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構建學習型社會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高校作為中國社會人才的培養基地,就要順應社會發展的進程,強化終身學習教育,以滿足學習型社會構建的基本要求。本文針對學習型社會建設中構建終身學習體系的重要性以及相關措施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學習型社會""終身學習體系""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3-0021-01
馬克思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的本質性要求,就是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人的全面發展要通過教育來實現,要通過學習來完成,要依賴于教育手段,構建良好的學習型社會環境,以促進全民學習、終身學習。高校作為社會人才的培養基地,是構建學習型社會的基礎,其所承擔的教育使命直接關乎國家的未來發展。構建終身學習體系,可以推進學習型社會快速、穩定地發展。
一"中國高校教育對構建終身學習體系的重要性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高校教育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深化,構建學習型社會如火如荼,多年來積累了寶貴的經驗。黨的十八大提出了關于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的要求,對高校教育發展提出了新的目標,這就需要高校在人才培養上有所調整,注重引導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1.從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轉變,教育體系也要相應地有所調整
根據有關統計數據顯示,人類的知識發展進程已經進入高速運轉時期,主要體現在近20年來所創造的知識財富,已經超過了20世紀所創造的知識總和。但這并不意味著人類的文明已經進入新的運行軌道,而是建立在20世紀的知識積累基礎上的深入發展。人們要跟得上時代發展的進程,就要不斷學習、積累知識、更新知識,并將知識轉化為產品。只有產品的快速更新換代,才能促進產業技術結構發生變化,調整生產模式,實現社會崗位的轉換。以技術工種為例,在近20多年的技術發展進程中,在科學的帶動下,技術不斷發展升級,特別是自動化技術、信息技術的發展,使超過8000種傳統技術消失,而6000多種新技術出現。這就意味著高校教育需要更新教育教學體系,以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以利于高校人才進入社會后能不斷適應新的社會發展要求。
2.終身學習是促進學習型社會建設的基礎
隨著各種新知識和新技術的應用,社會環境也在發生變化,工作崗位的轉換以及工作的流動性變化,需要工作人員具有自主學習能力、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克服種種困難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等。這就給高校教育提出了綜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傳統的教育模式需要改變,迎合社會人才需求建立新的高校教育體系成為必然。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和能力成為高校人才培養的理念。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而言,教育不僅是促進經濟發展的原動力,而且也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就要提高人們接受教育的水平,以使人們在滿足物質生活需求的同時,還有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建立終身教育體系,并不意味著要摒棄傳統教育,而是適應新的時代發展要求對教育模式的改變,主要的目的是要向學習者提供更多、更好的受教育機會,為學習者的一生服務。
二"構建終身學習體系的相關措施
1.加大應用型教育和繼續教育力度,實現辦學途徑多樣化
按照黨的十八大要求,中國的高等教育要逐漸向應用型教育轉變,主要是為了適應中國社會的進一步發展。為了實現全民終身教育,就要在現有基礎上加大繼續教育力度,以使社會從業人員有更多的受教育機會,并根據自己的崗位需求接受培訓。這就意味著社會發展要求辦學途徑多樣化,除了學歷教育之外,還要根據社會職業發展需要有計劃地實施技能培訓教育,以實現學校教育的多種功能、多種模式。
2.高校參與創建學習型社區,以利于學習型社會建設
在學習型社會建設中,學習型社區形成了終身學習的環境,是構建學習型社會的基本構成單位。傳統的社區是依據人們的居住地而設立的用于交流、活動的生活場所,但學習型社區有所不同,其將社區內分散的學習資源進行整合,以滿足社區居民的各種學習要求。高校參與創建學習型社區,就是以高校的教育資源與社會資源整合,創設社區學習環境,以為學生提供社會實踐的同時,促進社區居民互動學習和積極地自主學習。對于社區居民的學習,社區黨工委不僅要制定相應的制度和管理機制,而且還要提供物質、經費、場所等方面的支持,以使社區成為為社區居民提供學習機會的新型社區。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構建終身學習體系是中國社會發展的需求。高校作為人才培養基地,要適應新時代的要求轉變教育模式,構建新的教育管理體制,以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高校就要從學習型社會建設的角度出發,對構建終身學習體系的重要性予以充分的認識,并采取必要的解決措施,以確保向社會輸送有利于社會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郝克明.建設終身學習體系和學習型社會的研究報告[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7)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