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創新能力成為衡量人才素質與能力的重要標準之一,本文將就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展開簡單的分析與討論。
【關鍵詞】初中數學 創新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6-0148-01
初中數學的教學關系到學生邏輯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是學校的重點教學內容。學校不僅應該提高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解題能力等,還應該在提高學生創新能力下功夫,找到培養與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一 充分發揮老師在創新能力培養過程中的作用
1.提高老師的創新能力培養意識與重視程度
老師作為學校教學計劃的實施者、知識傳授者,引導著學生的學習方向,其教學水平、綜合素質也直接決定了學校的辦學質量、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過程中,老師應充分發揮引導帶頭作用。平時課程講解時,尤其是解答題目時,要多從不同的思路考慮,運用多個解題方式來解決問題。學生在老師的耳濡目染下,也會在自身的解題過程中,學會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尋求多個解決方案,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
當前,老師應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根據學生思想觀念、學習方向、心理變化等綜合研究考慮,分析得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充分挖掘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創造性地學習與思考。
2.構建良好的教學氛圍
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創新潛能的挖掘都需要一個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老師應打破以往課堂上作為主導者的觀念,打造一個以學生為課堂主角,老師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課堂。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學生可以大膽提問質疑,不受限制地發揮自身創造性。良好和諧的教學氛圍,學生可以找到主人翁心態,從而主動地去學習知識、提問、尋求解決問題的措施,進而有效發揮學生創造力、想象力以及聰明才智。
課堂上老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去探究知識,讓學生自己找到答案,尤其是新課程內容安排時。例如,在學習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的特點時,可以讓同學自己動手量周長、邊長、角度來自己獲取信息,然后進行匯總與講解。
二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正確認識創新能力
在進行創新教育過程中,老師應注重創新認識不得出現偏差。創新是指學生在合乎情理下的新發現與探究,用新角度觀察問題,而不是脫離實際的想象與猜測。所以,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時,老師應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避免學生出現思維誤區,影響學生數學的學習與認知。另外,創新能力對學生而言,僅是對自身突破,是不同于學生以往思維習慣、解題套路的新發現,并不是要求學生去找到不曾發現過的思維方式。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將注重與時俱進引入與教材內容相關的新知識、新發現,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進行自主創新的興趣。
2.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
初中生處于興趣養成的關鍵時期,數學老師應通過培養學生創新學習的興趣,從而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有一定的好勝心,如果學習狀況良好就會激發學生興趣,反之,學習狀況較差的話就會影響學生學習自信心。在提出創新問題時,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學生在享受初期解題成功后產生濃厚的創新興趣,進而不斷探究較難的創新問題,逐漸挖掘出學生創新潛能。
3.保護學生的提問意識與好奇心
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鼓勵、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如在復習題目時,可以故意設疑,讓學生有機會發現問題。如“三角形中必定有一個角不小于60°”,老師可以說三角形中三個角都可能小于60°,讓學生主動提出質疑,并進行贊賞。老師應該鼓勵學生從獨特角度提問,耐心解答,帶領學生一起來探討問題,讓學生能體會質疑、解疑過程的快樂。對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要給出正確的評價與贊許,從而鼓勵學生在以后課堂上都勇敢提問。
好奇是創新動力源泉,會讓學生產生求知欲望,會有解開疑惑的愿望,會引起學生對好奇事物進行探索研究的欲望。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應保護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取結果。
三 結束語
在當下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從學生日后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摒棄原有的教學觀念,不再一味追求學生數學成績提高、升學率提高,而是以時下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為教學重點,提供良好的教學氛圍,保護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勇于提問,促進學生去想象與探索,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秀云.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數學課程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09(8)
[2]吳建平.淺談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0(10)
[3]李新榮.淺議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能力[J].科技致富向導,2011(2)
[4]魏增海.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2(14)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