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水彩畫在學習了世界水彩的優秀畫法、技法的同時,也參與了水彩畫的改進和應用。本文從風景、靜物和人物等不同題材上探討了水彩畫的繪畫語言和藝術表現手法的發展和融合方向,闡述了中國水彩畫的發展趨勢,提出了需要更多的吸收其他畫種的技法、觀念來拓展水彩畫的視覺表現形式的建議,以期提升水彩畫的審美品格。
【關鍵詞】水彩畫 藝術 融合
【中圖分類號】J2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8-0198-01
水彩畫最早由德國的藝術家創造并發展起來,起初只是作為藝術創作的草圖繪制工具并在商業插圖、印刷方面廣泛應用。到18世紀,水彩畫在英國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并逐漸成熟起來。水彩畫的本質是水與彩的結合,通過水分帶動顏色的分布來使作品達到鮮活、流動的藝術審美技法。到20世紀90年代,中國的水彩畫家站在本土的藝術土壤上,以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學習和理解西方水彩畫藝術,經過二十余年的孕育成長,已成為世界水彩畫壇不容忽視的一支強大力量。從近幾年在國內舉辦的“朱家角國際水彩雙年展”和“深圳水彩畫雙年展”來看,中國水彩畫與同時參展的國外水彩畫藝術家在技法、形勢、題材、觀念上都體現出自己的獨特藝術視角,體現出中國水彩畫在保持藝術個性的同時與世界水彩藝術的融合。本文將從繪畫語言、題材幾個方面來探討水彩畫藝術的融合方向。
一 從繪畫語言的表現風格上看
傳統的歐美國家的繪畫畫風偏向寫實,比較注重感性的和直接體驗,尤其是水彩畫中的顏色的造型和空間層次感,展現了西方主流畫風偏向視覺感官體驗的繪畫語言技巧。而中國的國畫主要講究的主題是氣韻。這與中國古代傳統的文化有關,如天人合一、道生萬物、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的陰陽五行哲學觀念,這些傳統的文化導致中國人的審美情趣偏重于虛無,更多的講究以高超的繪畫技巧表達深邃的意境,并不強調形象的具體,重“神”而不重“形”。而中國的水彩畫在西方較為寫實的基礎上融入寫意的意境,更具有東方藝術的輕靈。
二 從繪畫主要題材作品上看
1.風景水彩畫作品
水彩畫在西方的起源、發展過程中,與風景題材的相關作品也是數不勝數。風景畫成熟于17世紀的歐洲,之后這一題材的畫法中也慢慢吸收、融合了英國的不同流派的風景畫藝術精華,如丟勒、阿爾特多費爾、康斯太布爾以及巴比松畫派技法和印象派。而現在的水彩風景題材作品更是將寫實技法發揮到極致,融合了油畫的厚重,同時突出水彩畫的流動、透明的特性。筆墨和靈性是中國繪畫的精華,中國水彩畫從水墨畫作品中汲取營養,將國畫的寫意、形色、情趣融于風景題材的水彩畫創作中。中國水墨畫中常見的是小橋流水人家式的風景寫意,很大地影響了水彩風景畫的創作,因此民國以來中國水彩畫的多數作品顯示出明顯的中國傳統的靈動和氣韻,這也是目前水彩風景題材作品中的融合方向。
2.靜物水彩畫作品
靜物水彩畫一般是以自然的物品或與人們日常生活相關的物品作為繪畫題材。靜物繪畫從一開始的靜止物品到逐漸地被畫家賦予一定的內涵,靜物畫作品經歷了從靜到動的過程,真正做到靜物情感化、人性化。這一領域涌現出眾多繪畫大師如梵高、夏爾丹等。中國老一輩的水彩畫靜物類的畫法較為樸素,受蘇派繪畫影響較大,至今,靜物繪畫仍然作為藝術學習的基本訓練課程,說明國內藝術界尤其是藝術教育界普遍認為靜物題材的藝術仍然很重要。靜物水彩畫很早就突破了擺拍的造型繪畫階段,進入藝術創作階段。中國的靜物題材的水彩畫更多的是強調“優美”,小品居多,也有一些畫家超越單純的審美而通過靜物表達藝術思考。中國的靜物水彩畫在藝術手段逐漸追隨歐美的主流靜物水彩畫的腳步,不僅吸收主流的成熟的技法,而且更多地注重作品的內涵和深刻的主題,從而融合各種技法使靜物水彩畫更符合現代審美情趣,這也是未來一個階段中國靜物水彩畫藝術的一個趨勢。
3.人物水彩畫作品
人物畫主要是通過藝術手法展現人物的姿態、性格等特征。由于材料的制約,尤其是水彩透明的特質不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目前,國內國際繪畫界均在思考和探索水彩畫在人物題材上的藝術表現手法如何拓展,如何通過水彩的優勢特性來表現人物的復雜多變,真正地拓寬這一題材的表現形式。盡管如此,仍然有一批水彩畫藝術家在人物表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安德魯·懷斯的人物畫中所運用的干筆水彩畫法,細膩的筆觸表現冷峻與悲涼的情調,深深地影響了中國的水彩畫家。中國著名水彩畫家關維興就在繪畫中借鑒中國畫的用筆表現毛發衣物部分,使畫面更加輕松傳神,具有一定的東方趣味。人物水彩的藝術表現手法仍需根據不同的表達需求,繼續吸收融合更多優秀的表現手法,進一步提升水彩人物畫的整體水平。
三 結束語
水彩畫作為外來畫種,在中國的發展時間僅有百余年,相較于傳承千年的本土傳統繪畫,基礎是薄弱的;相較長于表現重大題材的油畫、壁畫、版畫,又似乎有意無意地被主流藝術淡化。所幸的是隨著中國現代化教育的普及,水彩畫的群眾基礎得到壯大,也培養出了一批藝術水平極高的水彩畫家。但是,水彩畫仍有極大的發展空間需要挖掘,需要融合多樣的現代藝術形式,愿水彩畫緊緊跟隨時代藝術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倩兮.談談水彩畫的中國氣質[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1(6)
[2]丁長河.試析油畫與水彩的結合[J].襄樊學院學報,2006(4)
[3]王宇.試論現代水彩畫的藝術特性[J].美術教育研究,2014(14)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