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一個專注于互聯網及醫療等領域的早中期(A輪和B輪)投資機構,啟明創投無疑將自己置身在一個異常激烈的賽道上。這個賽道的激烈程度在于,中國無論大小的風投機構,都對互聯網領域的投資機會虎視眈眈,而早中期投資,又因為大量草根隊伍的加入使得競爭異常殘酷。
正如硅谷風投教父保羅·格雷厄姆(Paul Graham) 所言:對風投來說,最大的危險和最大的機會都來自于A輪投資,但因為競爭的加劇,如今的A輪投資實際上已經變成了B輪投資。
已經在風投領域深耕14年的啟明創投主管合伙人甘劍平對早中期投資領域這種迅速的變化心知肚明,但這并未給這位現年43歲的風投“老兵”帶來困惑,他始終保持著溫和的笑容,且直言不諱地在向《環球企業家》表達了自己的夢想。
“我最開心的事便是,以后不論誰打開手機,都有應用(APP)和我的投資有關”,甘劍平認為未來5年將是公司的豐收期,而他的夢想便是,通過投資參與,讓技術改變中國。抑或一個小小的私心便是,希望未來自己能在行業里達到一定的歷史地位。
這個任務十分艱巨,于是甘劍平便在啟明創投采用一種類似美軍特種兵的工作方法。這種方法的精髓在于:公司人不多,總共20多人,但個個都是精英。其用人原則是,一律采用優秀學校背景,及優秀企業工作經歷的人才,“大量調研,用最快的速度出擊解決問題。”
執著
擁有芝加哥商學院MBA學位的甘劍平崇尚公平、民主和自由,芝加哥學派的風格也被深深烙印到投資和管理邏輯中,這種風格體現在管理當中便是極為強調團隊之間的平等與開放。
2014年1月,黃佩華以合伙人身份加入啟明創投,加入甘劍平的團隊。她曾于紀源資本和華盈投資任職逾十年,并主導了對土豆網的早期投資。啟明創投扁平化的管理風格給黃帶來了深刻印象,她認為啟明創投不同于其它風投公司的一點便是,不會感覺到有大佬管理風格凸顯,或某單一管理者個人魅力的存在。
“甘總比較開放,雖然個人業績重要,但他更鼓勵團隊的合作。他會讓大家充分討論,自己不輕易表態,如果你很堅持要投這個項目,他會鼓勵你去做”,黃佩華對《環球企業家》說。
啟明創投的投資副總裁周凌菲此前是在通用電氣金融部工作。“公司每周二會召開互聯網和消費團隊例會,會讓每個人把有意思的項目拿出來討論,每個人都有投票權”,周對《環球企業家》說,內部會議讓10個人從不同的角度對項目提出建議和意見,發現潛在問題和可能的增長點。
除此之外,甘劍平信奉自由市場經濟中競爭機制的作用,相信市場力量的自我調節能力,認為企業自身的效率才是決定市場結構和績效的基本因素,并希望被投資的公司也秉持公平、公正競爭的角色。
在其成功投資的攜程、世紀佳緣、淘米網、大眾點評等企業中,甘劍平這種信奉市場力量的投資風格便已經凸顯出來,這種風格伴隨他從2000年加盟凱雷集團成為董事兼副總裁,到2002年擔任攜程董事,2005年擔綱空中網集團首席財務官,再到2007年任啟明創投主管合伙人至今。
除了生意上的應酬和調研,甘劍平將其大部分時間都埋在他位于上海陸家嘴金茂大廈的辦公室里。這位啟明創投的主管合伙人需要參與投資項目的審查、參加在美國召開的合伙人電話會議,還需處理與被投資人的關系。
風投該如何處理“與被投資人的關系”?甘認為,如果一位投資人與創業者的矛盾鬧到公開化,就說明這個投資項目是失敗的。但反過來講,投資人不是經營者,投資人管理經營投資的項目,某種程度上已經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因此,“好聚好散”便成了甘劍平從事風投行業的標準,他的原則是,要不就賺大錢,要不就平心靜氣做生意。
“如果公司不缺錢,我建議永遠不要引入風險投資,因為資本有代價,權力和義務是對等的,一個人說了算多好”,甘劍平坦率地對《環球企業家》說,其犀利的言語卻并不和他的投資風格相悖。他認為,如果雙方的觀點是相同的、中意的,就應該盡量去尋找合理的價格,而不是在預期差距很大的情況下,尋找一個根據未來情況賭博的公式,“有的情況導致公司分裂了或者創始人家庭分裂了,這是投資人的失敗”。
甘劍平的職業目標很清晰。從1990年尚未高中畢業的甘劍平孤身一人赴美留學伊始,他就有了獨立做抉擇的習慣。
