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阿米巴經營”隨著稻盛和夫的極大成功和稻盛哲學的推廣,成為管理界最為流行的詞語之一。“阿米巴經營”就是根據產品、工序、客戶或地區的不同,將大組織劃分成許多獨立經營、獨立核算的小集團,全員參與經營,發揮每一位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完成經營目標,實現飛速發展。①學校的教學研訓管理也需要充分調動教師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本文嘗試探討以“阿米巴經營”的理念建構校本研訓體系的有效做法,讓每個集備組成為自主成長、充滿活力的“阿米巴”,每一位教師成為校本研訓體系中的主角,能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長,結合集備組的工作實際狀況,有效參與校本研訓,實現教學實踐、培訓提高、教學研究三方面的有效結合,促進教師團隊的專業成長。
【關鍵詞】“阿米巴經營” 校本研訓 專業成長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6-0107-03
校本研訓,即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與培訓。它以學校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所面臨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以教師為研究主體,強調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既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又注重經驗的總結、理論的提升、規律的探索和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保證新課程實驗向縱深發展的新的推進策略。② 學校推行校本研訓,形成學校培訓、教研、科研三位一體的研訓格局,對于全面提高教師素質和專業水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實現特色化辦學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 目前校本研訓存在的問題
校本研訓的本意就是要基于學校的實際需求開展研究、組織教師培訓,目標是解決本校一線教育教學的實際問題,它為了學校,基于學校,在學校中。但長期以來,在認識層面和實施層面都還存在如下問題。
1.教師對校本研訓的意義與作用認識不到位
部分教師對校本研訓的意義與作用認識不到位,認為校本研訓只是走過場,基于常規的一些集備工作做好就可以了,其他都是額外的負擔。對于自己參加校本研訓工作要達到的目標與過程心中無數,實施過程中很被動,存在畏難情緒,常常應付了事,甚至有抵觸情緒。
2.學校對校本研訓的管理機制不夠完善
學校制訂的校本研訓方案和計劃在學校層面統一行動多,個性化安排少。由各教研組和教師個人完成的部分在效
果上差異很大。
學校的校本研訓隊伍還不夠成熟,承擔校本研訓任務的管理團隊和教師也在摸索中前行,校本研訓的制度和成果考評機制還不完善,亟待構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校本研訓體系。
3.校本研訓的成效不盡如人意
校本研訓對于教師而言,就像吃自助餐,吃多吃少差異很大,一部分自覺追求成長的教師在研訓中收益頗豐,但也出現部分教師為完成任務而進行校本研訓,完成規定動作,走走過場而已。對于學校而言,很難發揮大部分老師積極參與、主動發展、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作用。
不盡如人意的現狀促使我們需要著力考慮的是如何讓校本研訓成為有效的活動?
如何讓老師們從校本研訓
中獲得成長感和幸福感?
如何讓每個老師都愿意且
自覺地參加校本研訓?這
三者實際是一種循環關系
(如圖1),歸根結底,我們該如何創新我們的校本研訓機制?
根據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要求,在教育實踐中,我們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勇于創新,完善學校內部治理結構,有效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我們的工作思路可以“跨界”,跨越教育工作的邊界,向企業的經營管理學習并尋求多元素交叉。
“阿米巴經營模式”是“日本經營之圣”稻盛和夫獨創的經營模式。該模式使得稻盛和夫創建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京瓷和第二電電(KDDI),長盛不衰,接管瀕臨破產的JAL(日本航空公司)使其奇跡般起死回生,半個世紀以來的實踐證明其強大的生命力。目前許多從事經營管理的人士都在探討“阿米巴經營”模式在各自領域的落地推行之法。
二 “阿米巴經營”模式的特色
所謂阿米巴(Amoeba),即變形蟲,其最大的特性是能隨外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不斷地進行自我調整來適應所面臨的生存環境。所謂阿米巴經營,就是將企業劃分為“小集體”,像自由自在的重復進行細胞分裂的“阿米巴”,以各個“阿米巴”的領導為核心,自行制訂計劃,并依靠全體成員的智慧和努力來完成目標。③
