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教育大眾化水平的提高,大學畢業生的數量有增無減,就業形勢更加嚴峻。本文分別從社會和高校兩個層面出發,圍繞如何提升大學生就業水平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相關對策。
關鍵詞 大學生就業 水平 提升
一、從社會層面出發的提升大學生就業水平的對策
大學生就業不僅關乎學校就業工作能否順利開展同時也是全社會關注的問題,大學生就業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社會穩定、家庭和諧和個人發展。從社會層面來看,提升大學生就業水平主要從政府、用人單位以及家庭三個方面來分析。
(一)政府部門在促進大學生就業方面主要起到政策引導和支持作用。一方面應制定有利于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措施,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增加更多的就業機會吸引大學畢業生。中小企業對勞動力有巨大的吸納能力,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有利于帶動服務業等第三產業和新興行業的發展,這些行業都需要大量的高素質人才。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支持、引導大學生就業的相關政策。例如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三支一扶計劃”等對就業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這些政策的落實和監督力度還需進一步完善。在大學生自主創業方面,政府也需要制定各項政策鼓勵創業,簡化行政審批手續,借鑒發達國家相關經驗,逐步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創業研究和創業教育體系。
(二)用人單位作為促進大學生就業的直接力量,在創造就業機會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用人單位一方面要樹立正確的用人觀,廣納人才,做到人盡其用,讓不同層次的大學生能容易找到各自的歸屬,要重視人才儲備,能夠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單位要消除在招聘過程中對大學生的歧視,特別是有些單位存在比較嚴重的性別歧視和工作經歷歧視。進一步完善校園招聘流程,加強企業與高校間的聯系和信息溝通。大力發展實習等“訂單式”教育,建立促進大學生在社會進行職業實踐的長效機制。
(三)家庭在促進大學生就業方面主要起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價值觀和教育觀,為學生提供強大的后盾和智力支持等作用。父母的價值觀念必然影響孩子的價值取向,因此要提升大學生就業水平,必須重視對子女的素質教育和觀念培養,轉變家長的觀念,使家長確立正確的教育觀和成才觀,鼓勵學生到各行各業工作,支持學生創業成才,讓學生在創業和就業磨練中成長成才。另外,家長還需正確看待利用社會關系為子女提供就業渠道的作用。避免把家長意愿強加于子女,尊重子女積極正確的選擇,做子女擇業過程中的引導者和支持者而非決定者。
二、從高等學校層面出發論提升大學生就業水平的對策
高等學校是大學生就業群體的主要來源,決定著畢業生的培養質量,在提升大學生就業水平方面,高校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提高教學水平,加強人才質量培養。根據社會需求,適時調整專業層次和學科結構,繼續加強本科層次培養,穩定擴大研究生層次教育,注重學科專業市場的適應性,著力加強學科專業內涵建設,努力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經營管理、高新技術和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職業型人才。人才是提高就業水平的根本,只要教學質量提高了,學生對專業知識和社會技能知識掌握扎實了,就業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在提高教學水平方面,高校應注意對教師在學術和師德方面的選拔,重視教師品德和素質,真正讓老師成為教書育人的楷模。高校應進一步優化專業課程設置。根據市場設置課程,把課程設置與大學生就業結合起來,培養大量高素質的適應市場和社會不同需要的人才。
(二)轉變教育觀念,加強素質教育。轉變教育觀念的重點在于培養社會和市場需要的人才,調整課程設置,形成優勢特色,摒棄市場需求已飽和的專業和課程,增設具有市場需求量或者新興的學科課程。素質教育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大學生基本素質的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進取精神、開拓精神和冒險精神以及相關的創業能力,以為社會提供優質的就業力量為目的。加強素質教育要堅持“立德樹人”,重視培養學生的品德修養和人文素養,個人素質貫穿于每個學生職業生涯的全過程,良好的個人素質是學生順利就業和成功創業的關鍵。
(三)加強就業指導,強化就業服務意識。各高校要加強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制度建設,把開設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作為公共課納入教學計劃,并貫穿于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整個培養過程。在就業指導師資隊伍方面,培養一批具有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的就業指導教師隊伍,在輔導員兼職為學生做就業輔導的基礎上建設一支相對專業化、職業化的就業指導團隊。在教學內容上應力求實踐性、科學性和系統性,突出強調理論聯系實際。加強高校就業指導機構建設,設立就業專員,做好對就業指導教師和準就業學生的培訓和指導工作。要建立功能齊全的就業指導中心,借鑒優秀高校以及國外相關機構的經驗,整合有效的信息資源,服務學生。此外,高校就業工作,還應注重強調服務意識,增強服務功能,重視培養和提高就業服務機構人員素質,立足于服務為本,為學生就業提供幫助。
(四)完善創業政策,鼓勵大學生創業。鼓勵大學生創業是提高就業水平,增加就業機會的重要手段,不僅有助于創業學生自身實現就業,同時也能給社會帶來更多就業機會。完善的創業政策是促進大學生創業的重要因素。鼓勵大學生創業,高校一方面需增加創業教育的廣度和深度,盡可能把創業教育貫穿于整個大學階段,并在各個學院都開設創業教育課程,增加創業教育受眾的覆蓋面。另一方面應加大對創業教育的投入力度,增強師資配備,讓創業教育更加專業化、系統化。高校不僅可以培育和發展自己的創業教育相關專業老師,還可以通過整合和挖掘各種社會資源,獲取社會各界對創業教育的支持。同時,高校還要善于利用社會資源,與相關優秀企業建立校企合作關系,建立創業孵化基地,為學生創業提供良好平臺和實踐機會。
參考文獻:
[1]趙冬云.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路徑探究[J].河北學刊,2013.7.
[2]袁 罡.高校共青團促進大學生就業對策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09.5.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學經濟學碩士,現任職于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研究方向,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