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中國體育的重要特色,民族傳統體育一直受到世界的關注,但是真正將民族傳統體育作為一門學科去研究,卻只有不到二十年的時間。本文將從教育家庭化的角度去認識民族傳統體育學,以期按照科學的學科體系,分析體育家庭化中存在的不足,探討民族傳統體育學教育家庭化的發展思路,為更好地發展民族傳統體育學的教育家庭化提供參考。
【關鍵詞】民族傳統體育 教育家庭化 體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6-0191-02
一 當前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狀況
1.民族傳統體育的地位
經歷了漫長的五千年歷史洗禮,中華民族體育已然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民族體育將中國各民族共有的文化價值觀念和審美理想融會貫通,它既能將每個民族的社會、經濟、宗教信仰、風俗、歷史文化等因素進行結合,又遵照體育活動所具有的規則、設施、比賽程序等特點進行組織,是中國寶貴的動態人類文化遺產。民族傳統體育凝聚了祖先的創造力,是我國各民族團結的象征,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全世界人民的文化瑰寶。作為維護中華文化獨特性和復興中華文化的重要一環,同時也是發展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礎,我們必須保護好得之不易的民族傳統體育,使其能傳承和發展。
2.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歷程
隨著人類生產力的發展,民族傳統體育也在不斷地更新,由于民族傳統體育誕生于勞動生產活動中,它每一段時期的發展和改善也都帶有人類生活所在時期活動的印跡。由于其在人類生產活動中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同語言文字一樣,民族傳統體育歷經變遷作為記錄人類發展歷程的“活化石”,被一代代繼承下來。如今,人類已擺脫了大自然的束縛,對神靈的信仰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封閉,戰爭重新定義了人類的生活,體育也成為表現人和人之間競爭和比賽的一種手段。
3.現代體育強烈沖擊下的中國民族傳統體育
放眼世界各國,五千年來只有中華民族的文明沒有斷層。但在一百多年前,西方列強侵占中國,在對中國進行肆
無忌憚掠奪的同時,不斷向中國輸送著西方社會的文化價值觀,中國本土的傳統文化思想受到史無前例的沖擊。中華民族傳統體育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嚴峻的挑戰,長期處在被壓制階段,仔細研究世界體育發展歷史,不難發現許多流行的運動項目皆發源于各個國家的民族傳統體育。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人民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斷提高,中國民族傳統體育在全世界的影響力不斷增強。中華文明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特色,正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關注。
二 家庭體育教育的發展研究
1.家庭體育教育的發展狀態
隨著社會的進步,受到終身體育和快樂體育思想的影響,人們越來越意識到體育不僅僅限于競技體育,越來越緊湊的生活節奏使得家庭成為實施體育和教育的理想場所,家庭體育教育應作為新世紀中國體育發展戰略計劃的重要一環不斷發展。中國占據著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但家庭體育教育一直沒有得到切實推廣和促進。研究并開展家庭體育教育,尤其是民族傳統體育的普及,在增強國民體質的同時,也有利于實現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近年來,我國的經濟飛速發展,體育競技水平得到提高,但國民體質卻呈下降趨勢。以家庭為單位,制定一個長期的鍛煉計劃,家庭體育教育的發展勢在必行。
2.家庭民族傳統體育教育的定義
毛澤東曾經說過:“無體,是無德智也”,體育與教育是相互依附的整體。家庭教育將體育運動上升到教育的高度,進而實現體育的家庭化,因此可以將家庭體育教育定義為:體育教育的家庭化,包括以家庭成員為單位的體育活動,家長通過學習體育知識對后代進行體育教育。借助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的優良傳統,使民族傳統體育教育更好地實現家庭化、終身化。
