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貝降生后,新媽咪需要馬上變換角色,照料一個脆弱的小人兒。小人兒,人小事可不少,稍有不慎磕傷碰傷,一家人跟著心疼。那照顧一個小人兒,有多少法則需要緊記?
法則需牢記,但“雷區”更不能碰,今天小編和新媽咪們一起聚焦護理“雷區”,開始“掃雷”行動!
雷區一 (弱化裝飾)
隨意搖晃小嬰兒
真實鏡頭:現實生活中,仍有些保姆和少數性情急躁的年輕父母為了讓哭鬧不休的嬰兒停止哭泣,猛然抓住孩子的肩膀或上臂、胸等部位搖晃以致他的頭部來回晃動;或因心情不好發怒將嬰兒扔到床上或沙發上以致輕微損摔傷。
Stop! 寶寶的腦部發育與其頭骨發育的速度不盡相同,也就是說,盡管寶寶的頭骨已經生長了不少,有足夠空間提供給大腦,但短期內,大腦體積還不算大,住在頭顱中綽綽有余,因而大腦與頭骨之間存在著較大空隙。搖晃嬰兒的頭部,也相當于拿這豆腐扔向墻,嚴重地,可引起嬰兒頭部損傷,造成顱骨骨折和腦出血而危及生命。而醫學上,這種病癥,我們稱之為搖晃嬰兒綜合癥。
掃雷
不小心搖晃嬰兒后,或發現疑似病癥,就要多加留神。此病好發于半歲前兒童,主要癥狀為拒奶、頻繁嘔吐、嗜睡,部分患兒表現全身或四肢抽搐,嚴重腦損傷可因昏迷、腦水腫、呼吸衰竭而死亡,發現異常,應及早上正規醫院做頭顱CT有助于早期發現大腦損害。(強調板塊)
雷區二 (弱化裝飾)
喂果凍
真實鏡頭:前不久,一位年僅10個月的嬰兒,在家被喂服果凍時一口將半塊果凍吸入氣管,發生嗆咳,呼吸困難,面色發青,生命危在旦前夕,最后需要急送醫院,經全力搶救才得以存活。
Stop! 果凍是一種富有彈性的食物,萬一被吸入氣道,很容易堵塞氣道,造成呼吸困難,因此,兒保專家提醒年輕父母,不要給2歲以下嬰幼兒喂服果凍。瓜子、花生、水蒸蛋等食品,也很容易把小兒氣管整個蓋住,年紀越小的孩子越容易被異物堵住氣管,手術時也很難取出,媽媽們選擇食物時一定要慎重。
掃雷
在家中,萬一小寶寶被果凍阻塞氣道,媽媽爸爸也不要驚慌,也不要把孩子急送醫院,而應爭分奪秒進行現場急救。
首先,躺放嬰兒,沿著媽媽的前臂向前,面部朝下,保持頭低位。
然后,在兩肩胛骨之間向他的背部較重地拍打2~4分鐘,少量果凍就會從氣道自行流出口腔外,氣道梗塞癥狀緩解。
再者,用另一只手清除口腔殘留的果凍。若搶救不成功(未見果凍流出),應急送附近醫院救治,可在喉鏡下直接取出異物。
雷區三(弱化裝飾)
禁食治腹瀉
真實鏡頭:傳統的觀點對急性腹瀉采用禁食6~8小時,甚至12小時的饑餓療法,這種方法美其名曰“胃腸道休息法”。
Stop! 許多研究表明,即使急性腹瀉時,患兒胃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并未完全消失,對營養物質的吸收仍可達到正常的60~90%。較長時間饑餓,不僅不利于患兒營養的維持,尤其原有營養不良者其營養狀況更進一步惡化,還影響腸粘膜修復、更新,降低小腸的吸收能力,禁食患兒還會因饑餓常哭鬧不止,易發生低血糖,體重明顯減輕,使免疫力下降,反復感染,最后導致“腹瀉—營養不良—易致腹瀉”的惡性循環。
掃雷
兒科專家目前主張對急性腹瀉應繼續母乳喂養或喂食。繼續喂食者食欲恢復快,腹瀉和嘔吐次數并不會因此而增加,且體力恢復早,抗病力較強,也有利于疾病的康復。另外,年輕媽媽要記住,腹瀉康復之后的小孩,在接下來的兩個星期之內必須每天現額外加餐一次。
母乳兒:母乳是腹瀉患兒的液體和食物最好來源,喂養兒可自由吃奶(母親應該比平常進行更多次的哺乳)。
人工喂養兒:可先喂稀釋牛奶(牛奶1份加水2份)喂養2~3天,亦可喂稀飯中的湯,以后逐漸增至全奶;
半歲以上的孩子:可選用米湯、稀飯或爛面條等,可給些新鮮水果汁或水果以補充鉀,并加些熟植物油、疏菜、肉末或魚末等,但需由少到多,逐漸過渡到已經習慣的平常飲食。
超級鏈接:
另外,應該指出,兒童死于腹瀉是因為腹瀉使小孩脫水。一旦發生腹瀉,必須給小孩補充額外的液體(口服補液和靜脈補液)和給予正常飲食和液體。為防止脫水,頻繁喂水尤其重要。
一般說來,孩子每腹瀉一次:
給兩歲以下小孩喂一大杯水的4/1~1/2之間;
給兩以上小孩喂一大杯水的1/2到一整杯之間。
(特殊板塊)
下期預告:
下期我們關注“雷區”:發燒護理、把尿和曬太陽,敬請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