這種做法的立意在于通過與市場直接聯系的獨立核算制進行運營,讓每個阿米巴的領導人都成為企業經營者的“分身”,培養具有管理意識的領導,實現全體員工共同參與經營管理。“阿米巴經營”的三大目的如圖2所示。
圖2
教育是對個體獨立性要求很高的職業,每個老師均要獨當一面去完成教育教學工作,所以,對于學校管理而言,通過校本研訓,提高每個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主動性就很重要。“阿米巴經營”的很多優點可以借鑒并用于我們的教學管理中,如(1)提高員工參與經營的積極性,大家成為“命運共同體”,自覺發揮作用、承擔責任;(2)快速培養管理人才,阿米巴領導迅速成長,成為有經營管理意識和能承擔經營責任的共同經營者;(3)把大塊的工作化為小經營,能在完成共同的目標任務的同時,具備小單元管理的靈活性,應對環境變化而迅速調整。
三 以“阿米巴經營”理念建構校本研訓體系的嘗試
1.頂層設計:從校訓與辦學理念出發,構建校本研訓文化體系
“學校文化是聯系和協調一所學校所有成員行為的紐帶,是學校發展的基石,是學校未來之所在。”④ 校本研訓體系的頂層設計,就是首先通過學校的文化體系建設,引領教師們建立共同的價值追求,讓個性化的行為和思考有共同的價值衡量標準。
學校是教育的主陣地,文化育人是促進我國知識社會發展、完成文化傳承創新的必要手段,其核心是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應將馬克思主義與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國情、時代需求相結合,堅持立德樹人,勇于創新,形成和中華民族血脈相連的社會主義價值觀。福州第二中學于1911年創校,百年前校祖留下的校訓是“忠、勇、誠、樸”。(1)忠者,敬也、直也、竭誠也,忠于人性、忠于職守、忠于事業;(2)勇者,有膽量,勇于嘗試、勇于創新,孔子曰“仁者必有勇”;(3)誠者,信也,孟子曰“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4)樸者,木素也,天真自然,心無雜念。這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理念,也是作為一個社會人最基本的品德素養,是福州第二中學校本文化的基石。
新時期福州第二中學的辦學理念是:“立足課堂,關注質量,學生成才,教師成名”。
學校加強研訓文化建設,使教師們形成一致的工作價值追求,學校管理層和全體教師能為共同的目標而相互理解合作,形成一個“命運共同體”,構筑家庭成員般的人際關系,大家把學校的發展、學生的成長和自己專業的發展聯系在一起時,會感受到參加校本研訓是自己的責任,專業提升是為工作負責、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為學校負責,努力“做最好的自己!”積極參與校本研訓就會成為自覺和可能。
在此基礎上,我們校本研訓的口號是“做最好的自己!”校本研訓的平臺是:“學習型組織”的建設;校本研訓的目標是:“系統、個性、長效”。(1)“系統”,是指學校有計劃、有體系地實施和推動整體研訓工作的進度;(2)“個性”,是指以集備組為單位,就如上文提及的“阿米巴”,獨立計劃和實施部分研訓內容,靈活應變,具有個性;(3)“長效”,著眼于校本研訓的長遠價值,這也是我們所有工作的追求。
2.具體實施:三個維度的建設
根據“阿米巴經營”的三個目標,結合學校工作的特點和校本研訓的實際需求,我們在以下三個維度著力:
第一,打造以集備組為單位的學習型組織。日新月異的社會進步、代代不同的學生個體、時時更新的前沿知識,使得教師這份職業需要不斷學習、積累、更新、發展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需求。校本研訓工作,把教師的教學與學習進修、教學研究三者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使得教師有發展提高的方向,任務目標具體,學習進修有動力,能找準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達到揚長補短,實現專業可持續發展的目的。所以校本研訓事關每個教師,不論年齡大小、資歷深淺、級別高低。
非洲有句諺語:“如果你想走得快,一個人走;如果你想走得遠,一群人走。”教研組是學校學科教育教學的專業性基層組織,所以我們長期以來致力于鍛造一個以教研組為單位的學習型教師團隊。畢竟大的教研組還是有二十多人,平時的工作中以同一個年級的集備組為單位的教研活動更具有共同語言、共同目標和共同行動,因此在校本研訓工作中,一個集備組可以看作是一個“阿米巴”,以集備組為單位,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在這個小團隊中,努力建設學習型組織(Learning organization)——能有力地進行集體學習,不斷改善自身收集、管理與運用知識的能力,以獲得成功的一種組織。大家在這樣的組織中一起學習,并以新知識、新見解為指導,相互砥礪,不斷改革自身,反思并勇于修正自己的行為,得以不斷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全力實現共同的目標。⑤
