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行政法律原理與實務課程,是高職院校法律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職院校涉法專業課程設置中的專業核心主干課,是一門基礎性和應用性并重的重要課程,是符合高職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相關技術領域職業崗位要求的應用型法律課程。
【關鍵詞】課程改革""課程設計""教學手段""創新""特色
【中圖分類號】G4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3-0061-02
為了進一步使行政法律原理與實務課程教學更好地為培養適應建設中國市場經濟需要的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掌握從事法律事務專業相關的知識,能從事司法機關、行政機關、基層法律服務機構等一線工作崗位,具有高素質的高技能型法律服務專門人才發揮重要作用,筆者結合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特點,對高職院校行政法律原理與實務課程教育教學改革做出如下思考。
一"課程設置
1.課程性質
行政法律原理與實務課程是高職院校法律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刑事法律原理與實務、民事法律原理與實務屬于法律課程體系的三大基礎法律課程學科,它是教育部確定的高職法律院校涉法專業必須開設的專業主干課之一。
2.開設本課程的專業
行政法律原理與實務課程,是高職院校涉法專業課程設置中的專業核心主干課,現開設本課程的專業一般有:書記官專業、法律文秘專業、司法助理專業、法律事務專業;司法警務專業、安全保衛專業;應用法制心理技術專業、司法信息技術專業、司法鑒定技術專業等。
3.課程作用
行政法律原理與實務課程是集理論與實踐、實體規范性和程序規范性于一體,應用性極強的法律學科,法條含義的學習、具體案件的分析是培養從事司法機關、行政機關、基層法律服務機構等一線工作崗位人才學以致用必不可少的環節。因此,它是一門基礎性和應用性并重的重要課程,是符合高職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相關技術領域職業崗位要求的應用型法律課程。
本課程共64學時,16教學周,周學時為4學時。
二"課程設計的理念與思路
兩個結合:即本課程的設計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結合,學習知識和能力培養相結合。
一個目標:即實現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法律人才培養目標,使行政法律原理與實務課程成為學生喜愛并終身受益的一門課程。
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課程內容夠用,在內容設置上,把握“夠用”原則。“夠用”即課程內容設計上貼近社會需要,貼近學生就業需要。理論上不必過于看重“高、深、全”,講清基本理論就行。(2)學生能力會用,在學生能力培養上,把握“會用”的原則。“會用”則強調理論聯系實際,會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3)教學方法求新,改變舊的傳統教學方法,融“教、學、做”為一體,強化學生能力培養,改變填鴨式、說教式、封閉式的課堂教學模式,充
分展現現代教學的開放式特點,突出重點,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結合大學生個性發展規律,教學安排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課程充滿生機與活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的效能。(4)培養模式求新,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推行“工學結合,建立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學模式”,突出實踐能力培養。
三"教學內容
1.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和適用性
針對學生的就業所需、學習興趣、專業知識和認知水平,設置具體學習內容,強調全面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教學內容和學習目的呈現多元化的趨勢,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學習本課程個性化的需求。教學內容突出重點、難點和解決辦法。
2.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
本課程在設計上要突出理論課教學和實踐課教學兩部分,在課程內容模塊設計上將該課程設計為三大內容模塊,即第一模塊為“行政法基礎理論”模塊,第二模塊為“行政法行政行為”模塊,第三模塊為“行政法救濟”模塊。
3.教材及相關資料
本課程要統一選用適合于我院職業教育的理論課教學教材、實訓課教學教材和其他教輔資料。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方面,要結合我院現有生源的知識基礎和接受能力進行改革,爭取設計出新的、有我院特色的、具有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1.教學方法
第一,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法。基本做法是:教師采用講授法進行重點講解,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播放、講述、講解、剖析等主要形式將行政法律的有關理論知識和法律規范講清、講透,讓學生理解掌握行政法律的有關基本理論知識和法律規范。教師講授時,要注意運用啟發式方法,采用講解、討論、答疑等方式,通過解題思路分析和基本方法訓練,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也是大學教育的目的之一。對于一些章節、內容,教師提出問題、思路,指導學生們利用圖書館、網絡平臺等自主學習,教師進行輔導。這種教學方法既解決了教學課時不足的難題,又能促使學生讀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第二,診所式教學法。基本做法是:由教師選取若干比較典型的案例,由學生分組對案例中所存在的法律問題(如行政主體是否適格;行政行為是否合法;訴訟請求是否合理;起訴狀或答辯狀是否得當、全面;法院處理案件的程序是否合法;裁判是否正確等)進行討論會診,并寫出書面會診意見,最后由教師進行點評。該教學方法的采用,有助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針對性,增強學習的趣味性,也有助于培養學生實際運用所學專業知識的能力。
第三,模擬審判教學方法。基本做法是:首先選定案例,并由學生模擬正規訴訟模式組成合議庭、原被告及其委托代理人等按照有關法律的規定開展訴訟活動(包括庭審前的各項訴訟準備活動與庭審活動)。在庭審結束之后,組織學生對整個訴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分析,最后由教師進行現場點評。該教學方法的最大特點是由學生自主分析案情,并獨立模擬進行審判活動與訴訟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證明具有很好的教學效果。
第四,觀摩實踐教學法。基本做法是:采用播放行政案例教學片,組織學生走進法庭旁聽行政案件審理,帶學生到司法機關、行政機關見習等教學活動,使學生零距離接觸真實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各種見習中學法、懂法和用法。
第五,因人而異教學法。基本做法是:教師在課堂授課和作業批改中,及時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保證學生能夠找到不足,發揮優點。
第六,案例教學法。在教學中收集、編寫典型教學案例,并引入案例教學法,通過對經典案例的學習和案例作業的討論,深入淺出,以達到事半功倍。
第七,課堂討論教學法。摒棄傳統的“填鴨式”課堂教學方式,以自由的課堂討論完成教學的主要任務。
2.教學手段
在教學手段設計中,采用傳統教學手段和現代創新教學手段相結合。一方面繼續使用傳統好的教學手段,另一方面也要對教學手段不斷創新,實現教學手段現代化,提升教學手段的實效性。把傳統教學手段中的合理成分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有機結合起來,使教學手段更能為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服務,如多媒體、網絡平臺和校內、校外實訓基地的利用,這樣可以進一步提高本課程的教學效果。
五"課程特色與創新
1.課堂教學融入實訓環節
為了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在教學設計上要強調將技能訓練落到實處,課堂教學與實訓教學緊密結合,將教學直接移入實訓場地,或在課堂上布置實訓現場,以提高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2.教學內容融入職業素養
行政法律原理與實務是一門基礎性和應用性并重的課程,也是培養學生法律能力的課程。因此,在教學中,一方面要向學生教授有關理論和技能知識,另一方面也要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強調對學生職業道德的培養,整合知識與培養司法行政工作者的職業素質。
3.運用多種教學法
在教學中,改革教學方法,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融“教、學、做”為一體,強化學生能力培養。
4.采用現代教學手段
教學中,要有效地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網絡平臺和校內外實訓基地的利用,提高本課程的教學效果。
5.教學模式融入產學結合
本課程在教學改革中,要結合崗位群能力的培養要求,按照知識的綜合化和模塊化調整課程內容,優化課程結構,與行業專家合作制訂學期教學計劃、編寫實訓教材,定期聘請行業專家到我院授課和做專題報告。有計劃地安排學生到實踐、實訓單位見習、實習等,強化專業能力的培養與訓練。通過課程的調整和改革,使培養的學生知識面廣、動手能力強、專業技能熟練。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