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獨立學院本身具有的特點入手,以提高獨立學院學生就業競爭力為目標,在分析獨立學院學生現狀的基礎上,在應用型本科新形勢下,研究提出“雙證”培養的必要性和培養的途徑。
【關鍵詞】獨立學院 “雙證”培養 職業資格證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6-0008-02
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727萬人,比2013年畢業生增長28萬人。這種局面的形成,與全國百余所獨立學院的發展壯大是分不開的。高校畢業生的不斷增多,已經對大學生,特別是獨立學院的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未來的職業發展等方面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獨立學院辦學之初,是為了讓更多的人能接受高等教育、提升自身素質,但在接受了四年的高等教育之后,獨立學院的學生今后的路該往哪里走,已經成為一個全社會關注的話題。2014年,教育部將包括大多數獨立院校在內的全國600所普通本科院校的辦學目標定位為應用型,即應用型本科的辦學定位。
一 獨立學院學生綜合素質的現狀分析
獨立學院是指按照新的機制和模式舉辦的本科層次的二級學院,不同于以往普通高校按照公辦機制、模式建立的二級學院、分校或其他類似的二級辦學機構。獨立院校的學生較之普通本科院校的學生整體起點低,而較之大專院校的學生整體起點高,與獨立學院的培養體制結合,造成了獨立學院的學生理論體系的形成不如普通本科院校的學生,而實踐的掌握又比不上職業院校的學生。體現在就業中,突出理論性研究的工作不擅長,而對動手要求比較高的又沒有能力。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筆者認為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自信心不足
獨立學院的學生大都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中存在畏難情緒,遇到難理解的知識點,不是發揮學習的自主性,而首先想到的是放棄。久而久之,有很多學生產生了自暴自棄的想法,上課不認真聽講,課后抄同學作業,長期在宿舍打游戲的情況時有發生,輔導員和教師積極尋求交流,學生卻滿不在乎。另外,因為獨立學院的辦學定位、辦學體制、師資等條件的限制,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不夠扎實,更沒有系統地接受職業技能培訓,因此,在就業過程中,對自身的綜合素質信心不足,多表現為不敢向招聘單位推薦自己,往往采取“等就業”的態度,陷入不戰而敗的困境。
2.學校培養機制有待改善
目前,獨立學院所開設專業普遍依托母體學院,課程體系的構建也是借鑒普通本科院校,對學生的培養大多按照普通本科院校的要求進行,不能真正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因材施教。作為一種新型辦學模式,與普通高校和職業院校的辦學定位不同,并且對學生培養的終極目標也是不同的,獨立學院應以培養應用型、復合型的學生為目標,圍繞目標制訂開課計劃、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制度等一系列辦學方針。培養出的學生要比普通本科學生動手能力強,要比高職學生理論基礎扎實,使獨立學院學生就業時具有更強的優勢和競爭力。
3.缺乏正確的引導
現在,越來越多的普通本科院校將學生職業技能培訓、持“雙證”畢業作為擴大就業的一條重要途徑,甚至有些院校明確要求學生在校期間必須考取一本職業資格證書。而獨立學院對學生職業技能培訓并取得資格證書的重視程度遠不如這些普通本科院校,一般情況下只是鼓勵學生去考取證書,而并沒有明確的指導意見。而學生也沒有認識到職業資格證書的重要性,又沒有可以咨詢的部門,無法確定努力的方向,致使獨立學院“雙證”培養只是停留在口頭上,沒有實際施行。
二 “雙證”培養的必要性分析
“雙證”是指畢業時學生不僅要獲取畢業證書,也要持有所從事工作的相關職業資格證書,這種培養模式已經被高職院校普遍應用,成為高職院校學生就業的“必殺技”。“持證上崗”縮短了學生進入工作角色的適應時間,不僅節省了用人單位的培養開支,更增強了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現在,應用型本科建設的號角已經吹響,獨立學院除了要沿襲母體院校的辦學文化,還要開創屬于自己的獨特辦學特色,“雙證”培養未嘗不是一種好的嘗試。
1.有利于職業認同感的形成
職業認同感一般是在長期從事某種職業活動過程中形成的,與自我肯定呈顯著正相關,與憂郁、焦慮呈顯著負相關。調查發現,擁有高職業認同感的大學生具有較好的學業滿意度和總體生活滿意度及較少的擔憂。新時代下成長起來的大學生,跳槽、辭職已經成了家常便飯,動不動就以極端
——————————————————————————
* 2010年新世紀廣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項目A類課題“獨立學院實施職業技能培訓的理論和實踐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編號:2010JGA104);2013年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獨立學院《高等代數》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與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編號:2013JGB447)
