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闡述了新課程改革中教師要充當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人、課程的開發者、綜合課程的實施者及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教師""角色
【中圖分類號】G4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3-0092-01
新世紀伊始,我國就開始了新一輪的中學課程改革,這次改革力度空前,改革范圍涉及方方面面。課程改革的成敗掌握在教師的手里,他們的觀念和角色的定位與課程改革息息相關。新課程更加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學生學習活動中充當引領者,打破了傳統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的“滿堂灌”的教育方式。從某種意義上講,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師,既要知識淵博,更要學會自如地引導學生去探究知識,自主學習,這也直接影響到新課程改革的順利與否。
一"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
教師往往被視作是擁有知識的權威者,是知識的傳授者。教師在新課程中應轉變這一傳統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教師是課堂環境的設計者,也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但這并不是說教師在教學中即處于支配與控制的地位,新課程所倡導的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尤為重要,師生之間不再是以往的服從關系,而是要在平等和民主的氛圍下進行愉悅的學習,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生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不僅要學,而且還要愛學、樂學,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讓每位同學都能在一種和諧融洽的學習環境中健康學習、成長,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這一切要由教師來擔當引領者和幫助者。所以站在新課程實施的立場上,每位教師都要進行革新,特別是角色的重新定義,要做到始終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既要做好知識的傳授者,又要啟發引導學生探究學習、自主學習,充分引導學生體驗學習知識的過程。
二"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人
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總量每隔三至五年就要增加一倍,單靠在校學到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新課改要求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學生應從被動接受學習轉化為主動參與學習,新課程所倡導的是探究性的學習方式,而非機械性地記憶。因此教學方式要發生根本性的轉變,學生不再是單純的學習者,更是知識的發現者,而教師要體現的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作用,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學會探究式學習。在學生在自主觀察、實驗或討論時,教師積極旁觀,不是直接給出正確答案,而是引導學生多方面考慮問題,充分發揮想象力,給學生充分的學習過程體驗,獨立完成對問題的探索。教師作為學習的促進者,是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對教師角色提出的新要求,學習型社會需要的是愛學習和會學習的人,而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
三"教師作為課程的開發者
開發課程一直以來被認為是專家團隊的主要工作,而在校的教師往往充當的是開發后的課程實施者,對如何開發課程和課程評價,教師們知之甚少,這是由自上而下的課程開發模式所決定的。由于這種落后的課程開發模式,產生了實踐上的眾多問題,一方面教師對課程開發的積極性不高,影響到了課程的推廣。而教師又是學生和課程實施之間的紐帶,因此課程實施的效果取決于教師對課程的理解程度。所以課程開發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教師和學生發揮的作用,注重地方課程與課程開發的有機結合,這也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中國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導致了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因此只有教師積極參與課程開發,才能真正反映各地區教育現狀的差異。與此同時,教師的專業成長與參與課程開發相輔相成,因此教師要增強參與課程開發的意識,還要不斷提高課程開發的專業技能,在開發課程中盡其職,盡其能。
四"教師作為綜合課程的實施者
綜合課程是課程形式的一種,它是把幾門學科內容融合在一起或以某一問題為核心而組織進行知識的綜合傳遞。課程不斷趨向綜合化,這是新課程一直所倡導的,同時學科間的界限將越來越模糊。實行的新課改,它其中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如何進行綜合課程的科學設置。在傳統的分科課程中,一名教師只需要具備某一學科的相關知識,并通過一直以來的教學實踐,進行課程內容的傳授。而綜合課程,是更多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綜合課程的實施要求教師必須具有廣博的知識,具有跨學科的素養和協同教學能力。綜合課程的開設,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適應多個學科知識的綜合,更新個人的知識架構,同時淘汰傳統的教學形式,讓每一位同學都能在教學過程中得以知識的豐富。綜合課程的成功實施離不開各學科老師的緊密配合,這是因為一個老師的知識和能力是有限的,只要團結一心、互通有無,綜合課程才能得以具體的運用。綜合課程強調以學生生活為基礎,強調整體認識世界的能力,強調科學探究的精神,有利于學科知識與學生生活實踐相聯系,有利于學生融合學科知識,培養學生勤于思考、樂于動手的精神。教師必須從單一學科的傳授者向綜合課程的實施者轉化。
五"教師作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傳統的教育教學活動往往與研究活動相分離,教師只負責教學,而研究被認為是教育專家的事。實際上,教師處于教育實踐的第一線,最能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并將其進行歸類、分析,加以研究和提高。作為教師,無疑是將教學理論運用于實踐最好的使用者,為了適應教育教學的發展,更傾向于情境問題的設置,教師要不斷地豐富教育教學理論,及時解決種種現實的問題,加以理論上的創新,及時進行總結,從而逐步實現教學理論的升華,使之趨向完善化。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