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公安院校法學教育以培養公安實際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在公安院校法學課堂教學中運用情境式教學法對培養學生的程序法治意識具有重要作用,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提高實戰能力的一項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為了實現突出公安職業定位特色和提升公安業務實戰能力的目標,提高公安院校學生的法律理論水平和公安實戰水平,情境內容的設計的合理化、教師角色的準確定位和考核評價機制的多元化成為實施情境式教學法的幾個關鍵問題。
關鍵詞 公安院校 情境式教學法 法學教育
公安院校的法學教育更強調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在強調實踐性教學的同時, 更注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因此,公安院校的法學教育以學生是否掌握公安實戰工作所需要的法律實際應用能力為主要目標。為了使公安院校法學教育與公安實戰用警相銜接,公安院校法學教師應當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教學路徑。情境式教學法注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內容貼近公安實戰,為培養學生實踐業務能力創設模擬實踐空間,形成職業導向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一、情境式教學法的界定
情境,是指情形、場景,也就是事物表現出來的情況。美國教育家約翰·杜威認為情境是指“有意識的教育,就是特別選擇的環境,這種選擇所根據的材料和方法都特別能朝著令人滿意的方向來促進生長”。所謂情境式教學法,也可稱之為實踐教學法,或是體驗式教學法。簡而言之,便是使學生身臨其境,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形象,創設具體的生動的場景,使其自主自動地強化自己的法律職業者角色,調動他們的思維, 從而引導學生從整體上理解和運用法律思考、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方法。與傳統的單純地進行案例分析與討論案例教學法不同,情境教學方法以真實案例為基礎,由傳統的理論講授為主改為以實際訓練為主、理論講授為輔,通過學生參加到以具體場景為背景而設置的的案件中去,讓學生身臨其境并親身體驗辦案和審判過程,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掌握實務工作的各項基本技能,在所設情景中去理解、分析問題,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情境式教學實際上是互動教學與案例教學的綜合,這種教學方法對加強學生理解和掌握教學重難點,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培養其法學思維能力與公安實戰能力具有現實效果。可以將其作為公安院校法學課程學習中的實踐性教學環節,也可以單獨設置為一門獨立的課程,納入課程體系。
二、公安院校法學教育情境式教學的目標
(一)突出公安職業定位特色
公安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是以培養公安實際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在情境內容的選擇上,與公安實踐的需求相銜接,因此,法學基礎課的教學重點應當突出公安工作聯系較為緊密的相關理論和知識點。例如,在實施《刑事訴訟法》課程的實踐性教學過程中,主要在證據、強制措施、立案和偵查等方面設置和搜集典型案例,使學生置身于模擬的法律實踐過程中,親身體會和感受司法實踐活動中辦理案件的每個環節、總結和理解每個階段可能出現的難點問題,學生們在模擬的情境中通過親自操作、分析思考、總結歸納,將抽象的法律理論知識有效內化,培養正確的法律思維方法,并且能夠運用到公安實踐工作中去,使其具備從事警察職業的基本法律知識和職業素養。
(二)提升公安業務實戰能力
針對公安實務工作特征,情境式教學法按照問題切入、模擬演練和歸納總結步驟,結合法律理論基礎知識體系,培養學生實際發現和解決法律問題的能力,通過指導練習,進一步形成符合公安實務工作要求的實戰能力。這就要求情境的設計貼近公安實戰,與公安一線執法活動相銜接,讓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到案件的處理中來,在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和程序意識的同時,檢驗學生對所學法律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培養面向公安實戰以及能夠滿足公安崗位工作需要的人才,達到服務公安實戰的目的。
三、公安院校法學教育情境式教學的幾個關鍵點
(一)情境內容的設計的合理化
