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教師是否具有創新能力不僅影響著人才的培養,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也產生著重要影響,因此,培養高校教師創新教學的理念和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就新形勢下高校教師創新教學理念的培養進行研究,并提出了具體策略,希望對創新教師教學理念、培養創新型人才具有推動作用。
【關鍵詞】新形勢 高校教師 創新教學 理念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6-0057-01
一 高校教師創新教學現狀
教學質量的好壞和高校創新能力的高低與教師的創新意識有著直接的關系,教師觀念的創新、知識的創新及教學的創新引領著教育創新的方向。然而,就目前的教學現狀,高校教師自身素質及創新意識的現狀卻不容樂觀。
1.思想觀念陳舊
近幾年,一些全新的教育思想如主題教育思想、創新教育思想和科學教育思想等逐漸進入高等教育的領域,然而,一些堅持傳統教學方法的教師卻不能擺脫傳統思想的束縛,難以接受和應用新的教學理念和思想。在創新型教學在高校教育中風起云涌的同時,“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方法仍然屬于普遍現象,這嚴重影響了高等教育創新的步伐。
2.教學能力欠缺
這一點與教學方法的老套、傳統分不開,一些教師知識狹隘、教學內容膚淺,照本宣科的教學嚴重脫離實際,“灌輸式”教學技術含量低,只需把課本上的知識進行串講,層次感很差。因此,教師課前往往不認真備課,授課深度達不到學生的要求,對學生的疑問也不認真解答,影響了教學質量。
3.敬業意識淡薄
當前社會形勢下,市場經濟利益誘發的個人主義、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價值觀對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導致有些教師敬業意識淡薄,在課堂上只發揮了教書匠的作用,對課堂紀律等熟視無睹,嚴重缺乏教書育人的責任意識,這使得高校課堂紀律和學風狀況不容樂觀。
二 高校教師創新教學理念的意義
基于上述高校教師創新教學的現狀可知,當前我國高等院校教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遠遠不夠,阻礙了教學進步和教育事業的發展。因此,培養高校教師創新意識、培養創新能力十分重要。作為一個特殊的組織和團體,高校教師不僅擔負著研究學問、培養人才的偉大責任,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過程中更是舉足輕重,培養其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不僅關系著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還關系著中國社會的長足進步。高校教師創新教學理念,在日常教學中有意識地進行創新教學,傳達創新思想,就會在無形中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創新型人才,從而服務于國家和社會的發展。
三 新形勢下高校教師創新教學理念的探討
新形勢下,創新高校教師的教學理念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并使學生適應新型的授課方式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進行學習、反思、總結和歸納,逐漸形成切實可行的新型教學模式。樹立新型的教學理念,可以從以下三點做起:
1.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意識
傳統教學完全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反應,一樣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流程很難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新形勢下的教學為避免犯傳統錯誤,要加強引導型教學在高效課堂上的比重。另外,教師在嘗試新的教學方法的同時要注意對學生的反應進行觀察、評價和總結,對于能起到積極作用的教學方法繼續使用,起消極作用的方法進行改進或摒棄。
2.促進教師知識結構縱橫向、多元化發展
新時期國家所需要的人才是復合型人才,人才的全面發展與教師知識的廣度和深度有著直接關系,因此,教師不僅要在縱向上深化知識的深度,又要在橫向上深化知識的廣度。除強化本位性知識外,教師還應儲備專業以外的多種學科的知識從而應用到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上來,促進自身知識的多元化發展,將各學科知識進行融合才能貫徹到日常教學中,影響學生對知識深度和廣度的掌握。
3.創新教師的教學藝術
高校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盡力改進教學方法,研究和實施素質教育。盡可能地應用各種電教手段或計算機輔助教學,增大教學密度,提高教學質量。更要進行教學方法的標新立異,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給學生一個創新的教學環境。同時,高校教師的教學內涵要個性化。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個性心理、興趣愛好、知識積累、學習習慣、家庭教養等方面的差異,在此基礎上因材施教,利用自身的智慧和力量,給需要幫助的學生予以適需、適法、適時和適度的幫助,充分滿足學生對知識的個性渴求。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形勢下為培養國家所需的復合創新型人才,促進社會進步,教育的創新是重中之重,因此,高校教師必須重視教學理念的創新,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要注意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思路,探索出適應時代發展、全新的教學模式,進行課堂創新教學,以全新的理念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綜合能力,培養符合國家需要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梅.深化案例教學模式——高校課堂授之以“漁”的選擇[J].華章,2011(2)
[2]竇強.參與式教學理念在高校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應用[J].青年文學家,2011(6)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