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英語教學方面的改革是一個以實踐性為主題的研究課題。其相關理論的研究成果需要進行檢驗,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只有對大學英語教學從感性的認識逐步上升到理性的認識,方可進一步明確自身的發展思路和創新理論體系。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 發展趨勢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6-0083-01
新世紀以來,隨著科技信息的迅猛發展,“世界英語”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出來。中國的大學英語教學已經不能滿足和適應經濟發展以及對外交流的需要。“聾啞英語、高分低能”等眾多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因此,必須大力深化英語教學改革,改變現階段英語教學研究領域中普遍存在的實證研究比例明顯偏低的現狀。
一 中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現狀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仍處于一個探索階段,其教學的目標與教學的內容只是單純地被定義在基于培養閱讀能力基礎之上,在某些程度上則對聽、說等一些綜合性英語運用能力不夠重視。為此,2003年教育部部長在專題會議中啟動了《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整體方案,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全面進入實施階段。
二 中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發展問題
1.教學目標的改進
應當進一步加強英語的實用性并培養聽說能力,2004年教育部門強調要提高英語閱讀能力,加強聽說能力。雖然有很多不同的變化,但卻可以更好地反映出社會的需求以及學生的要求,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被列為重點,同時也是對英語聽說能力的進一步考查。聽力成為讀、寫、譯的基礎,大大改變了曾經的以閱讀為先或與其并行的現狀,這是英語教學方面的重大變革。
2.創新的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一直以來都是以教師主講而學生主聽的教學模式,但隨著中國的高等教育從“精英化”向“大眾化”方向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將面臨更加殘酷的挑戰。新的教學模式將會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使英語教學朝個性化的方向發展,并且不會因時間與地點的限制而耽誤學習,因此要學會在現代信息繁雜的情況下主動地去學習與探究。新的教學模式將采用電腦與多媒體網絡技術解決擴招的各種問題,并著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
3.考試評估的改革
在改革中,考試評估是一項最為重要的信息,因其更加重視學生的實際語言應用能力。大學英語教學的考試評估過去主要依靠大學的英語四六級考試。教育部在2004年組建了新一屆的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委員會。2005年開始全國新一輪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改革,加強了英語教育的改革。
三 中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勢
長期以來,中國的外語教學一直處在一個較為封閉的環境當中,閱讀甚至已經成為其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源泉。隨著中國加入WTO,國際交流更加頻繁,社會對以聽說為主的英語綜合能力提出了迫切的要求。突出聽說能力培養是新世紀中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必然發展趨勢。
1.培養更加適合國際要求的人才
從歷史來看,中國在英語教學中更加注重其教學目標及質量規格,并對其進行不斷調整。因此,便經過了最早以語法為主,后來以閱讀為主,最后發展到以聽說為主的模式。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逐漸英語的聽說能力的需求已經遠遠高于讀寫的能力。這便對大學英語教學提出了更為嚴峻的挑戰。
2.加強聽說能力的培養
在傳統英語教學中,學生學到的大多是“啞巴英語”。英語聽說能力便成了阻礙教學質量提高的瓶頸。實際上,人們的交際大多傾向于口語化。
四 結束語
自21世紀以來,中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實證研究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研究方法的科學化與研究內容的多元化受到了更為廣泛的關注。但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研究中,亦存在著研究的主題比例失衡以及對于其宏觀的研究相對較少的問題。許多的研究領域還應進一步拓展,同時將相關研究的成果進一步應用到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實踐中去。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