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寶說謊鏡頭回放
事例一:當游戲似說謊
寶寶表現(xiàn):寶寶要吃糖,媽媽因為怕寶寶會蛀牙,只允許他吃一塊,寶寶點頭應允卻在吃完后又跑來要下一顆。見媽媽無可奈何的模樣,寶寶感覺很有趣。若一旦媽媽勢弱,他更會一顆顆地要不停。
媽媽應對:生活中,寶寶的“得寸進尺”常會被父母看作聰明的表現(xiàn),感覺寶寶長大了,有小心機了,殊不知這種“得寸進尺”的游戲一再演練便會成為習慣,讓寶寶不知不覺中學會說謊。媽媽正確的做法是,發(fā)現(xiàn)寶寶不守信應立即板起臉來嚴肅地告訴他,這是不守承諾的表現(xiàn),不是游戲,絕不可以有第二次。當寶寶得不到期待中的反饋,感覺自討沒趣時便不會重復類似行為了。
事例二:怕被罰說謊
寶寶表現(xiàn):寶寶在幼兒園作業(yè)完成得不好,老師將批評的話一字不落地寫到了作業(yè)本上,并告訴寶寶回家讓媽媽簽字,結果寶寶回家卻告訴媽媽,今天沒作業(yè),所以作業(yè)本放在幼兒園了,甚至為了掩蓋心虛,還會加上一句:今天表現(xiàn)得特別好,老師還表揚我了呢!
媽媽應對:寶寶怕被罰而說謊,責任并不在寶寶,而是在媽媽的教育方法上。如果媽媽經常先罰再說,不會仔細了解情況,寶寶便會因為怕被罰而不敢說實話。媽媽正確的做法是,把爸爸找來,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讓寶寶向態(tài)度溫和的一方主動說出事情始末。同時媽媽切忌體罰寶寶,讓寶寶真正明白錯在哪里,才可避免再度犯錯。
事例三:愛上攀比
寶寶表現(xiàn):幼兒園的小朋友聚在一起,佳佳說她搬了新家,房子好大好大,隨后果果便搶話說,自己家的房子更大,可以裝下大象。這種夸大其辭的謊言在小朋友間經常會聽到。
媽媽應對:當寶寶變得愛攀比,媽媽第一反應不是禁止寶寶繼續(xù)說下去,而是應關注更深的層面,即寶寶價值觀的扭曲。對于愛面子,喜歡攀比的寶寶,媽媽應直接告訴寶寶攀比的壞處,同時幫寶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幫他們開拓眼界,告訴寶寶他們應關注的不是房子車子,而是真正對他們成長有價值的事物。
事例四:渴望被關注
寶寶表現(xiàn):媽媽在看電視劇,寶寶想讓媽媽給他講故事,于是用小身體擋在電視機前,沒想到卻惹媽媽生氣了。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寶寶突然大叫,“我肚子疼”,媽媽連忙跑向寶寶。
媽媽應對:寶寶出此下策無非是為了引起媽媽注意,如果媽媽發(fā)現(xiàn)真相后怒斥寶寶“再騙我,我下次就揍你一頓”只會傷害寶寶弱小的心靈。媽媽正確的做法是,教導寶寶通過語言表達需求,而不是用欺騙達到目的。
防范寶寶說謊媽媽須知
為了避免寶寶養(yǎng)成說謊的毛病,生活中的小細節(jié)媽媽們不可不知。
1、切忌輕許諾言
寶寶處事習慣多半受家長影響,生活中家長切忌輕易在寶寶面前許下可能做不到的承諾,或是說出騙人的話,以免寶寶觸類旁通,拿說謊當家常便飯。
2、凡事預先設想變化
就某事和寶寶溝通時,要提前給寶寶多方面提醒,比如答應寶寶本周去動物園,同時也應說明哪些情況下會臨時取消計劃,比如遇到雨天,比如媽媽加班,以免自己陷入進退兩難的局面,不得不用一個接一個謊言修正最初的承諾。
3、常備備選方案
當媽媽無法兌現(xiàn)承諾時,要爭取說服寶寶理解,同時提出備選方案,比如“欠”寶寶一次游園用一頓大餐作為彌補,或是購買新書籍新玩具加以補償?shù)鹊龋寣殞汅w會到家長失信后的愧疚感,從而理解計劃生變并非家長初衷。
Tips:小寶寶也不可“騙”
許多家長會有寶寶小,很好“騙”的錯誤認識,其實寶寶的記憶力和理解力超乎家長們所想,2歲半的寶寶便已可清晰地分辨出父母是否失信,從而照樣學樣,所以不要妄想寶寶2歲多時說謊會隨著年紀變大、懂事而好轉,不想寶寶說謊,家長們應加強自我修養(yǎng),從點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