方式解決問題的比比皆是,對于獨立學院的學生來說,怎樣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作出適合自我的職業規劃尤為重要。職業技能證書培訓過程中,融入了更多的職業文化學習,有利于增強學生對所從事職業的了解,縮短從學生到從業者的過渡時間,在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同時,促進學生職業認同感的形成。
2.有利于學生的職業定位
通過調查走訪,我們發現,有不少獨立學院的學生在經過了大學一年級的過渡期之后,從二年級開始,或多或少地對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大多表現在對今后所從事職業的不確定性和學習方向的不確定性。對獨立學院的學生進行“雙證”培養,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自身競爭力,還可以使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就可以對職業有所了解,在職業資格證培訓和獲得的過程中,有充分的時間對自己合適和喜愛的職業定位,避免了在走上工作崗位之后的迷茫和困難的選擇,有利于從業的穩定性和個人職業生涯的規劃。
3.有利于校風學風建設
近幾年來,全國高校精神文明建設不容樂觀,特別是獨立學院的校風學風考風每況愈下,上課遲到早退、考試過程中違規的情況時有發生,盡管學校三令五申一定要嚴管嚴抓,但效果不容樂觀。這多和學生本身有關,他們認為自己沒有進入到一個好的學校,從而自暴自棄、得過且過混學位,長此以往,不僅不利于學院的發展,更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在培養過程中貫穿“雙證”培養,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向的確定,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目的性有很大的益處,同時有益于班級凝聚力的形成和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從而帶動校園良好學習風氣的形成。
三 “雙證”培養的途徑研究
獨立學院進行“雙證”培養,不能像職業院校一樣采用“2+1”、“2.5+0.5”的模式,在培養過程中不能單純注重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更要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同時避免理論與實踐的脫節。考慮到獨立學院自身發展的特點,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培養。
1.集中培訓,優化知識結構
沿襲母體學院的辦學宗旨,獨立學院采用四年制在校學習的方式辦學,學生有3.5年的時間在校學習,并且大部分畢業生在從業之后都愿意選擇與自己專業相關或相近的工作,所以“雙證”培養最有效的方式應該是在校期間的集中培訓。學院可以根據學生的需要,聘請有相關經驗的教師集中輔導,指導教師可以是企業能手,也可以是專業學者,針對證書獲取開設的培訓課程,利用周末等休息時間集中強化,有針對性地指導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緊迫感,提高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指導教師可以將自身的經驗和證書取得的技巧傳達給學生,提高學生的通過率,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2.遠程學習,共享優質資源
遠程教育發展的初衷,是為了解決教師稀缺、資源稀缺的弊端,現代教育將遠程教育的功能最大化,達到了優秀教師、教育資源的共享。獨立學院的教師在職業資格培訓方面相對薄弱,并且可獲得的優質資源較少,利用遠程教學的方式彌補這一不足,集中進行在線課程講解、學生答疑、師生討論等,通過這種方式可以縮短優秀培訓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對獨立學院師生接受新知識提供了便利。
3.必修選修,增強自身技能
獨立學院可以根據開設專業確定相關的職業技能培訓課程,即采用“1+1+X”的模式,這里的“1+1”是指學位證書和必須取得的職業資格證書,“X”是指可以自由選考的職業資格證書。對于必考證書的培訓可以作為必修課程開設,而選考證書可以以選修課的方式開設,例如,師范類的獨立學院,教師資格證是必考證書,要開設微格教學、普通話訓練課程,另外可以將其他職業資格證(如心理咨詢師證書、網絡工程師證書等)作為選考證書,鼓勵學生們通過自學結合選修課的方式學習培訓,取得職業資格。
4.工學結合,理論聯系實際
一直以來,用人單位只是單純的人才選拔單位,在應用型本科建設發展的大環境下,用人單位應轉變為聯合培養單位,充分利用兩者的優勢,根據社會發展的需求,對于培養目標的制訂、課程體系的建設、教學內容的確定等方面都要共同合作施行。并且在培養學習過程中,應根據需要適當安排學生有一到兩個學期的時間到相關單位實踐鍛煉,理論知識學習的同時,在工作崗位上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縮短從業適應期。
四 結束語
從當前應用型本科的大環境和獨立學院的發展形勢來看,“雙證”培養確實是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促進校風建設最有效的方式,同時這一培養模式的發展和完善,也將為獨立學院辦學定位、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評價體系等方面的發展帶來新的思考,開創獨立學院獨特發展模式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李旺.高校實行雙證書教育培養的原由和措施[J].中國電力教育,2010(3)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