3.家庭民族傳統體育教育的內容及其功能
家庭體育教育的重點依然是“體”和“育”。“體”:家庭可根據成員的年齡、性別等特點,選擇適宜的民族體育鍛煉項目。像時下流行的廣場舞一樣,積極鼓勵像“陳氏太極”“楊氏太極”“李小雙體操”之類的體育項目家庭,這類似于國外的“網球家庭”“足球家庭”等?!坝保簞t應突出素質教育,使家人在運動中學習和傳播民族傳統體育精神,增進心理健康,樹立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和健康觀,促進家庭和諧。
以家庭為基本單位,發展全民體育。家庭民族傳統體育教育為人從兒童時代就科學地參與體育運動起到了啟蒙作用,同時以家庭為源頭,建立家庭體育教育體系,可以及時地發現具有體育運動天賦的兒童,為各級學校專業隊輸送人才,擴大國家隊選材范圍,繼而提高國家隊的綜合質量。家庭民族傳統體育教育勢必成為中國競技體育、學校體育和大眾體育三大主題競技體育之外的重要補充。
三 民族傳統體育教育家庭化發展的策略方法
1.明確家庭承擔責任,發揮家長的主導作用
家庭民族傳統體育教育,家長必須對相應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有一定程度的認識,同時內容選取也要針對孩子的實際發展需要和生理發育的不同時期。這就要求家長必須針對民族傳統體育進行理論的充實和學習,而不是僅僅憑借自己的理解和過去的經驗,要科學地掌握和使用家庭體育教育的各種方法。
在家庭民族傳統體育教育中,家長首先要從小培養孩子終身體育的思想,要讓孩子知道健康的身體是學習、生活、發展的基礎。如缺乏鍛煉,沒有健康的體魄,再偉大的人生理想也難以實現。其次要培養孩子快樂體育的生活習慣,充分培養孩子的體育興趣,使孩子自己能主動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再次要鼓勵孩子積極參與,為孩子創造參與各種體育活動的條件,如社區、小區等組織的體育比賽,讓孩子感受到參與集體體育活動的樂趣。
2.爭取各方援助力量與要求社區大力支持
現在的家庭大多只有一個孩子,由于缺乏教育經驗,啟蒙教育的第一步非常困難。家長接受專門教育、參加專門培訓或請有教育經驗的人提供幫助就顯得十分必要。因此,要多角度、全方位考慮孩子的早期體育教育問題,應盡量動員家族中具備能力的人都成為體育教育隊伍中的一員。
關于家庭民族體育教育實施,社區要主動承擔協助責任。如擔保公共活動場所和集體活動機會,保證能利用的場所充分發揮孩子體育教育的功能等。要充分利用電視、電話和計算機網絡等現代通信方式,開展學習、交流、咨詢和專家講座等家庭體育教育活動。
3.發展多方協作聯合的家庭體育教育網絡體系
高速發展的中國社會對學歷的要求越來越高,無形中增強了低學歷家長對孩子教育問題的不安。因此,家庭體育教育要求地方行政教育、體育部門和社區,重點考慮開發通暢的交流溝通渠道,建立一條依托社區、以學校為龍頭的義務咨詢通道。
以此為基礎,逐步形成一個協助家庭體育教育網絡,加強家長之間、家長與體育教育家間的信息交流,成立社區范圍內的互助組等,摸索、總結一套簡捷易行的聯合家庭體育教育方法和保證發展制度。
四 結束語
當今的中國經濟社會飛速發展,但是民族傳統體育在學校教育中的發展卻依然堪憂,尤其當前青少年在參與體育運動中傷亡的事件屢見不鮮,歸根結底是學生的體質差,缺乏經常性的鍛煉。學校體育課程設計不合理,大、中、小學生體育活動頻率低時間短,家庭民族傳統體育教育不受重視是導致青少年體質下降的主要原因。
要想轉變當前存在的大中小學生體能不良、運動技能不濟、體育運動不力的狀況,首先要做的就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門要出臺發展民族傳統體育的相關政策,對學校、學生和家長進行宣傳和引導。其次要建立民族傳統教育志愿者隊伍,對家長進行培訓以解決家庭民族傳統體育教育實施中遇到的體育教育專業性問題。
家庭民族傳統體育教育,是貫穿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系統工程。只有以政府教育主管部門為支撐、以學校為牽引、以社區為依托、以家庭為支柱,才能形成完整的民族體育教育網絡,科學管理和發展、全面提高是我國家庭體育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更是各族人民實現中國夢和提高日常生活質量的自然要求。隨著人們終身體育思想和快樂體育思想的普及,人們的健康觀念逐步形成,而中國的家庭民族傳統體育教育必定會有更大的發展。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