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茶,是香港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滿大街的涼茶鋪,已經成了香港這座城市的一個標志,也是一道經典的嶺南文化景觀。
南方氣候偏燥熱,體內易聚火,涼茶應運而生。其實它既不涼,也不是茶,而是以中草藥為原料的傳統保健飲品。在夏天,喝一碗淡淡藥味、苦中帶甘的涼茶,讓人倍感清涼。
涼茶承載著歷史,更折射著中藥文化與中國人的飲食文化。時代在變,涼茶文化也在變。“傳統的涼茶店越開越少了。新式的涼茶店越來越多。”一位年逾60歲的香港市民彭先生感嘆道。
涼茶的前世今生
嶺南人飲用涼茶歷史悠久、代代流傳、相習成俗,它與粵劇、粵菜、粵語等,一起體現出獨具特色的嶺南文化。涼茶盛行于兩廣和港澳地區,與嶺南氣候和水土有很大關系。
涼茶品種甚多。有廿四味涼茶、葫蘆茶、金銀菊五花茶、苦瓜干涼茶等;甚至連龜苓膏湯、生魚葛菜湯等,也成為香港人喜愛的傳統老牌涼茶。雞骨草、夏枯草、金銀花、羅漢果……在香港,能夠入“茶”的藥材品種繁多,大都具有清熱解毒、去濕生津、散結消腫的功效,在溫熱潮濕的嶺南,是再好不過的日常飲料。
這一杯苦澀的涼茶,曾為飄洋過海的香港礦工護過航。據歷史記載,過去的“豬仔”(苦工)要幾個月才到美國,涼茶就是船上的醫療用品。香港歷史博物館榮譽顧問鄭寶鴻說,1869年的香港政府憲報中列明,每艘從香港飄洋過海的“豬仔船”均要載備煲24味的中藥材料,而且清楚規定每種藥材要多少斤,否則屬違法。
研究涼茶藥材的香港中國醫學研究所所長李寧漢說,數以萬計被賣到南洋當礦工的香港人都自備24味,“開礦經常要感冒,沒有大夫看,就要飲涼茶,否則就客死他鄉”。
涼茶后來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奠定了它在中國嶺南傳統飲食文化中的顯赫地位,彰顯了它對中國嶺南地區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在1960年代的香港,涼茶店是普通大眾的消閑落腳點。香港資深藝人羅蘭經歷了年代變遷,愛喝涼茶的她對香港涼茶店有種特別的情懷?!芭f式涼茶店內,有金色的涼茶缸、舊式電視機、點唱機。街坊們會拿著小凳子,在涼茶店里坐上半天,邊看電視邊聊天。而打扮新潮的年輕人喜歡在涼茶店約會,然后往點唱機投幣,多愛聽外國歌曲?!彼貞浾f。
在香港喝涼茶有兩種方式,可站在柜面外的門口,也可以走進店內坐下。一般來說,如果只是喝一碗涼茶,可以選擇前者。在門口的柜面上,會擺放著新鮮熬制好的涼茶,上面用玻璃罩蓋上,干凈衛生。隨買隨飲,一口飲盡,接著趕路逛街。如果還希望試試其他小食或小憩一陣,便可以坐于鋪中,悠閑欣賞品味。
香港涼茶鋪數不勝數,或占鬧市一角,或居偏巷一隅,大都生意興隆,都有相對固定的熟客光顧。過去的香港涼茶是流動的,到處都是叫賣聲,后來因為衛生和市容關系,逐步搬進了固定、衛生的門市內。
涼茶文化的悠久歷史和廣泛的民間性、公認的有效性、嚴格的傳承性及巨大的后發效應,使其成為世界飲料的一匹“黑馬”。目前,嶺南地區涼茶產量已達200多萬噸(含港、澳地區),銷售范圍已覆蓋全國及美國、加拿大、法國、英國、意大利、德國等近20個國家。在產業高速發展的今天,作為中華飲食文化的組成部分,保護和發揚涼茶文化就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薪火相傳
當涼茶鋪漸漸興旺起來,各家就要出奇謀,吸引顧客?!霸诤衫锘畹?,有一間涼茶鋪裝了兩個大喇叭,專門放講古、粵劇,幾條街都能聽到!”香港飲食協會會長胡珠回憶說,有一間王老吉涼茶鋪,租個黑白電視機,賣一角錢一杯的涼茶,能吸引到很多客人,“不過,那都是1950年代的事情了。”
隨著碳酸飲料、果汁飲料在市場的普及,傳統的涼茶店沒有了以前的盛況,取而代之的是大超市里以及涼茶專門店里售賣的罐裝涼茶。在各個地鐵站,或者街邊店鋪,裝修一新的新式涼茶鋪總能吸引來年輕人光顧。
擁有多年歷史的旺角涼茶老鋪負責人陳小姐感到壓力,她表示,現在是靠老字號、良好口碑在繼續生存?!皞鹘y的涼茶店功能是單一了點,但我們能保證用料純正、天然,不加糖和防腐劑?!?/p>
陳小姐說,自己不是一成不變?!拔覀儠诜?、產品質量上花心思,比如對藥材精挑細選,再認真熬制。我們也會針對上火、感冒、祛濕、失眠等不同癥狀提供不同的涼茶。”
盡管如此,陳小姐也承認舊式涼茶鋪的式微。不少新式涼茶店與時俱進,遍地開花。
新式涼茶店多采取連鎖店、品牌路線的經營模式。位于北角的鴻福堂,裝潢風格清新時尚,既賣傳統涼茶、龜苓膏,也賣各式小吃、粥飯、湯水。店里還設有讀書角,提供書籍給顧客翻閱,輕柔的音樂循環播放,給人感覺就像處身于一家雅致的咖啡廳。
不少傳統的藥茶濃縮成顆粒,裝成小包出售,方便沖服,還制成液體飲料出售?!艾F在連龜苓膏都可以制作成果凍,攜帶非常方便。”白領郭小姐從冷凍柜上拿了一支包裝精美的瓶裝涼茶。她說,上班經常對著計算機,喝夏枯草可以清肝明目。
為了涼茶文化能夠薪火相傳,新式涼茶店正在以不同的方式努力。有的新式涼茶店仍保留著昔日的傳統涼茶店風貌,如舊式制涼茶工具、仿酸枝木桌椅以至掛畫裝飾都充滿1980年代情懷,讓年輕人有機會認識這個源遠流長的嶺南涼茶文化。
由鴻福堂主辦的香港首間涼茶文化館2011年開幕,吸引了不少人前往。鴻福堂首席高級經理杜淑貞說:“我們就是怕越來越多的后生仔,不知道喝涼茶的好處?!边@間逾3000平方英尺的涼茶文化館,裝修成綠色的格調讓人感受到濃濃的草本氣氛。文化館內分為“草本大街”、“探知徑”、“經典圍”、“文化廣場”、“藏經閣”、“四季里”等區域。
涼茶文化館運用香港獨有的空間規劃概念,如街、道、里、巷、徑、閣、樓、廊等,將涼茶的文化歷史和草本知識融匯其中,讓訪客透過草本實物及趣味咨詢,了解及感受這些源遠流長的中華保健品。
新式涼茶的興起,以及涼茶文化館的建立,足以說明在香港,雖然舊式涼茶鋪逐漸衰落,但涼茶文化卻是在不斷傳承。不單只是涼茶文化,在整個香港,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的呼聲都很高。業內人士說,希望文化館的建立能夠啟發更多扎根于香港的品牌,去建立自己的企業博物館或者文化館,讓香港寶貴的文化遺產得以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