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緬甸成功實現了從軍人政權到民選政府的民主化轉型,中國國家政策層面對華文教育的重視扶持力度全面加強,云南省對緬華文教育迎來了新的機遇。
【關鍵詞】緬甸華文教育機遇
【中圖分類號】G1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5-0198-01
2011年3月緬甸民選政府成立后,成功實現了內政、外交的深刻變革,對內大幅放松文化、新聞、教育等領域的管制,對外迅速與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改善關系。在這樣的背景下,一方面,緬甸華人實現政治訴求和政治參與的空間增大,開展華文教育以及到中國留學更加便利;另一方面,緬甸民間反華情緒抬頭,加強中緬雙方民間友好往來,主動化解緬甸民眾對中國的抵觸情緒,將成為新時期對緬外交、統戰工作的重要任務。為此,國家對緬華文教育的扶持力度也在不斷加大。
本文所說的對緬華文教育,指的是中國僑務部門、教育機構積極主動與緬甸華校合作,共同聯合開展華文教育的行為。對緬華文教育的方式主要有引進華僑留學生、培訓緬方華文教師、贈送教材教具、援助辦學資金等。
一 開展對緬華文教育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華僑華人是向世界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力量,充分發揮他們的獨特作用,能使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戰略任務事半功倍。緬甸新政府成立后,美國與緬甸關系改善,緬甸民間反華情緒抬頭,中緬友好關系面臨一系列挑戰。為鞏固中緬傳統友好關系,改變中緬雙方“政府友好,民間冷淡”的不利局面,進一步加強中緬民間友好往來,增強緬各級、各界人士對中國的友好感、認同感,顯得尤為重要。緬甸華人群體龐大,經濟實力強,在民主化體制下,有可能成長為一支影響緬甸政局的重要力量。華人華僑是加強中緬雙方民間友好的重要資源,并起到了穿針引線、以點帶面的重要作用,首先做好華人華僑群體的工作,能夠為加強與其他族裔人群的友好往來打開局面。華文教育是緬甸華人華僑關心、關注的熱點問題,中方開展對緬華文教育,就是加深雙方友好往來最好的切入點。
二 開展對緬華文教育具有良好的歷史基礎
緬甸新軍人政權時期(1988~2011年),由于中緬特殊的友好關系,緬甸政府對華人開辦華校及到中國留學采取默許的態度。1990年開始,由于中緬邊貿和人員往來的活躍,緬北地區的華文教育發展得很快,一批規模大、辦學層次高的華校及輔導班紛紛成立。在果敢、佤邦等少數民族武裝控制的特區,華文教育得到了政府的特許,中小學基本是以漢語來開展教學的,緬語教學極少開展。二十多年來,云南省僑務部門、教育機構與緬甸華人團體、華校開展了卓有成效的華文教育合作,雙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互信關系,每年組織各種形式的長短期培訓班,到中國留學的華人留學生數量連年遞增。以臨滄市為例,2001年至今,臨滄師專共派出教師20余人次到緬甸舉辦了15期漢語教師培訓班,先后培訓緬方華文教師2000余人次。
三 開展對緬華文教育具有廣闊的生源市場
緬甸華人華僑人數眾多,2003年,緬甸的華人估計約80~100萬①,是緬甸重要的少數民族群體。近年來,大量中國非法移民涌入緬北地區定居生活,加上暫住、常住人口,生活在緬甸的華裔人口不少于130萬。緬北的佤族、傣族(撣族)、景頗族(克欽族)等中緬跨界民族廣泛使用漢語,這些跨界少數民族群體是華文教育不可忽視的對象。另一方面,緬甸國內的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尚處于發展階段,在世界上仍處于較低層次。截至2010年,緬甸有大專院校108所②,難以滿足民眾求學的需求。同時,高學歷、高職稱華文教師稀缺是困擾緬甸華文學校的難題。緬北地區教授華文課程的師資力量十分薄弱,教師的學歷普遍是中專(高中),缺乏高等學歷。75%的教師沒有參加過專門的華文教育專業培訓③。再者,中緬邊境緬方中小學教學設施、教育水平相對中方較為落后,近年來,大量緬甸邊民家庭將孩子送入云南省邊境縣(市)就讀小學和中學,2012年,僅到臨滄市邊三縣(耿馬縣、鎮康縣、滄源縣)就讀中小學的緬甸孩子就達1700余人④。所以,送孩子到中國云南省留學,就成為很多緬甸邊民,特別是華人華僑家庭的優先選擇。
四 開展對緬華文教育具有優惠的政策支撐
從緬方來看,緬甸新政府成立后,全面放松了對文化、新聞、民間教育的管制,一批華文報紙、書籍得以出版,華人團體辦華校的熱情更加高漲,華文學校的數量和規模大幅增長,更多的華人留學生進入中國留學。由于緬甸中央政策的放開,佤邦、果敢等緬甸地方政府與中方聯合辦華文教育實現了從過去的“秘密”“半公開”到“徹底公開”的良好轉變,更加積極主動地聯合中方開展華文教育。
從中方來看,中國各級政府一直重視華文教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近年來,扶持力度更為增強。從2006年開始,我國對已錄取到國內普通高校學習的海外華僑學生,實行與國內學生相同的收費標準,按照新的收費標準,華僑學生的學費將大幅下降,比以往節省了1/2到2/3的學費,除向下調整學費,國家還對華僑學生增設了專項獎(助)學金。同時,國家政府對開展華文教育的高校核撥專項補助資金,各級僑務部門一直堅持把拓展華文教育作為工作的中心任務之一,為順利開展華文教育提供多重保障。云南省邊疆地方中小學、高校高度重視對緬華文教育,不求經濟效益,普遍對緬籍留學生實行“超國民待遇”鼓勵政策,在學費、住宿、營養餐、獎助學金評定等多方面實行特殊優惠照顧。
注 釋
①賀圣達、李晨陽.緬甸(列國志)[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43
②鐘智翔、尹湘玲、扈瓊瑤.緬甸概論[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2:193
③成巧云、施涌.緬北地區華文教育的現狀與問題[J].海外華文教育,2011(4)
④臨滄市僑務辦公室提供的數據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