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因數與倍數》12~13頁內容。
〖教學目標〗
第一,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因數和倍數的意義,會判斷一個數是不是另一個數的因數或倍數;能較熟練地掌握一個數因數的方法。
第二,過程和方法目標。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通過具體情境滲透建模思想及有序尋找的數學方法。
第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探索意識以及熱愛數學學習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因數和倍數的含義。
〖教學難點〗
不重復、不遺漏地求出一個數的因數。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套。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平時喜歡看小品嗎?向你們打聽一個人,小沈陽認識嗎?喜歡他嗎?(生:略)
師:小沈陽非常搞笑,不光你們喜歡,我也特別喜歡,再打聽一個人,趙本山知道不?(生:略)
師:知道趙本山與小沈陽什么關系嗎?
說說看誰是誰的師傅?誰是誰的徒弟?如果小沈陽來我們學校,我向大家介紹說:這是徒弟小沈陽?別人能不能聽明白他和趙本山的關系?你覺得該怎樣介紹?在打聽一個人:大崔老師認識嗎?我來正式介紹一下,我就是大崔老師,今天來給大家上課,我們之間就建立了師生關系,那誰是誰的老師,誰又是誰的學生呢?人與人之間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關系,數與數之間其實也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關系,這節課我要研究的就是兩個數之間的一種關系,板書:因數與倍數。為了方便研究,我們今天研究的數都是自然數,而且不包括0。
二"探究新知
1.復習積是6、8、9的乘法口訣
師:乘法口訣還記得嗎?我們用拍手的形式來復習一下積是6、8、9的乘法口訣.
師:記口訣我們都從1幾記起,按順序背誦出來。如果寫積是12的乘法算式,你能從1乘幾也按順序說起嗎?思考一下。
隨學生的回答板書:1×12=12、2×6=12,3×4=12
2.探究因數與倍數的意義,建構因數倍數模型
一問:看大屏幕,看看從中你有什么收獲?
師:(指板書)別小看這些算式,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全在這里面。不信以2×6=12為例,看大屏幕,看看從中你有什么收獲?
(知識窗“2×6=12,2和6是12的因數,12是2的倍數,也是6的倍數。”)
二問:你讀到的能給別人講明白嗎?
三問:說得非常熱烈,不看答案還能不能講?(課件隱去知識窗中的內容)
四問:換個乘法算式還能不能找出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
五問:數數看12的因數有幾對?共有幾個?(3對)
3.探求一個數因數的方法
師:如果只給你一個數,你能想出它的所有因數嗎?
生:能。
師:關鍵是不能漏掉,也不能重復。我們先試一個18,根據你前邊的學習經驗,先獨立想一想我要怎么找才能不遺漏、不重復地找全?(學生思考)
師:有想法了嗎?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交流,如果經過大家的討論可行的話,再在答題紙上寫出18的因數。
學生小組合作交流,完成答題紙上的第一題。
教師收集典型方法,板書:
方法一:1、2、3、6、9、18。
方法二:1、18、2、9、3、6。
方法三:不全或無序的
師:說一說怎么找的?
想18的乘法。板書:("")×("")=18
師:大家有問題要問他們嗎?我有個疑問可以幫我解答一下嗎?怎么就知道找全了呢?
師總結:從你們的回答中我聽出了4個字,有序尋找。板書:有序尋找。找誰的因數就想積是誰的乘法,一對一對地找,媒體配合演示,從1找起,找到1就找到了18,1后是2,找到2……
師:一個數的因數除了向同學們那樣表示還可以用集合圈的形式表示。(媒體演示集合圈表示一個數的因數。)
4.緩解疲勞、鞏固練習
游戲一:對口令。
師:休息一會,做個游戲行嗎?對口令會不會?
找6、36的因數。
游戲二:搶答。
11的因數有幾個?13的因數都有誰?
5.探究一個數因數的特點
(課件展示:18的因數:1、2、3、6、9、18;6的因數:1、2、3、6;36的因數:1、2、3、4、6、9、12、18、36;11的因數:1、11;13的因數:1、13。)
師:先玩到這兒,看大屏幕,這些是剛剛我們練習過的數,觀察比較看看一個數的因數有什么特點?不著急舉手回答,看你的想法能不能幫你解決屏幕上的問題:
〖課件出示〗
一個數的最小因數是(""),最大因數是("")。一個數因數的個數是("")。
〔責任編輯:林勁〕
n:'? gt; ; c ??~ ?? 0,0,0); font-size:9.5000pt;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 gt;5~14分。它雖然沒有數列、三角函數、圓錐曲線出現的頻率高,但這部分內容涉及的知識面廣,靈活性強,學生比較容易混淆,比較容易失分。要解決三角形的“四心”問題,首先是尋找突破點,將已知的條件轉化到“四心”的概念性質中,其中會涉及向量、坐標、幾何等方面的綜合知識,這類題目有多種解題方法,有待進一步探討。
三角形的“四心”內容是三角形的重要知識點,也是解析幾何的難點,這類問題涉及的知識面廣,富有挑戰性,是考查學生能力的好題,本文對三角形“四心”進行了粗淺的探討,旨在總結規律,幫助解題。
〔責任編輯:林勁〕
??? 4 a gt; ??~ ?? le=\"mso-spacerun:'yes'; color:rgb(0,0,0); font-style:italic; font-size:9.5000pt; font-family:'方正書宋簡體'; \" gt;q≠0),Sn=kqn-k(q≠0,q≠1)等較多的數列性質。最重要的數列公式更要牢固掌握,這也是解決數列求和問題的基礎。例如{an}為等差數列:an=a1+
(n-1)d,
。{bn}為等比數列:
bn=b1qn-1(q≠1);
(q≠1)。
此外,還要注重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讓學生能夠洞察問題的本質,能夠建立起相應的數學模型,將簡單個例普遍化。
二"利用數列基本公式進行求和
在牢固掌握數列知識的基礎上,遇到數列求和問題時,可首先分析是否可以套用公式進行解答,是數列求和問題中較為容易的一類。在利用數列基本公式進行數列求和時,要注意公式的準確性,如果公式不正確,答案自然也南轅北轍。因此,學生一定要認真記憶公式。例如,下面的問題就可以采用公式進行求和。
求和:(1)
;(2)Sn=(x+
)2+
;(3)求數列1,3+4,5+6+7,
7+8+9+10,…前n項和Sn。
思路分析:通過分組,直接用公式求和。
解:(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