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寫作隨北京高考作文改革而備受矚目。它是訓練學生寫作的有效方式,可以帶給學生寫作的自由,從而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要想讓學生在微寫作中享受樂趣,一要貼近社會生活積累微寫作素材,讓學生可寫;二要創設鮮活情境喚起微寫作靈感,讓學生想寫;三要結合閱讀教學開展微寫作訓練,讓學生會寫;四要依托網絡平臺培養微寫作習慣,讓學生樂寫。
【關鍵詞】微寫作 寫作興趣 中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6-0012-02
作文教學是一直困擾語文教師的一大難題,教師難教、怕教,學生怕寫、難寫,其教學效果可想而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根本途徑和內在動力,在微訊息時代下日益興起的微寫作給當前的中學作文教學帶來一縷清風,引起中學生的寫作興趣。
一 學生為何沒有寫作的興趣
1.沒有東西可寫
不論是在日常的作文教學中,還是在語文考試中,我們的學生托腮撓頭,盯著桌子上的白色小方格,作苦苦思索狀,半天憋不出一個字。每當讓學生回去寫周記的時候,下面總是充斥著“又要寫周記,不知道寫什么”的怨言。學生面對陌生的作文題目,腦海中幾乎是“空空如也”,這種虛無而焦灼的狀態,自然不會生發出寫作興趣。
2.根本不會寫作
中學作文教學沒有專門的寫作教材,只是在每個單元的最后提供一些簡單的寫作要求和參考選題。寫作教學缺少嚴謹而又科學的序列,方法指導不足,所以即使學生有內容可寫,寫出來的東西卻總是不盡如人意。
3.寫作訓練無趣
中學生之所以產生這種錯覺,主要緣于平時枯燥、單調而模式化的作文訓練方式。相比小學階段,中學階段的寫作方式要單一得多,不再有大量的圖片和漫畫呈現,卻多了應試方面的操練,時常是中考考什么,教師就教什么,學生就寫什么,甚至陷入押題和背作文的怪圈。
4.寫作負擔沉重
越是寫作效率差,學生就越要被賦予沉重的寫作任務。今年江蘇省的高考作文題目為“不朽”。網上有考生戲稱:最永垂不朽的永遠是作文試卷上那段“題目自擬,體裁不限,詩歌除外,不少于800字”。雖為戲謔之詞,但確有不少考生反感體裁和字數的限制。于是,許多作文中不乏胡編亂造湊字數的現象,無論在日常的習作中的每日一記、每周一記、每月一考上,還是課堂寫作練習和專題寫作訓練中,字數上寧多不少已讓學生們“苦不堪言”。
二 微寫作能帶給學生什么
“微寫作實為即時性寫作,篇幅小,耗時少,針對性強,操作簡單,類似于網絡里上微博。”微寫作伴隨著北京高考作文改革而備受矚目,是訓練學生寫作的一種有效的方式,可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
作文教學應關注學生的寫作狀態,以學定教。王棟生老師認為,當前作文教學之所以沒有生氣,關鍵是沒能讓學生自由的思想。換言之,學生要的不就是寫作的自由嗎?
所謂寫作的自由首先應是思想的自由。葉圣陶曾給《作文選讀》題詞說:“作文課是練習用自己的話表達自己要說的意思”;在《作文論》里又指出:“我們作文,要寫出誠實的、自己的話”。寫作教學就應增強學生自我表達的愿望,讓學生在寫作中體驗成功,發現個體生命的存在價值,教學的目的也應該是解放心靈,永遠讓學生覺得寫作有意思,永遠讓學生覺得寫什么都好。
微寫作可以帶給學生自由,不僅是寫作時間和地點上的自由,也是寫作內容和方式上的自由,弱化了這些方面的限制,學生的思想也會“減負”,處于相對的自由狀態。微寫作具有即興性、情境性、簡短性和互動性等特征,打破了寫作的時空限制,寫作不再局限于教室課堂;寫作的內容也豐富多樣,像社會生活的萬花筒;寫作形式上有網絡媒體的介入,增加了不少樂趣;寫作的要求也不再是永恒的“不少于800字”,篇幅比較隨意,以精短見長。
三 怎樣利用微寫作激發中學生的寫作興趣
要想讓學生愛上寫作,在微寫作中享受寫作的樂趣,得讓學生有素材可寫,有靈感想寫,有方法會寫,有興趣樂寫。
1.貼近社會生活積累微寫作素材
寫作的根源在于生活。日本提倡寫作教學的日常生活指導模式。中國《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也強調中學生要“多角度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寫作要有真情實感,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蘇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科書在第三單元的“寫作”部分也提出了從生活中找“米”,可見生活對于寫作的重要性。
興趣不僅源于學校生活,還源于家庭和社會生活,教師尤其要引導學生從象牙塔走向社會和生活實踐。一方面關注社會熱點現象。如每年年底的漢語盤點活動,“霾”“正能量”
——————————————————————————
* 本文得到了2014年揚州大學大學生學術科技創新基金“北京高考作文改革背景下的‘微寫作’探究”的資助
(編號:x2014046)
“女漢子”“曼德拉”“喜大淚奔”等熱點詞;又如令人痛心的“馬航”失聯和昆明“3·01”事件以及現在如火如荼的“世界杯”比賽等。另一方面進行要有一顆發現的心。用心觀察周邊的平凡的人與事,尋找情感的觸發點。如今天班上某同學的新變化,爸爸媽媽頭上的白發,還有門衛大叔每天早上的問候等。寫作的素材無處不在,當這些印象刻在學生的腦海,寫作時才能信手拈來。
微寫作的開展可以讓學生制作素材積累小卡片,簡要記錄下有意義的見聞,或每天寫則小日記、小隨筆發表一些小感想。另外,初中生邏輯思維開始發展,獨立自主的意識慢慢增強,小學階段面對熱點話題或許只能湊湊熱鬧,到了初中階段則開始萌發一種責任感,有意識地表達自己的見解。所以,中學語文微作文的教學不僅要進一步提高學生記敘的水平,也要慢慢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和評判,圍繞社會問題寫則小評論,經常開展一些時事評價類的微寫作練習。
