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開放系統管理理論下,實習教學處于學校子系統與社會大系統之間的反饋部分。據此通過實習目標、實習內容和意義、制度文件、實習教學組織過程、投入保障等五個部分設計了實習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關鍵詞】開放系統管理理論 實習教學 質量保障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6-0049-02
實習教學在我國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它是實踐教學的重要形式。與其他教學形式不同,它相對開放,涉及學生、學校、實習單位三方,相比其他教學形式多了實習單位一方,其教學組織和管理復雜度比其他教學形式更高。
實習教學的特征符合開放系統管理理論的應用條件。開放系統管理理論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出現的管理理論,也稱為社會系統的管理理論,并深刻影響著現代教育管理。開放系統管理理論認為,學校是社會的一個子系統,強調學校教育管理要與社會這個母系統相結合,強調管理信息的流通、管理的科學性、外部環境和學校之間的平衡作用,同時要求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來進行教學管理。
一 學校組織的開放系統理論模型
學校組織的開放系統理論模型包括投入、轉換過程、產出、反饋、環境五部分,如下圖。投入是指用來生產產品或者提供服務的人、財、物及信息資源。投入的各種資源要在技術或者管理的作用下經過一個轉換過程。在學校中,學生和教師之間的相互作用就是轉換過程或者學習過程的相應部分,學生因此可以成為對社會有所貢獻的受教育者。產出指組織的產品與服務。知識的產生與傳播就是教育組織的產出。反饋是與組織的產出和轉換過程有關的信息,它會影響下一輪對投入的選擇,這種信息可能導致轉換過程和未來產出的變化。環境是指與組織密切聯系的社會、政治和經濟力量。
實習教學處于學校組織的開放系統理論模型中的反饋部分,它是把學生學到的理論知識拿到實際工作中去應用,以鍛煉工作能力的一種教學形式。實習教學是聯系學校與外部社會環境間的教學過程。外部環境對學校組織的產出具有反作用,并為學校提供反饋信息。實習教學正處于這個信息反饋的環節中。反饋信息的獲得能推動學校組織朝著有益的方向發展。正反饋能使管理者對整個學校組織中的優勢進行繼續發揮,負反饋能使管理者對整個學校組織中的缺點進行定位并改正。
二 開放系統管理理論下的學校教學管理特點
學校教學管理的整體性。從系統論角度看,學校教育管理應視為一個系統,整體處理。學校教學管理的各項內容都應放在整個系統基礎上考慮,既先考慮整體的功效,然后分解為各分解部分,注重各分解部分對整體的支持關系,同時又要注意各分解部分之間的協調聯系。
學校教學管理的開放性。學校子系統是社會大系統的一部分,學校與社會之間有信息流、物流、資金流、人員流動。學校管理要適應開放系統管理理論的要求就必須以開放的胸懷積極開展與社會的溝通交流以適應社會的需求。
學校的教育組織處于動態平衡之中。教育管理系統理論認為教育組織通過一系列校正機制維持系統各組成部分間的穩定狀態的過程稱為動態平衡,其特征是組織內部子系統的重新安排,或是目標的重新調整以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總之,動態平衡是通過增強自身適應性來促進系統的穩定。
三 開放系統管理理論下的實習教學質量保障體系設計
1.實習目標
雖然各專業實習教學有具體的目標,但實習教學總的目標是一樣的。實習目標是提供實習生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體驗,喚醒、開掘與提升實習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總結觀摩專業從業人員工作的經驗,提升其從事專業工作的能力與專業認同感;經由專業指導,協助實習生檢視、反省并改進其專業工作實踐,它是實習教學質量保障的出發點。
2.實習內容和意義
實習教學需要三方共同完成,三方有著不同的內容意義。實習對學生的內容意義、驗證學生自己的職業抉擇;了解目標工作內容;學習工作及企業標準;找到自身與職業要求的差距;調整心理預期,增強就業信心。
實習對企業的內容意義:觀察一位潛在的長期員工的工作情況;為企業未來發展培養技術骨干力量與領導人;有利于爭奪人才;剛畢業的學生便于管理,這樣能降低成本獲取廉價勞動力;完成社會責任,提高企業的知名度,有利于企業長遠發展。
實習對學校的內容意義:完成人才培養主要任務;檢驗學校教育的教學效能;實現學校人才培養與社會現實需求的對接;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實現較高的畢業生就業率。
3.制度文件
實習教學大綱。它是根據學科實習內容及其體系和教學計劃的要求編寫的教學指導文件,它以綱要的形式規定了實習的教學目的、內容,知識、技能的范圍、深度與體系結構,教學進度和教學方法的基本要求。它是編寫教學文件和進行教學工作的主要依據,也是檢查學生學業成績和評估實習教學質量的重要準則。
實習手冊。它是從學生“學”的方面考慮制定的規范文件,內容涉及從實習的環境熟悉、實習的崗位實踐到實習的記錄總結三個階段的各項工作任務。對實習生在實習期間可以完成的任務進行了統籌安排、全面規劃,引導實習生規范、高效、有序地開展實習工作,鞏固和提高實習生的專業思想,鍛煉與培養實習生的專業能力。
實習指導規范。它是從教師“教”的方面考慮制定的規范文件,內容包括指導教師任務與要求、實習各階段的學生心理分析及個性化教育方案、實習指導記錄等。
