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根據新課改的教學要求,圍繞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能力進行闡述,以充分提高化學課程的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農村化學 新課改 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6-0145-02
近年來,隨著我國實施新課改,基礎教育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然而,農村化學由于師資力量、生源情況、辦學設施、條件等因素,其教學效果依然不盡如人意。那么,在新課改背景下,應當如何提高化學課程的教學效果,真正實現素質化教育,筆者結合以往工作經驗,總結了幾方面的教學策略。
一 構建趣味性課堂,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由于化學課堂教學涉及各方面的知識,其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課堂專注水平等要求較高,而學生往往會覺得課堂知識枯燥無味,無法集中精神聽講。而在新課改下的化學教材尤其注重將枯燥的化學理論知識與有趣、精彩的內容相結合。如教材中每章的開頭,都由精彩的引言導入,便于吸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引導學生展開學習。教材的內容設計與高中學生的認知特點相結合,尤其要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生活經驗,加強化學學與生活、生產的聯系。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營造寬松、和諧、活潑的課堂學習氛圍,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教程內容進行授課,引領學生共同體驗學習化學知識的樂趣,從而更好地掌握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應當以學生為主體,主動參與積極探索的全過程,教師要把傳授知識的過程改變成激發學生求知欲、好奇心,創造精神和開發學生潛能的學習活動過程。
此外,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化學課外興趣小組,借用課外興趣小組活動來提高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及基本知識掌握水平。如借助趣味實驗或社區活動形式,來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二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加強課堂師生互動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對老師的喜愛,遷移到對老師所教內容上,這就是所謂的“親其師,信其道”。筆者一直認為,教師不僅是學生的師長,更是學生的朋友。師生之間可以平等對話、共同探究、合作討論、彼此爭辯、暢所欲言,師生都將成為共同學習、共同探究的合作伙伴。師生之間應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不但有語言的溝通,還滲透了心靈的交融,教師與學生同時探討、反思、進步,從而和諧共進。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在教學時,讓教師在原有的能力基礎上將課堂效率發揮到最大,教學效果就更加顯著。
2.聯系生活實際,加強互動
當前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學生主動提問的情況較少,大部分學生擔心自己提的問題被同學或老師笑,或因擔心出丑、羞怯害怕而不敢提問。因此,教師應當聯系生活實際,引發學生對生活中各種化學現象的思考,鼓勵學生大膽提問。課堂上除了老師準備豐富的材料、設計豐富的環境外,還要引導學生主動收集各種信息資料,帶到課堂上來,使課堂上的每個人都作為信息源,讓學生在充斥信息的環境中接受多方刺激,從而激發互動源。
如教師可以在化學課堂中,利用和創設能引起學生認識沖突的教學情境,引發學生迫不及待地探究的興趣,讓學生提出問題。可以總結為兩方面內容:(1)老師在課堂上要善于啟發,多讓學生有體驗的機會。(2)在課堂上多開展些小競賽或通過各種有趣的活動把問題引出,讓學生有興趣參與提問的活動。另外,對于不善于提問的學生提出問題時,教師應當稱贊、表揚,然后再讓學生們共同探討、分析問題,減輕學生的精神束縛感與心理負擔,便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勇氣,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
三 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課堂教學
多媒體教學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擴大直觀視野,充實直觀內容,強化直觀效果,為多種感官的刺激提供若干個興奮點,有利于學生注意力的保持。在進行化學實驗教學中,有的實驗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和危險性,在課堂上無法實施演示,只能借助于錄像教學。如在講解濃硫酸性質時,如何稀釋濃硫酸是一個實驗操作重點,為了使學生對稀釋的步驟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我們可以課前在一個相對安全的實驗環境中進行課前錄像:把濃硫酸滴入水中,稀釋產生的大量熱,使酸液四處飛濺。然后在課堂上播放,使學生加深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這樣,學生就對這個實驗的正確操作有了一個更深入的認識,加深了印象。或在講濃硝酸、濃硫酸在常溫下是否都能與銅、鐵等發生反應這一知識點時,由于濃硝酸、濃硫酸的危險性較高,因此不適合采用課堂實驗法或小組參與實驗學習法。可以通過采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觀看視頻中的實驗操作,簡易明了。直觀的視頻教學,讓學生看到,在常溫下,濃硝酸可以與銅、鐵等發生反應,而濃硫酸則不能在常溫下與銅、鐵發生化學反應。通過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理解和記憶,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另外,有的演示實驗需要較長的時間,在課堂的45分鐘內不可能完成,那么可以采用攝像、剪輯技術,對實驗全過程進行剪輯,將不必要的部分切去,上課時播放實驗的主體現象演變。通過采用攝像、剪輯技術,學生可以在幾分鐘內將實驗主體現象的演變看完,事實上利用放像的快、慢、倒等功能,不僅使學生清晰地觀察到緩慢的反應變化和快速的反應變化,還能讓學生反復觀看,提高實驗課的教學效果。
四 創新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能力
傳統的化學課堂教學模式以教師滿堂灌為主,學生在課堂上往往呈現一幅昏昏欲睡的場景。因此,創新教學手段是提高化學課程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在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是學生合作的指導者、組織者,教師應將合作的觀念滲透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中去,不斷地引導學生開拓思維,通過師生合作帶來豐碩的學習成果。當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后,教師應該是學生解決問題過程的指導者,應該鼓勵并放手讓他們通過查找資料、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學習等多種途徑嘗試解決問題,這對啟發、提高學生的思維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非常有效的。在每一節課的備課過程中,教師都應當探討如何創新教學手段,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能力。如在進行硫酸銅飽和溶液中加入足量濃硫酸會產生藍色固體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演示實驗為主要方式的講授法教學改進為邊講邊實驗,并讓學生共同參與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授課:讓學生分小組進行合作學習,教師引導他們緊緊圍繞“怎樣判定溶液是不是飽和溶液?”“濃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嗎?”“硫酸銅飽和溶液加入濃硫酸會發生什么現象?”“產生的藍色固體是什么物質?”等問題進行合作探究學習。此外,教師應當進一步改進、優化教材中的實驗,以符合學生學習思維特征情況來進行實驗及提出問題,避免造成學生不知所措、思維無重點。通過由學生共同參與實驗探究,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和辯證思維能力。這樣的趣味化學課堂,可以讓學生學得有趣味、學得活,能更加牢固、穩定地掌握知識與技能。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言,為了提高化學課程的教學有效性,必須改變以往“滿堂灌”的教學方式,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掌握情況及學習能力,制定符合學生發展水平的教學策略及教學計劃。教師應當不斷反思、不斷總結、不斷創新,完善課堂教學策略,充分提高化學課程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掌握水平。
參考文獻
[1]皮連生主編.學與教的心理學(第五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王彪.提高化學課堂教學質量的幾點看法[J].新課程學習(下),2014(2)
[3]王剛.提高農村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淺談多媒體教學的作用[J].新課程(教研),2011(9)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