種將教育理論、接受理論、傳播理論運用于教學過程的系統方法。對于課堂教學設計的一般步驟和方法,很多教師是知曉的。但是在設計口語交際教學設計時,很多教師往往出現很多紕漏。第一:很多教師缺乏情境創設的能力。任何實際的口語交際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下發生的,脫離情境的口語交際是不存在的,作為口語交際的情境是多種多樣的,能否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有效營造口語交際所需要的情境,不僅事關口語交際教學的順利進行,而且事關口語交際教學的效果。在口語交際中,合乎實際的口語交際情境設計可以使教師與學生身臨其境的處于交際的環境中。《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版)》強調“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這是在摒棄傳統口語交際不重視創造情境的弊端而提出的。當然,情境創設一定得合乎學生的年齡、生活實際、智力發展水平等因素,這是教師在進行情境創設時必須考慮的。第二:口語交際的訓練方法單一。口語交際可分為情景類、勸說類、表演類等多種多樣的表達形式,所以與之相匹配的訓練方法也應該是豐富多樣的。遺憾的是,很多教師把單獨陳述或是小組討論作為最常用的訓練手段。這在很大范圍又跌入了“聽說訓練”的窠臼,盡管學生已經是口語交際訓練的主體,但是單一的訓練方法扼殺學生交際的激情。第三:口語交際教學評價單一。教學評價有諸多功能,檢驗教學效果、引導教學方向、診斷教學問題等。作為一種反饋與調控的手段,在口語交際教學里,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當前小學口語交際教學的評價設計,存在很多問題。其一,評價的主體單一,更多的是教師對學生的單向性評價。由于一個教師得對全班學生進行評價,所以很多時候評價往往只流于“你講得真好”、“你真厲害”等諸如此類的定性評價,這種評價缺乏針對性,學生亦不知自己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所以這種評價是空洞的,沒有任何實際效果的。其二,對教師而言,由于沒有及時獲得教學對象學生的反饋性評價,沒辦法即使發現進而調整口語交際教學設計中的不足,阻礙了口語交際教學的良性發展。其三,評價方法單一。很多教師傾向于對學生進行結果評價,如“你講得真好”就是典型的結果評價。毋庸置疑,結果評價有其特殊的功能,但是過程性評價相比于結果評價,更能全面考察學生知識能力素養的發展過程。所以,口語交際教學評價得綜合應用結果評價和過程性評價手段。
參考文獻:
[1]吳小玲.教師如何做好課堂教學設計[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0 .
[2]皮連生.教學設計(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
[3]莊培瓊.淺談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J].新課程小學,2012.
(作者單位:秀嶼區南日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