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網絡技術的全面普及下,涌現出眾多網絡文學。從語言角度上來講,網絡文學有明顯的自由互動優勢。筆者根據自身工作經驗,首先論述了網絡閱讀的利與弊,其次提出了網絡時代下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網絡時代 語文閱讀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6-0114-01
語文閱讀教學在語文素質教育中占據核心位置,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怎樣科學合理地利用網絡環境優勢來加強語文閱讀,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興趣,實現預期的教學效率,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讓每位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是新時期語文教師需重點考慮的課題。
一 網絡閱讀的利與弊
網絡閱讀是一種有別于傳統紙張閱讀的新型閱讀方式,此閱讀方式的興起、發展有賴于互聯網的發展。網絡閱讀的特點是無紙張限制、無攜帶保存障礙、方便、節約資源。圖書保存于網絡,一點即可閱讀,不用案頭堆積如山,耗費巨大的木材資源。但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網絡閱讀也不例外。
1.資源豐富與信息泛濫
網絡中的信息來源渠道十分廣泛,有著多樣化的傳播方式,同時網絡能夠將文字、聲音、圖片等各類信息形式有機組合,使人們產生良好的視聽享受。網絡中大量的閱讀資源,有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但此類型的網絡信息既具有豐富性又有泛濫性。網絡瀏覽的隨機性很強,而學生的注意力往往會被一些不良信息所干擾,因此出現了學生以閱讀為目的來上網,最后卻一無所獲的局面。語文閱讀注重的是深度閱讀,所以必須在具備豐富的閱讀經驗下形成思維深度。
2.自由性與消沉性
從網絡寫手的角度分析,網絡世界中可隱藏自己的身份,可在網絡中表達生活中不能或不敢說的話,網絡這一隱藏性特征為寫手提供了自由,而寫手通過網絡更容易將自己的內心情感全面吐露。從讀者的角度分析,網絡閱讀也不會受時間、地域的局限,能針對部分共同感興趣的問題闡述自己的看法或見解。但需要注意的是,當前有不少網絡文學作品中存在大量迷離的愛情、虛妄的鬼怪等內容,此類題材無法為學生的閱讀提供科學的導向。此外,有不少網絡作品中還存在著精神分裂、同性戀傾向方面的內容,這將直接影響著學生能否形成正確的審美導向與價值導向。
二 網絡時代下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科學、合理地認識與有效利用網絡閱讀,提高其對閱讀教學的良好服務水平,這是目前的重點任務。
1.教育者應轉變閱讀理念
教育者不僅要科學引導學生讀的內容、如何讀,同時自身的閱讀還應緊跟時代步伐。當前,有不少教育者在閱讀過程中出現了閱讀結構不合理、閱讀品位低、閱讀面不廣的問題。隨著網絡文化大量地應用到社會生活各個領域中,學生課堂掌握了解的知識與鍛煉的能力已遠遠滿足不了要求,所以要求教育者應加強自身的學習,融入新時代的教學中。
2.教育者應轉變教學理念
網絡時代下的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育者應提高學生對傳統文本的情感。雖然當前涌現了眾多的傳播媒體,但印刷文字仍屬于主要信息源,文本閱讀是不可替代的。同時,教育者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培養學生對文字的良好感悟與深入思考,正確引導學生閱讀有生命力的文字。將信息能力滲透到語文閱讀教學中,提高每位學生的信息素養能力。
3.教育者應轉變教學方式
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教育者一般都是通過對文章進行靜態的“肢解”,為學生找到開啟閱讀大門的萬能鑰匙。運用這樣一種功利化的閱讀教學模式,不僅沒有重視學生的閱讀主體位置,而且還削弱了學生的閱讀熱情。長時間進行程序化教學,使得文本解讀越來越單一化。針對此情況,要求教育者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始終以學生為課堂主體,通過網絡互動平臺設置有利于師生互動的教學體系,培養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
4.利用核心問題科學引導學生深刻感悟
所謂核心問題,是指對閱讀教學有利并注重對課文的理解品讀及科學引導學生參加深層次的課堂學習活動,在一番詳細的概括、提煉后所明確的有著整體性特點的閱讀教學問題。設置核心問題,可以使學生對課文有深刻的理解,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從而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核心問題設置過程中,應做到以下幾點:設置的問題能調動學生的思維,并引導學生參與復雜的思維加工活動;問題應從淺到深,從易到難,根據閱讀教學階段設置相應的問題;設置的問題應注重提高學生對課文主題、風格、蘊意的深刻鑒賞與感悟力。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網絡時代中,網絡閱讀的生命力日漸增強,其對學生的思想與學習方式都會帶來一定的影響,積極和消極的影響同時存在。不管我們接不接受,網絡閱讀都會影響學生的閱讀心理,但學生在網絡閱讀方面還缺乏成熟的心理準備,所以對于語文閱讀教育者而言,應將網絡閱讀與語文閱讀教學有機地融合,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韓麗娜、馮濤.談網絡環境下的語文閱讀理念[J].時代文學(下半月),2009(8)
[2]姚遠.1∶1網絡環境下語文思維培養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