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背景知識在英語學習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習語言與了解語言所反映的文化背景知識是不可分割的。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避免或減少中西方文化差異對英語學習的負面影響。
【關鍵詞】文化背景知識""大學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4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3-0071-01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語言扎根于文化的沃土,不同的文化滋生的語言有其獨一無二的表達內涵。學習者如果不了解與所學語言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一味地鉆研語法和記單詞會導致一些理解失誤。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將其運用到日常交際中,只有對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有了認識才會達到成功交際的目的。
一"文化背景知識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1.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機
傳統的英語教學強調詞匯和語法知識的掌握,課堂以詞匯講解、記憶常用詞組和語法知識為主,極少涉及相關的國家文化和習俗。課堂變得枯燥,而學生也無法產生學習興趣。相反,如果教師在講授中穿插一些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枯燥的課堂會變得形象生動、輕松有趣,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提高語用能力,成功交際
語言是人類思維和進行信息傳遞最重要的溝通工具。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學習者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語用能力是指運用語言進行得體交際的能力。
在培養語用能力的過程中文化教學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英語課堂教學要有目的地培養學生運用語言交際的能力,強化學生的文化意識,強化文化教學,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
3.增強對語料的理解
英語學習的技能包括聽、說、讀、寫、譯五個方面。在課內外學生接觸的語料中或多或少都會涉及一定的英語國家文化習俗知識。每一種語言都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現象,是在特定的社會歷史環境中發展和演變而來的。它是在特定時期特有的文化現象。如果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接觸或使用一門語言可能會鬧出笑話甚至引起誤解。
二"如何加強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
1.有目的地導入文化背景知識
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引入的文化背景知識要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在材料的選擇上要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對學生因材施教,選擇性地講授,同時要注意和日常交際相互關聯。在講授中,要多方面選擇材料,鼓勵學生養成查找文化背景知識的習慣。教師在聽說讀寫每個環節都應強化文化學習,注意中英文化差異比較。
2.教師加強自身文化修養,擴充知識
英語學習不單單指學生的學習,也包括教師自身的文化修養提升。英語教師應在已有的文化知識基礎上不斷地積累新的信息,了解不斷發展的英語語言,充實自己的文化底蘊,從而在教學中能適時地傳遞給學生信息,使得自己的課堂更富有吸引力。
3.增加學習形式和內容的多樣性
教師要改變一貫的單一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創設多樣的語言交際環境,組織開展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得以自由發揮,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習英語。如角色扮演、分組討論、辯論賽等形式都能模擬真實的語言環境,形成對語言的感知過程,在實踐中學習語言既能加深印象也能活躍氣氛,幫助學生理解。教師要多用英語組織教學,因為只有加強英語實踐,多用英語才能逐漸排除母語的干擾。在課外,鼓勵學生多接觸英語信息,通過看英語電影、閱讀英語小說、參加英語角、進行英語戲劇表演,讓學生主動參與,提高交際能力。
4.注意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中西方文化差異表現在思維、習俗、價值觀、信仰等各個方面。在中國文化中以集體利益為重,而西方崇尚獨立自主;中國人推崇論資排輩,而在西方長輩和晚輩是不分等級、年齡的,地位平等似朋友相處;西方崇尚個人主義,注重個人隱私和空間,不愿向人提及自己的事情。在交際中涉及個人隱私會遭到對方的不滿。在個人隱私問題上會經常出現中西沖突,如學生喜歡向外教詢問年齡、去向、家庭等隱私問題,在中國人眼里這是拉近距離的寒暄和關心,殊不知侵犯了別人的隱私。而中國人隱私觀念薄弱,凡事以集體利益為先,講究團結互助、互相關心。中國人重謙虛,在交往中講究“卑己尊人”,并視此為美德。在受到別人贊揚或夸獎時總會推辭和自貶,以表謙遜有禮。而西方人受到贊揚時會高興地欣然接受,毫不謙虛。要想成功地交際,就要克服文化差異造成的交際障礙。因此,文化學習尤為重要。
5.克服母語的負遷移
在語言學習中,母語遷移是個普遍現象。母語遷移是指人們在學習新語言時,先前的語言學習經歷對學習另一種語言的影響。母語遷移可分為兩種,即正遷移和負遷移。
漢語在學生的英語學習中產生的負遷移大于正遷移。學生容易把漢語用語規則和習慣套用到英語里,產生中國式英語。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漢英兩種語言進行對比分析,養成用英語思考的習慣。
參考文獻
[1]何自然編著.語用學與英語學習[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