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Visual Basic(VB)是淮陰工學院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本文筆者結合實際教學,提出教學中的幾點建議,經實踐證明,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VB教學 教學改革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6-0088-01
Visual Basic采用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思想,可視化的操作方法,是一般高校中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基礎課程。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能熟悉簡單編程,同時能理論聯系實際,設計一個簡單的應用系統。然而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很多學生雖然通過考試,但是最后還是不知道自己到底學到了什么,不會靈活應用。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分析、摸索出一些能帶動學生學習的學習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 優化備課內容
作為教師,首先要備好課。要熟悉本門課程教學大綱要求,聯系實際應用,熟練運用多媒體教學軟件,同時教學內容要符合學生的實際,不能照葫蘆畫瓢,照著課件讀,那樣學生根本不想聽,要么呼呼大睡,要么在課堂上玩手機,更不能不顧學生的實際水平,做一些脫離學生實際情況的試講,如一開始就講如何做應用系統,學生還不知道應用界面如何設計,就讓他們接受一門新的語言。建議根據學生的實際掌握能力安排教學內容,讓學生階梯式地學習一門語言,首先熟悉VB應用軟件的環境,然后學會應用軟件來設計界面,界面設計好后再進入程序代碼設計,在學習代碼設計前,讓學生了解一些編寫程序代碼的基礎,如變量的命名規則、數據類型的分類、VB系統內一些常用函數的書寫等,進而學習程序設計的結構,最后以一個小型的“淮工學生信息管理系統”貫穿整個教學內容,讓學生自己動手把學過的內容實踐化,幾個學生一個小組,教師起輔助作用,這樣讓學生從應用中去學習,整個過程遵循“學”到“習”再到“學”。
二 優化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好的教學方法,對于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有很大的作用,進而提高教學質量。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優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1.優化教學設計
上課前把本節課的內容講授分為幾個步驟,每個步驟又可以分為幾個教學環節,明確哪些環節是重點,明確哪些環節是難點。上課講授時,對知識點的講授要有梯度,根據學生的認知程度、課堂反應能力加快或減慢知識難點的講解,同時設計一些具有啟發性、趣味性的思考題給學生思考,讓學生跟上教師的上課節奏。課堂上設計一些典型的例題給學生練習,對一個問題從簡單的問起,層層遞進,逐步添加相關知識點,讓學生的思路進一步深入,思考的程度逐漸加深。最后把本節課的知識點做一個歸納和總結,用一條記憶線把知識點串起來,形成規律和體系,便于學生掌握和運用。
2.營造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
為學生構建一個和諧輕松的學習環境,不讓學生對一種新的語言產生畏懼心理,這樣學生的思維想象空間才可以完全開放。具體來說,在教學課堂中,教師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給課堂注入輕松的活力,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思考,教師一邊提問學生一邊回答,回答的過程中不停地補充,不停地加深提問問題,學生不停地思考,從而實現你不足我補充、你錯誤我糾正、你落下我幫助的課堂局面。課堂學習氛圍輕松且濃厚,每一個學生都有安全感快樂感,回答錯了一起糾正,回答不全給予補充,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學習的快樂來源于共同進步。
三 加強上機操作教學環節
VB是國家二級考試科目之一,其考核知識點包括理論基礎知識和編寫程序兩大部分,可見上機練習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因此,在VB的教學計劃中,上機實踐課時占有50%的比例。因此,要做好學生上機前的準備工作,提高上機操作效率,如提前告訴學生本次實驗課上機操作知識點,對所做實驗的目的和要求搞清楚,做到有的放矢。上機課的特點是一個老師帶多個學生,如果一上來就讓學生做實驗,會發現有很多學生出現一些相同的錯誤,一一解答會浪費很多時間。為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將本次上機的操作中常見的錯誤問題預先做講解。對基礎差的同學,可以利用教學輔助軟件對他們進行分組輔導,給這部分同學選做適合他們的實驗內容。對基礎好、學習能力強的同學,可以給他們選做有些難度的實驗內容。在實驗的過程中,進行分時分模塊考核,分時就是不同時間段完成不同的實驗內容并進行記分考核,分模塊就是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進行實驗內容的分層教學。實驗教學中,還可以讓個別學生來充當教師的角色輔導其他學生,這樣被輔導的學生更容易接受,輔導別人的學生對知識點也會有進一步認識。教師在實驗課結束前十分鐘要對整個實驗進行總結。
四 結束語
總之,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每一個教師都應該重視并且亟須解決的問題,也需要在教學的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研究,逐步完善、逐步提高。
參考文獻
[1]代美麗、張立.非計算機專業VB教學方法研究[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0(3):96~97
[2]黃力雨.項目教學法在VB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1):273~274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