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大學生個體性日益復雜、社會價值觀日趨多樣的當今社會,榜樣教育依然具有其運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和優勢。關于榜樣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效用弱化的問題,應盡量從其自身的內在機制加以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主要制約因素,同時用創新的思維賦予榜樣教育法新的內涵和施展空間。
【關鍵詞】榜樣教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3-0043-01
榜樣教育功能多樣,成功的榜樣教育能夠正確地引導和激勵大學生,故而長期以來一直作為一種基本方法運用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但隨著社會的發展,青年學生的思想理念、價值取向日益復雜多元,傳統的榜樣教育必須要適應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步伐,深入挖掘自身的時代性和創造性。
一"注重榜樣類型選擇的生活化和多元化
榜樣教育法要運用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先要解決榜樣選擇問題,而榜樣篩選中最突出的問題則是榜樣挑選時的去生活化,所選擇和樹立的榜樣大多過于完美、不切實際、與現實生活相脫離,讓人感覺只能仰望、無法跟隨。太過被拔高的榜樣不但不能受到大學生的欽佩,反而容易引發年輕人的反感,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此外,榜樣篩選的另一個重要問題就是過于單一。大學生的生長環境、生活背景和個人經歷不同,在此期間形成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也不一樣。這使得單一的榜樣選擇無法滿足不同學生對榜樣的真實需求,從而降低了榜樣教育法在學生整體中的影響力,不利于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運用。
對此,高校在將榜樣教育法運用于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時,必須要注意榜樣選擇時的生活化和多元化,科學樹立起多類型的榜樣。在榜樣的塑造過程中,要有意識地賦予榜樣時代色彩和人文色彩,促使榜樣達成開放與多樣、情感與理性的和諧統一,讓他們能自主吸引大學生的目光。切勿將榜樣擺上神壇,要引導大學生們以平凡的視角看到榜樣身上的平凡之處,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轉變和行為熱情。
二"加強榜樣選拔的規范化
當前,大多數高校的榜樣選拔機制不夠規范、缺乏民主性和群眾基礎,對榜樣的發掘、培養和保護意識不夠強。對此,高校方面應當遵循自上而下和上下聯通的榜樣選拔原則,在充分結合大學生實際生活和各類可行性途徑的情況下引導大學生自主發現、推薦和評定理想的榜樣,通過院校、團組織和黨組織實現榜樣在全校范圍內的宣傳推廣。在榜樣的選拔過程中,要注意整個流程的連續性、統一性和多樣性,要嚴格執行先下層選拔后上層選拔的步驟,充分發揮出各相關部門在這項工作中的統籌協調功能,注重不同選拔層次榜樣篩選標準的修訂與校正。
此外,高校內的相關榜樣實踐活動必須實現常態化,避免臨時起意或單純地為了完成上級指令而組織榜樣實踐活動。榜樣教育的落實需要高校內部各機構部門的有機合作,遵循尊重大學生個體道德發展的一般規律。高校在將榜樣教育運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時應當端正態度,不要將榜樣教育實踐看成是一種功利化的學生道德教育突擊。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以科學的價值觀和正面的激勵方式引導學生樹立起榜樣,促使他們將對榜樣的認知轉化為提升自己的行為規范和行為動力。
三"突出榜樣推廣的科學化
有了好的榜樣,還需要得力的宣傳推廣才能將榜樣的精神傳遞到大學生中。科學的方法對于榜樣事跡、榜樣精神的深入傳播至關重要。當下,不少高校對于榜樣的推廣太過隨意、流于形式,既缺少既定的推廣目標和推廣規范,也沒有穩定合理的長效工作機制。雖然榜樣宣傳的方式很多,展覽會、主題班會、報告會等各種途徑都不罕見,但往往收效甚微,且普遍表現出功利性和突擊性。同時,大多數榜樣事跡都是借助簡單的、說教式的口頭表達來傳達,對榜樣精神的挖掘和體悟不夠深刻。相關的推廣活動也是時而密集時而不見蹤影,不能體現出其長效性,難以獲得大學生的認可。
要改善這種情況,高校首先要端正對榜樣推廣活動的態度。在采用傳統方法的同時還要科學地利用新的媒介資源,注意榜樣推廣活動的網絡化和信息化。當下,微博、QQ、微信在大學生中都有著非常好的用戶基礎,對它們的合理運用顯然有利于大學生們深入地了解榜樣事跡和榜樣精神,并進一步促進榜樣推廣活動的常態化與持久化。在開展榜樣宣傳推廣活動中,一定要秉承以人為本、實事求是的活動原則,用客觀、真實、飽滿而生動的宣傳活動將榜樣的力量深深植根在大學生心中。
榜樣教育曾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出明顯的成效和產生深刻的影響。要在新時期延續這種成效和影響,就必須使榜樣教育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世界,實現其與學生現實觀念的對接與平衡。同時,要注意榜樣的教育形式、榜樣選拔和推廣機制的深入創新。唯有如此,榜樣教育法才能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煥發出新的活力、發揮出切實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黃靜.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實施方法——榜樣教育法[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3(6):132~134
[2]唐新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敘事研究——兼論榜樣教育的“虛無”與“真實”[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33~34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