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提出人本主義教學理念對傳統的教學模式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本文就通過人本主義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路徑分析,以期拋磚引玉,引起廣大教育者對此問題的研究、探討。
【關鍵詞】人本主義""高中地理""運用路徑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3-0101-01
人本主義興起于20世紀的美國,最初運用在心理學領域,后來才逐漸向教育界延伸,由心理學的“以來訪者為中心”轉變為教育中的“以學生為中心”。人本主義教學觀主要倡導的是教學中的自由性,教師將課堂教學的主體返還給學生,以引導者和組織者的身份組織教學,因材施教,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發掘學生潛在的能力和社會價值,從而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加強人本主義教學思想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已成為有效提升地理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之一。
一"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
“發展觀”是人本主義教育觀念的核心,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十分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以及社會的長遠發展,做到短期效益與長期效益的有效結合。在讓學生形成對客觀世界認知、理解的同時,掌握“怎么做”和“如何認識”的規律性問題;而在教學中融入人本主義的教學觀念,則是在此基礎之上讓學生知道“該不該做”和“能不能做”,具有高度的人文精神。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通常只會注重對學生知識、技能的“雙基”教學,忽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內在需求,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地理方面的學習成效和情感素養的提升。因此,教師在人本主義教學觀的指導下,必須要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首先,在地理知識和技能的教學中,加強對學生智力發展的培養,積極形成學生良好的個人品德和健康陽光的心理素質。換言之,在高中的地理課堂教學中,不僅要有理論知識的傳播與接收,更應有教師和學生之間語言、思想的溝通,讓學生在認識客觀事物的基礎之上,樹立起正確的道德觀念和是非觀念。其次,高中的地理教學必須要做到面向班級的全體成員,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能力水平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地理教學與高中其他學習科目有所不同的是,學生的學習成果基本上不會受到智力因素的影響,學習的優劣之分也只是源于個性觀念上的不同。因此,教師在教學環節中,要始終保持對每一個學生的公平性、公正性,讓學生能充分表達出具有個性化的觀點,明確了解個人存在于世界上的意義和自我價值,從而不斷地提升自我的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
二"形成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人本主義教學觀不僅將學生視為教學的主體,更提出學生本性的善良和積極向上的重要理論知識。馬洛斯的觀點認為,一個健康的兒童對自身的發展和成才都具有較強的積極性。教育只是實現他們對自身要求的一種有效措施,所以,傳統教學中的“滿堂灌”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則會明顯降低學生自我提升的質量。以人本主義為教師地理教學的指導思想,也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保證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尊重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和個性化差異。在地理教學的相關教案的選擇上也要時刻以激發學生內在學習精神為主,實施一系列與學生認知特點相符合的多樣化教學方式,主要有探究式教學方法、學生自主整合學習教學方法、合作式對話教學方法等。以高中地理教學的情境式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充分地利用好實驗、圖表來進行教學,甚至可以有效利用高中的其他科目來進行教學輔助。如在地理環境的地區差異性的學習中,教師就可以以中文詩詞來進行話題引入,讓學生結合對“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理解過程中學習相關的地理知識。教師也可以在對一些區域中所形成的特殊地理環境進行多媒體圖片展示或紀錄片播放,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增強學生對地形地貌形成的理解、認識。除了課堂教學之外,教師還可以積極組織一些課外實踐教學活動,讓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到地理知識的學習之中,從生活中獲取知識,也將知識反饋于生活,實現優質的教學效果。
三"加強師生的情感化關系
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除了生生關系,最為主要的、對教學效果影響最大的關系便是師生之間的特殊人際關系——以情感認知為主要的溝通交流渠道而最終實現以學生各方面素質能力提升的傾斜性關系。因此,教師在地理教學中要堅持以促進師生之間的和諧關系為基礎,不斷做到以實際行動和真實情感來對學生的方方面面加以關心,及時贊揚和肯定學生學習的進步,從而促進學生自覺地對學習產生興趣,不斷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以學生為師,在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能力的基礎之上,不恥下問,向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討教,正所謂“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其次,教師要與學生建立一種特殊的好友關系,也就是強調師生之間的平等性。教師不僅要在學習上幫助學生成才,更要幫助學生社會生活上健康成長。最后,嚴格要求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學習,其中,教師要把握好嚴格的“度”。例如在教師和學生存在分歧的時候,教師及時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指正,而無須完全要求學生跟隨著教師自己的想法或教學的標準答案。
人本主義作為我國教育領域中的一種新興理論,對高中的地理的高效教學存在著諸多的借鑒意義。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過分地強調以學生為主的人性化教育,則也會造成學生認識和情感上的偏頗,反而不利于學生的成才。因此,在人本教學觀念下,教師要特別注重“度”的把握。
參考文獻
[1]宮作民.地理課程改革的核心——“以人為本”[J].地理教育,2011(3)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