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歷史是一門融匯中外、貫通古今而內容豐富的學科。對初中生而言,學習歷史就必須掌握歷史知識,形成和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如何讓學生高效、準確地掌握歷史知識,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和經驗,以人教版部分歷史知識為例,談一談掌握初中歷史知識的技巧。
【關鍵詞】初中歷史""歷史知識""掌握""技巧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3-0108-01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歷史使人智慧。”初中歷史是一門融匯中外、貫通古今、內容豐富的學科。對于初中生而言,學習歷史就必須掌握歷史知識,形成和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古希臘埃斯庫羅斯曾說:“記憶乃智慧之母。”準確掌握初中歷史知識是學好歷史的第一步,但往往很多學生把掌握變成了死記、硬背,浪費了大量時間,記住的知識卻很少,學習效率很低。要使學生高效、準確地掌握歷史知識,必須充分發揮他們的眼、鼻、耳、口等各種器官作用,相互協作、互相配合,有力地抓住事物的本質屬性、內在關聯以及相關歷史事物的理性認識,才能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下面就結合本人多年的教學實踐和經驗,以人教版部分歷史知識為例,談一談掌握初中歷史知識的技巧。
一"濃縮精簡法
掌握和運用歷史知識,是歷史思維能力的結晶。要抓住構成知識的基本內容,選擇能夠著力說明問題實質的材料,進行綜合分析、歸納總結,力求做到言簡意賅,內容準確,要點齊全。濃縮精簡法就是依據歷史知識的主要內容,緊扣關鍵字詞,把復雜、繁多的內容進行凝練、壓縮和整理。
如“鴉片戰爭”一課教學中,“1842年,英國侵略者強迫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中英《南京條約》。條約規定: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濃縮精簡成“割地、賠款、開商、關稅”;再如,中日《馬關條約》的內容,“清政府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及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增辟通商口岸等。”我們掌握記憶時,可將其簡化成“割三島、賠兩億、設工廠、開口岸”。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印象,便于記憶,同時提高對知識的理解能力。
二"口訣記憶法
初中歷史知識融匯中外、貫通古今、內容豐富。如果將一些枯燥煩瑣的歷史知識編成口訣、歌訣、順口溜等方式來記憶,記憶起來既生動有趣,又朗朗上口,不易忘記。
如“春秋戰國的紛爭”一課教學中,教師在課堂小結時,可以利用歌訣結尾,“齊國君王齊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為口號,第一霸主逞威風。第二霸主晉文公,城濮之戰稱英雄,‘退避三舍’誘楚軍,大敗楚軍城濮中。齊楚燕韓趙魏秦,戰國七雄多戰爭,齊王軍師名孫臏,圍魏救趙戰桂陵,前260戰又起,秦趙之間戰長平,趙括紙上來談兵,四十六天糧草盡,趙軍大敗秦軍勝,從此六國難抗衡。”再如,“鴉片戰爭”一課中,在課堂總結時,課件中展示“十九世紀上半期,英國鴉片牟暴利,鴉片輸入中國后,中國貧弱更加劇。1839年林則徐,虎門銷煙長志氣,銷煙200多萬斤,民族英雄后人記。”通過口訣法,把一節課所學的內容歸納成幾句朗朗上口的順口溜,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提高學生理解記憶的能力。
三"數字歸納記憶法
在初中歷史學習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年代,某某年發生某某歷史事件,感到這些年代最難記。如果采用數字歸納法,將所需記憶的內容按照數字特征進行歸納,然后分門別類地記住所在年代的歷史內容,就可以記活、記牢。
采用連續數字記憶:1916年,法國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919年,法國巴黎和會召開;1920年,國際聯盟建立;1921年,華盛頓會議召開。采用間隔等差數字記憶:1911年武昌起義,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護國運動,1917年護法戰爭。又如,在“侵略與反抗”一單元學習中,發生在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可數字歸納為“五三二一”來記憶。即:四次重大戰爭──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三個主要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兩次農民運動──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一條主線──中國是怎樣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
四"諧音記憶法
針對一些特殊的歷史事件和人物,我們可以采用諧音記憶法,把某一歷史知識的幾個關鍵知識點通過讀音相近或相同的字進行有機聯系,以達到記憶的效果。
例如,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于1894年,可以諧音記成:“一拔就死”。再如,1683年,清軍進入臺灣,可以諧音記成“清軍入臺,一路爬山”。又如,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的主要領導人有周恩來、賀龍、朱德、葉挺、劉伯承。可以諧音記成“劉葉煮粥喝”。通過諧音記憶法,有趣生動地將知識轉化成自己通俗易記的語言,大大調動學生學習熱情,激發學習興趣。
歷史知識需要記憶的有很多,而僅靠死記硬背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在歷史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總結和琢磨掌握技巧,只有這樣歷史教學才會事半功倍。總之,“記憶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需要教師善于傳授和引導,讓學生“會學”“樂學”“愛學”。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