2.創設鮮活情境喚起微寫作靈感
學生文思枯竭,很多情況下是缺少觸發的情境。在小學階段,學生習慣了看圖寫話等更直觀的情境寫作,而中學寫作大都是命題作文,許多中學生只見文字,不見情境。
實際上,除了圖片、音樂,還可以利用語言表達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構思想象,醞釀寫作,以彌補中學生邏輯思維的不足。如今天是父親節,請同學們給父親寫一封信表露父愛如山心聲;如課堂上突然飛來一只漂亮蝴蝶,請學生們圍繞這一小插曲寫一首小詩;如假如你是一名宇航員,假如你在大海遨游,會有哪些見聞等。程紅兵老師特別注重寫作情境的創設,他在“要善于想象”作文課上通過一條波浪線,三個幾何圖形,“鮮花”“核桃”“父親”和“兒子”四個關鍵詞調動學生想象,喚起寫作靈感。思維處于一定的情境之中,才會愈加活躍,這也是作文構思的關鍵。
3.結合閱讀教學開展微寫作訓練
讀寫結合是一種很好的作文訓練方式,結合閱讀教學開展微寫作訓練,可以將讀寫打通,將寫作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中,避免集中訓練的枯燥和費勁。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規定中學生要“能從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進行縮寫;能根據文章的基本內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進行擴寫;能變換文章的文體或表達方式等,進行改寫”。縮寫如概括小說《甜甜的泥土》的主要情節內容;擴寫如用現代白話文敘寫《鄭人買履》和《刻舟求劍》的故事;改寫如將《我的叔叔于勒》改寫成一個劇本。另外,還可以仿寫,如仿寫朱自清的散文《春》中的優美句段;還可以續寫,如叔叔于勒發財歸來,會發生什么故事;亦可根據閱讀材料的內容題材,開展專題寫作訓練,如學習了《幼時記趣》后圍繞“童年趣事”寫一篇記敘文。
除了課堂小練筆,還可以在日常閱讀中培養學生寫讀書札記的習慣,如作一些簡單的批注、摘錄和寫讀書感想,讓微寫作伴隨學生的閱讀生活。這種“文本隨感類”的寫作訓練方式,形式靈活多樣,教師可以隨時進行有針對性的方法指導。
4.依托網絡平臺培養微寫作習慣
信息時代的來臨,推動了語文寫作方式的變革,使得寫作從傳統的文字寫作向電腦寫作過渡和發展。西方紛紛開設電腦寫作課,如美國、德國等國家提出了明確的電腦寫作要求。而微寫作作為一種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交互性寫作,既順應語文課程改革和網絡信息時代的潮流,又比較接地氣,容易讓學生接受,能夠牢牢抓住學生的興趣。
依托網絡平臺開展微寫作,有著無可比擬的優越性。首先,網絡可以提供優質的海量信息和資源,開闊學生視野,為寫作提供海量話題;其次,生動的多媒體表達為學生構建了一個互動的平臺和寫作才華施展的天地,使得寫作從獨語走向對話,滿足了學生內心的表達需求,能讓學生的寫作成果“廣而告之”,有助于獲得積極向上的成功體驗。師生可以在網絡平臺上各抒己見,交流討論,教師也可以適時給予鼓勵性的評價,及時發現學生的潛能,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最后,師生構建的寫作“話語場”取代了傳統的固定單一的課堂寫作情境,使得“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得以在作文教學領域實現。學生可以在家寫作,真實的課堂則用于師生之間分析交流寫作的成果,這樣會極大地提高寫作教學的效率,利于引導中學生正確使用網絡。
教師可建立自己班級的博客、微博和群空間,提供寫作的資源、方法的指導和寫作的具體要求,供學生參考。網絡平臺的建設要集思廣益,可分為佳作展覽、寫作交流、方法指導等多個板塊,每期集中一個主題進行寫作實踐。學生可以自由真實地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然后“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讓寫作其樂無窮。如學生在學習完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之后,可以圍繞“我的桃花源”開展寫作交流;如學生看完《舌尖上的中國》可以圍繞“舌尖上的味道”寫出美食的色香味;又如針對延長退休年限的預案,開展網上辯論賽;還有結合今年的世界杯賽事,為自己喜歡的球隊寫段文字加油助威等。在這樣一個平臺里,教師把寫作的主動權移交給學生,讓學生寫自己關注的事情,給每一名同學發言的機會,這樣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了,創造性寫作和個性化寫作才成為可能。
微寫作意義不微,可以將微寫作作為一種常規訓練的方式,一種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的方式。但是,微寫作也要處理好片段寫作和整篇寫作的關系,做到與專題寫作訓練相結合,切不可一味追求形式的短小而限制內容的表達。操作過程中也須規范化,規避網絡化帶來的隨意、宣泄甚至低俗的負面影響。微寫作作為網絡時代的寵兒,可以給寫作帶來更多的樂趣。
參考文獻
[1]郭素青.“微寫作”教學實踐的探索[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3(2):28
[2]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下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359
[3]倪文錦、歐陽汝穎主編.語文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317~327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