第二,培養具有學校發展經營意識的集備組長。集備組就是一個“阿米巴”,是校本培訓、教研、科研最基礎的組織。集備組長是學校最小教學組織單位的領導,我們可以把組織校本研訓的部分權力下移給集備組長,集備組長既是集備組常規工作的負責人,又是校本研訓的策劃者和組織者,在學校宏觀的校本研訓工作框架下,集備組長根據本集備組的實際情況制訂個性化的研訓計劃,如完成集備組常規教研工作、設定本年度的校本研究小課題、安排微格教學研討、組織進行課堂觀察、組織開展業務學習、訓練教學技能、建設資源庫、參加競賽、組織學術沙龍等,集備組長被賦予這些使命,他的思考高度就自然而然和學校管理層對接,站在學科和學校發展的高度上思考和管理,思想的高度和行動的寬度都會大大增加,成為有高度站位、主動意識、積極行動的基層管理者。集備組有這樣的領導人,其工作效率必然極大地提高,完成學校的基礎性工作和集備組的個性研訓工作皆有保證。
第三,建立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校本研訓管理和考核評價制度。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美國學者富勒、費斯勒、斯德菲等就對教師職業生涯發展階段進行了一系列的探討,提出教師生涯循環論、教師生涯發展模式的五個階段等理論研究成果。我國學者的研究把中學教師的職業生涯發展分為四個階段:學徒期或熟悉教學階段、成長期或個體經驗積累階段、反思期或理論認識階段(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但可能出現職業倦怠)、學者期(具有較強的教學監控能力和反思能力,主要任務是開展科研)。從第三個階段開始,教師之間會出現發展上的差異,并導致最終成就上的差異。一些教師在經歷了前兩個階段之后,可能不會再有專業發展,直至退出教師生涯,另外一些教師則處于持續發展狀態,完整地經歷四個階段。⑥
這些研究說明學校在制訂校本研訓方案時,面對不同職業生涯階段教師的校本培訓研訓的要求和目標設定要有差異。學校要建立有利于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校本研訓機制。
根據心理學上的互惠關系定律:“給予就會被給予,信任就會被信任,愛就會被愛”,在學校基礎性研訓的大前提下,給予教師自主發展的平臺和空間,要求集備組制訂研訓具體計劃時,把教師的自我成長規劃和學校的研訓計劃相結合,把個人的專業訓練和集備組團隊的研訓活動相結合,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的道路。我們針對不同職業生涯階段教師的校本研訓目標設定如下:
工作年限研訓目標
1~3年打基礎,成合格教師
4~10年育優勢,成特長教師
11~20年顯個性,成特色教師
20年以上樹品牌,成一方名師
當然,目標不同,研訓的要求和責任分工也隨之不同。這樣基于共同的學校文化,基于共同的價值追求,又可以有自己個性的發展定位,教師在參加研訓中真正能明確自己的成長路線圖、看到自我目標的實現和自我成長的進度,成長感、幸福感增強,其參與的積極性必然大大提高,校本研訓的有效性也將隨之大大提高。
校本研訓旨在追求長效,那就需要有考核,我們可以把校本研訓的考核指標定在以集備組為單位,要求每個集備組在完成學校基礎性的校本研訓工作目標的基礎上,設定和自己學科、任教年級、集備組人員特點相應的個性化的校本研訓計劃,考核的結果是個人和集備組的團隊成績捆綁,個人成績在集備組成績的基礎上根據不同表現加權給分。這種考核模式是把過程性表現和終結性實績的考核有機結合,把個人和團隊的成果有機結合,更有凝聚力和戰斗力。
四 結束語
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對學校教育管理的要求不斷提高,傳統的學校管理做法相對封閉和保守,已不再適應學校工作創新的需求,從成熟的現代企業管理經驗中獲得對學校管理思想的啟發成為必然。“阿米巴經營”是成功的企業管理模式,我們可以借鑒,但不能照搬,學校是辦教育的機構,不是以獲取利潤為目標的企業,所以要批判性地學習,要從企業管理的理論、觀念、思路、原則、方法中獲得有益的啟發,合理改造,創造性地應用,改善我們的校本化管理,努力提高管理效率,提升辦學效益。
注 釋
①③〔日〕稻盛和夫.阿米巴經營(陳忠譯)[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
②http://baike.baidu.com/view/1630643.htm
④莊堅.關于學校文化建設的思考[EB/OL].http://life.cersp. com/explore/lists/200706/1871.html
⑤〔美〕彼得·圣吉.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踐(張成林譯)[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⑥王建虹.對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的思考[J].職業教育研究,2007(11)
參考文獻
[1]夏書芳.教育管理+企業管理,學校管理的突圍之舉——現代學校管理向企業管理學什么[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7(7)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