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院校作為為企業輸送既有較扎實的文化理論基礎,又具備一定動手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的職業學校,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關注。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相對于中職學校的畢業生而言,理論基礎上升了一個層面,相對于本科院校學生而言,接觸的實習實踐崗位操作是較多的,這就使得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在就業中極具競爭力。
【關鍵詞】實習實踐 教學方法 教學內容 財務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6-0081-01
一 概述
高職院校作為部分學生結束學習時代走向社會的最后一站,承擔的不僅僅是對學生基礎知識的教育,更多更重要的是對學生掌握一技之長的培養,讓學生不僅能“好求職”還要“求好職”。《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在人才發展的總體部署中明確提出,完善以企業為主體、職業院校為基礎,學校教育與企業培養緊密聯系、政府推動與社會支持相結合的高技能人才培養培訓體系,這意味著要充分發揮高等職業院校為企業培養高技能人才的主導作用。
二 財務管理專業定位
財務管理專業是一個新專業,一直被歸到會計學專業中,直到1998年教育部頒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后,才將其獨立出來。但由于其開設時間短,在一段時間里自身定位很不明確。隨著我國加入WTO,企業逐步與國際市場接軌,暴露出財務管理崗位大量缺口后,才明確了自身定位——以培養具備獨立處理公司與市場或金融領域事務能力的專業人才為教育教學目標。
這種教學雖然有會計學內容在其中,但學生最終的工作崗位和工作環境完全和會計工作人員的性質不同。
三 財務管理教學改革
1.與會計學脫鉤,但不脫離
在我國計劃經濟體制下,一直把財務管理和會計工作直接混為一談,從而導致很長一段時間里,教育界幾乎沒有把財務管理當成一門獨立的學科加以重視和認識。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向前推進,優秀財務管理人員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重視。有的學校正是看到了這樣的就業缺口,盲目地開設了財務管理專業,但是由于教學規劃不科學,出現了“掛著羊頭賣狗肉”的現象,所學內容仍是會計知識。
財務管理是一門很嚴謹的專業,財務管理專業的人才不僅是在掌握賬面上的數字,更多的是在做市場分析,進而研究和預判即將產生的數字。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要教給學生會計基礎知識,還要培養學生對企業管理、經濟學等方面知識的掌握。
2.多上崗,少上考場
由于財務管理是新分出來的一個學科,任課教師多從會計專業調劑過來,本身對財務管理的教學任務了解得不是很清楚,就一味地給學生灌輸理論知識,理論知識學完,就要求考會計專業的相關證件,這種罔顧企業實際需求的局面,不僅浪費了師資力量,更是讓學生學了一堆空洞無用的東西,考了一堆沒有多大價值的證件。
財務管理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專業,如果說需要學生在校期間參加資格考試,一張會計從業資格證就足夠。因為所有財務管理工作崗位需要的資格認證,都是在大量的實際工作后,積累下豐富的工作經驗,才通過的認證,而這種認證,根本不是靠一張紙來認可的,是靠一個個真實的工作案例來完成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任課老師一定要摒棄固有的思想認識,著眼于企業的實際需求出發,多剖析企業的實際案例,多給學生講解這些案例的成功之處在哪,需要總結的教訓在哪。這樣既能及時地對學生的工作進行分析和研判,也能讓學生知道在實際工作中會接觸和運用到哪些類型的理論知識。
3.腳踏實地,切忌好高騖遠
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企業的壯大促使企業必須認真調整內部結構,才出現了財務管理專業的人才缺口。國外一些財務管理專業課程比國內開課要早,所以有的企業在招聘CFO這一企業內部重要崗位的時候明確指出“財務管理專業畢業”。正是這樣的炒作,讓財務管理這一專業從誕生初期就走進了一個誤區。CFO這個崗位,是企業對財務管理工作設置的一個決策管理崗,需要豐富的理論知識作為基礎,需要豐富的實踐經驗。
例如,目前保險行業在我國發展迅速,保險行業需要大量專業的具有財務管理經驗的人才。任課老師在日常授課過程中,可以拿保險業財務管理師的一些工作案例進行剖析和講解。
四 結束語
財務管理專業的教學有著很大的變數,這是因為企業的經營格局隨時在發生著變化,高職院校作為企業人才培養的基地,應該全方位地從企業的實際需求出發及時調整教學方向,對不利于學生發展的內容應該摒棄,這樣既是對企業、對學生負責,也是為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轉型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宋建濤.高職院校財務管理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科技經濟市場,2011(4):127~128
[2]趙秀敏.高職院校財務管理教學改革初探[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0(13):124~126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