實習評價辦法。要提高實習教學質量,充分發揮實習的作用,就必須建立一套科學、完整的實習教學評價體系,對實習教學加強宏觀管理,這一評價體系既是一種學習的目標和培養方式,也是一種政策導向,引導學生朝什么方向去努力,應達到什么樣的標準。
4.實習教學組織過程
實習教學組織過程包括實習動員、學生實習意向摸查、指導教師聯系實習單位、實習計劃制定、過程檢查、實習報告、實習答辯、實習成績評定、實習匯報與宣傳、實習總結等環節。
精心設計實習教學組織過程的各個環節,確立質量標準,強化每個環節的監督檢查。
實習動員。實習動員是實習工作的第一推動力,它要調動指導教師和實習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指明實習的方向目標,明確實習的任務內容,落實保障措施。
學生實習意向摸查。尊重每個學生的實習意向,提高他們的實習興趣。既是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的體現,也是學生實習動力充足的保證。
指導教師聯系實習單位。實習單位是實習教學的物質依附和基礎支撐,在沒有實習基地的情況下,這個環節尤其重要,它直接決定了實習質量的好壞。
實習計劃制定。除了班級實習計劃,還要求每個實習生要根據實習崗位制定實習計劃。實習計劃制定是實習質量控制的重要環節。實習計劃的制定相當于實習工作一半的完成。
過程檢查。指導教師要前往實習點定期檢查和交流溝通。在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各方面積極協調,及時確立整改方案,保證實習工作高效率、高質量的運行。
實習報告。學生在實習后必須獨立完成實習報告。撰寫實習報告要語句通順,層次清楚,中心突出。內容必須包括實習的基本情況(實習時間、實習地點、實習單位指導教師、實習單位介紹)、實習內容(實習的崗位、崗位描述、實習過程中完成的工作或項目)、實習成績與收獲(工作評價或項目評估、心理體驗)、不足與問題、原因分析與解決建議等,重點突出實習所獲得的收獲與發現的問題。
實習答辯。通過實習生的陳述與答辯,驗證與核實學生實習報告內容,搭建實習生之間及實習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平臺,積極交流經驗,探尋感性體驗和理論知識的對接,為實習生今后的實際工作把脈診斷和加油鼓勁。
實習成績評定。成績評定由三部分組成:實習單位對學生在實習中所表現出的業務能力、工作業績進行評價,填寫實習單位考評表;指導教師對學生實習期間素質表現、能力體現、實習手冊、實習報告進行評價,填寫學生實習指導教師評價表;答辯小組根據實習生的陳述與答辯,對學生的實習質量和實習效果進行綜合評價,填寫學生實習鑒定表。
實習匯報與宣傳。優秀實習生要在實習生匯報會上做實習匯報,以展現實習生的風采,宣傳實習成績,擴大實習影響,為以后的實習工作爭取更多的支持,同時也為下一屆實習生樹立榜樣。
實習總結。舉行實習工作總結會議,就實習工作進行及時交流、討論,并評選出年度優秀實習指導教師。實習的相關資料按照要求進行整理歸檔,以便今后查閱和總結,不斷促進實習工作質量的提高。
從過程檢查到實習總結是外部環境對學校組織的信息反饋部分,學校的管理者應重點關注,以便了解社會對學校教育培養的期許和評價,同時,這些環節也是動態平衡的實現過程,通過這些環節調節系統與外部環境的適應性,達到系統的穩定。
5.投入保障
師資保障。實習教學指導教師是實習教學質量建設的主要保障力量,是教學質量建設中起主導作用的具體設計者和執行者,由責任心強、有協作能力的教師擔當。學校應采取有效措施,調動指導教師的積極性,不斷提高指導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
經費投入保障。學校要加強自身實習教學經費的投入保障,同時要結合政府相關實習實踐政策,加強與企事業單位的聯系,通過擴大影響、加強宣傳、撰寫報告、申請立項等途徑與手段,積極爭取政府和社會的經費投入,落實實習經費投入保障。
物質技術保障。要積極運用網絡工具,采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數字化技術等新的實習教學手段,實現圖、文、聲、像等教育資源數字化,使實習教學的各種成果信息大容量儲存和快速檢索變成現實,使各種實習教學信息傳遞的形式、速度、距離、范圍得以提高擴大。大學生不僅可以通過實習基地,得到實習技能的基本訓練,而且可以通過網絡,在任何一個網絡終端進行教學實踐,獲得知識,培養技能。
制度保障。各項規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保證了實習教學工作有據可依、有章可循,有力地促進實習教學工作管理、質量保障的常態化、規范化。
實習的組織管理者使用實習教學質量保障體系要秉持全局和系統的觀念,要有意識地關注實習單位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修改實習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保證體系的穩定運行。由于實習處于學校子系統與社會大系統的反饋環節,由于實習過程中的反饋信息不僅涉及實習體系本身,更多地涉及整個學校教育體系,要注意區分這兩種信息,并及時把涉及學校教育體系的信息向學校管理者反映。
參考文獻
[1]岳學海.樹立系統管理思想 建立教學管理新體系[J].零陵學院學報,2003(S2):22~23
[2]王德俠、孫濤、邱發廷.構建新型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J].現代企業文化,2010(3):198~199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