2000年,凱雷成為率先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的少數幾家美國風險投資機構之一,甘劍平也在彼時加入了凱雷的投資團隊。在凱雷5年,甘劍平主導了對攜程旅行的投資,也實現了財務自由,受到創業者的浸染,便開始了真正介入創業企業內部的打算,至2005年加入空中網,履任CFO一 職。
不過一年后,甘劍平選擇重回投資領域。在空中網,把曾在投行和顧問的眼光把公司從市場、銷售、財務、績效、人事管理到資本市場的各個方面都實際操作了一遍。對于離開的原因,甘劍平坦言其實更偏好戰略和宏觀的工作。
彼時,啟明創投的兩位創始人都和甘熟識。創始人之一的Gary Rieschel是軟銀風險投資、Mobius風險投資、軟銀SAIF等數家風險基金的創始人及投資人,因看好中國的投資機會于2005年帶著全家到此,鄺子平則是英特爾投資事業部中國區總監。
對于甘劍平來說,最艱難的是在美國求學的大學階段。因為在上個世紀90 年代初就赴美留學,在美國有兩年半的時間,甘處于每周讀書40個小時、工作40個小時的狀態,完全通過自己去維持生計。“當時的上海整個浦東沒有一幢超過5層樓的房子,這段經歷讓我覺得什么都不怕了,也沒有什么環境不能支撐下來,”甘在辦公室指著陸家嘴林立的高樓說。
創新
如今,甘劍平對《環球企業家》總結道,“我的投資邏輯是Lovis,這是個組合單詞,即基于location位置、voice聲音、image圖像、sensor傳感這幾個維度的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相關項目。”
Location的概念是基于地理位置的企業,例如大眾點評、螞蜂窩等關注餐飲和出行;Voice聲音方面,啟明創投投資的比鄰是以移動互聯網為基礎的聊天工具,已達上百萬的日活躍用戶量,云知聲是專注語言識別服務的自然語言分辨項目;Image則包括圖片和視頻,美圖秀秀、蘑菇街為其投資代表;Sensor即以技術升級為導向。
關注早期偏后階段的啟明創投聚焦的互聯網消費、醫療保健、信息技術、清潔能源4大板塊投資中亦是甘劍平的特點。他帶領著互聯網消費團隊,單筆投資金額平均約1000萬美金。在啟明創投,甘劍平帶領團隊投資的世紀佳緣、淘米網、PPS TV、呈天時空、開心網、當樂網、大眾點評、蘑菇街等約20%的啟明創投投資項目。
據投中集團統計,截至2014年11月,啟明創投共發起174個投資,投資超過70家企業,其中有15家企業已經實現并購和上市方式的退出。
啟明創投共募集了4期美元基金和2期人民幣基金,目前管理資金總額超過11億美元。2014年4月,啟明創投募集的第4期美元基金規模為5億美元,其出資的有限合伙人主要為普林斯頓大學基金、強生家族的慈善基金、哈佛大學養老基金和北京發改委等。
在啟明創投的20余人投資團隊中,甘領導的互聯網與消費團隊有10人。投資成員多為復旦、北大等高校畢業生,在甘劍平的影響下,該團隊從2008年開始啟用了自己的大學生顧問團隊,即在母校長期維護1至2個高校學生進行調研工作,完成100個隨機用戶反饋等。
由于互聯網項目很難在早期盈利,數據和用戶對項目來說就顯得更為關鍵。除了大學生顧問團隊和專業咨詢公司和的項目市場調研外,對于產品和技術的盡職調查都由甘劍平自己的團隊負責。
在談到如何篩選項目時,甘劍平列出了4個方面:第一是市場規模及對行業、大勢的判斷。“剛開始做vc的時候,全中國的互聯網用戶只有幾千萬,所以要判斷什么時候風會來,來什么樣的風,風會吹到哪里”,甘劍平說。
二是對單一的產品和技術的判斷,從幾個待選項目里選出最優秀的;三是對人的判斷。受過良好教育、在大公司受過規范的職業素養教育、視野開闊的人最被看好;四則是估值和談判條件。
與一些同行相較,甘劍平認為自己比較自豪的是公司在行業內積累的口碑。啟明創投的風格則是,在簽訂投資意向書之前完成盡職調查,減少投資的不確定性。“啟明要不不簽投資意向書,要簽就會八九不離十”,甘劍平說,他的要求是,簽訂投資意向書之前就把工作做到極致,對產品的了解非常滲透,長時期關注、投資不要拖泥帶水。
現今用對賭和回購的方法來減少投資風險亦是很多投資機構的慣用手法。對賭協議是投資方與融資方在達成協議時,雙方對于未來不確定情況的一種約定。如果約定的條件出現,投資方可以行使該權利。
但啟明創投通常不會進行項目對賭,甘劍平認為,雖然對賭會在一定程度上規避公司投資的風險,也會限制公司在某一時期的發展,但他認為,“要不我自己看懂了,要不就不會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