指導教師在情境內容的設計上要注意激發學生探究法律理論知識,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情境中,通過問題設定和模擬演練,發揮其自主性,使學生在情境中形成法律思維方法,從而實現公安院校法學教育目標。為了創設有效的情境內容,指導教師應當進行前期調研,了解學生目前所缺乏的實踐能力,明確情境模擬實踐教學目的和要領,模擬的情境要針對一定的教學目標而設定,設置的情境內容既不能過于簡單也不能脫離實踐,應當按照公安工作過程所需的法律行為規范要求,將情境內容與實踐聯系起來。
情境設計的具體步驟可以分為:分析公安工作實踐需要——設計情境具體內容——模擬演練。如:針對2013年1月1日新修改的《刑事訴訟法》對證據制度的完善,學習刑事訴法證據內容時,應當圍繞刑事訴訟證據的舉證責任、證明標準、非法證據排規則和證人出庭和保護等內容設計具體情境,通過模擬演練進一步強化學生證據合法意識,為依法辦案、規范辦案奠定基礎。
(二)教師角色的準確定位
情境式教學法突出學生的參與性和主動性,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促使學生自覺挖掘自身的學習潛力,積極進行探究式學習的嘗試。在公安院校法學教育情境式教學法實施過程中,教師應當進行準確的角色定位,扮演好組織、協調和掌控的角色,在問題的切入、情境內容的選擇和學生討論中起到恰當和及時的引導作用。在情境教學中,指導教師首先利用問題切入需要學習的法律理論知識點,激起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順利地進入創設的模擬場景,幫助他們迅速進入角色,引導學生進入模擬公安實踐工作情景中,直接面對復雜的法律現實問題,進而運用法律規則去解決問題。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和報刊資源,及時更新案例。如在刑法實踐環節選用引起廣泛爭議的“許霆惡意取款案”,先提出其取款行為構成盜竊罪還是侵占罪?ATM 的故障能作為從輕量刑情節?等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面對出現的問題,可以開展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也有師生之間的交流討論。其次,教師必須根據公安法學教育的目標創設包含有法律知識和法律思維方法的內容創設教學情境,并且指導學生進行模擬演練,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和程序意識。例如,組織學生模擬演練刑事訴訟中的拘留、逮捕等強制措施的采取過程,熟悉采取各種強制措施應當遵守的法定程序要求。教師要扮好自己的角色,明確教師的作用重在引導,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務。最后,指導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進行點評,總結歸納理論知識的重點以及實踐操作當中應當注意的問題。激發學生的發現和探究問題的意識,圍繞公安法律實務問題,培養學生多角度思維能力。
(三)考核評價機制的多元化
以往傳統的講授式教學中的單一的書面考試評價機制因為缺乏對學生實踐運用能力的考核而亟待完善。在情境式教學過程中,為了建立一整套更為有效的考核評價機制,我們可以從書面材料準備能力、實際操作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總結歸納能力等各方面給予學生對應的綜合評價,應著重考查學生切入問題是否恰當、思維要點的選擇是否科學、能否抓住問題的實質和關鍵,運用了哪些思維方法等等。另外,還可以通過建立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小組評價和教師綜合評價體系,加強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學生應對情景模擬過程中各環節進行總結,并形成書面的總結報告,便于教師掌握學生的反饋動態。運用綜合性的考核評價機制需要教師重視平時對學生的考核,對于學生平時在實踐課教學環節中反映出來的實際操作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總結歸納等能力, 應當進行詳細記載,在平時成績和實踐考核成績中體現出來,并對考核進一步量化,突出實踐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基金項目:湖南警察學院教學改革研究課題《情境式教學法在公安院校法學教育中的應用研究》
參考文獻:
[1]方潔.高校法學情境教學法的探索[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1,(11).
[2]張宇晨.高等法律職業教育專業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職業與教育,2011(3).
[3] 袁群.情境式教學法在公安院校法學教育中的實施[J].時代教育,2013(12)
[4]金誠. 警務情景模擬教學的組織與實施[J].公安教育,2008(9).
[5]于永華.學生主體地位與教師角色定位[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
[6]王文華.卓越法律人才培養與法學教學改革[J].中國大學教學 ,2011(7).
(作者單位:湖南警察學院法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