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多媒體技術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合理運用,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教學由靜態變成動態、由抽象變為具體,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從而降低學生學習知識的難度,能較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效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學生的數學知識、能力和思維等智力因素也能得到發展。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 數學教學 運用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6-0154-01
一 運用多媒體突出重難點
教師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突破數學教學重難點,但是往往教學效果不很理想。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可以創設出動態情境,以鮮明的色彩和活動的畫面把活動過程全面展現出來,既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化抽象為具體,促進思維導向由模糊變清晰,使學生通過直觀的形象來理解數學中的概念。如在教學“時、分、秒”時,我事先制作了一個大鐘表,上面的大格和小格都顯示得很清楚,點一下運行,時針、分針和秒針同時走動,點一下暫停,可讓學生讀出鐘表上的時間,也可拖動秒針或分針自動轉動,使學生明白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一小格,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大格,這樣形象生動就使學生對時、分、秒有了深刻的認識。
二 善用多媒體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生因年齡小天生好動,學習時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情感因素,即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那么,怎樣才能調動學生的感官,讓他們對自己的學習活動充滿興趣呢?單純地講、讀、說、教不利于調動學生積極的情感因素,相反容易使學生產生心理疲勞和情緒低落,而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運用,為學生學習獲取知識、培養能力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很容易使學生擺脫被動學習的狀態。
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我就設計了一個同學出去郊游野餐的情境,貼近生活的情境迅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跟著提出問題:“把16個蘋果和8瓶橘汁水平均分給4人,每人分得多少?”學生回答后動畫演示分得的結果,非常直觀地顯示出“平均分”,加強了學生對“平均分”這個概念的理解。接著提出:“把一個西瓜平均分給2人,每人分得多少”?演示“一半”,提出“一半”用什么數來表示?自然地引出本節課要研究的問題:分數的認識。
三 運用多媒體技術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實踐能力
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營造活潑的氛圍,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和探索問題,突出教學的重點,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如學完《米、厘米的認識》后,我布置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可以量一量的地方親自測量,然后做好記錄。他們很用心地量出了很多物體的長度,這樣既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又培養了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際操作能力。
四 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教學效率
教師可通過使用多媒體數學教學來打破傳統課堂的時空限制,大幅度提升數學課堂的信息容量,有效提升教學效果,增加學生的數學知識面。多媒體教學還有利于數學教師展開針對性的數學習題強化訓練,從而保證班級分層數學教學實施,發展優生拓展能力,提高差生基礎能力。如在三角形的面積計算這一課中,教師可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平行四邊形同三角形面積計算的異同點,讓學生通過形象的比較區分加深對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理解。多媒體教學相對于傳統板書教學來說最大的優勢在于其能集成大容量的教學內容,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學進度,減輕教師教學的工作負荷。
五 多媒體教學有利于降低教師的工作負荷
多媒體教學和網絡技術的結合將會極大地簡化教師的備課任務和程序,通過網絡能迅速找到目標教學資源。如在備課三角形的面積計算這一課時,老師只需要通過網絡搜索引擎,輸入“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幾個搜索關鍵詞,便能迅速獲取大量的優質課教學資源,為教師備課提供許多有益的啟發和借鑒。在練習鞏固過程中,由于運用多媒體教學,省去了板書和擦拭的時間,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向學生提供大量的習題,練習容量大大增加。
六 多媒體技術幫助學生鞏固數學知識
多媒體技術可以有效地整合文字、圖片、動畫等不同多媒體元素,打造生動形象的多媒體教學課件,變抽象的數學內容為形象可感的教學內容。如在上教三角形的內角和這一課時,教師可設計一個簡單的演示動畫:首先演示三角中對角的形成以及三內角,接著動畫演示三內角被移開并最后轉動聚合在一起,讓三角形的三內角之和的知識變得具體可感,然后依次演示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銳角三角形,這樣學生很容易理解并且記住三角形的三內角和等于180度的數學知識。
七 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課后復習輔導
課后,可以利用一些輔導軟件來鞏固已學過的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利用計算機信息容量大的特點,做成一些智能題庫,學生可以用它做題、復習知識,充分自主地選擇教學內容進行練習,并能及時得到指導。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智能題庫隨意生成程度不同、內容不同的電子試卷,對學生進行多方位的考察,發現問題就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