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立足于新課改的現實要求,分析承擔著教師和管理者雙重身份的班主任的社會角色,并給出合理的意見。總體來說,班主任必須做到以下兩個方面:(1)作為管理者的功能轉換——由刻板的教書匠向專業化學習型的管理者轉化;(2)作為教師的功能轉換——灌輸式教育向啟發式教育轉化。
【關鍵詞】新課改""角色功能""轉變
【中圖分類號】G6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3-0163-02
作為教育制度和教學管理制度的直接實踐者,班主任在教學過程中擔任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特別是在我國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當今社會的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基礎教育,特別是中學的基礎教育工作,已經被提到現實的思考和改革之中。在這項改革中,班主任對教育理念的適應能力、教育手段的創新能力、教育方法的接受能力將是決定性的因素。
一"新課改的現實要求
1.班級教育的社會化
在新課改的過程中,在新課程教育理念的要求下,班主任必須認清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必須意識到自己既是各種教育理念的實踐者,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的協調者。這種教育理念不僅來自專家學者的理論,更來自于各科任課教師、學生、家長在教育過程中的經驗總結,所以班主任應加強班級教育的社會化,聽取多方意見,根據班上的實際情況,制定出適合本班發展的制度,適合學生的發展。為此,作為教育社會化的首要人物,班主任必須在新課改的教育理念下積極主動地聯系和學習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積極主動地和任課教師、學生家長聯系,共同探討班級管理的對策和方法,聽取他們的意見,以形成合力,發揮教育資源的最大整合,使班級的教學和管理工作得到社會大眾的支持和認可,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有機地統一起來,形成對學生素質教育的最大保證。
2.班級管理的自主化
新課改理念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方法具體到班級管理上就是要提倡自主化管理。
這里的自主化管理指的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學生觀和教師觀的有機結合。以學生為主體,要求班主任把各項工作的出發點都放在學生身上,開展班上的管理工作,為學生健康營造條件,以達到自主化管理的目的。再者,要激發學生積極地參與班級管理的工作中去,學生的事情學生自己管,班主任起協調作用,但這并不意味著班主任可以弱化自己的管理工作,放手讓學生們自己去管理自己。班主任應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承擔新的責任。只有把自己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才能真正管理好、處理好本班的日常工作。
3.班主任功能的多元化
隨著教育教學新理念的逐步深入,班主任的功能也由原來的單一化逐步向多元化轉變,由傳統的經驗型管理向科研型管理轉變,由權威管理向對話管理轉變,由規則管理向商約式管理轉變。
班主任應根據學生的不同,因勢利導。著眼于發展學生的自我能動性和自我約束力,學生內化學校的管理制度和章程,實現教育過程的最優化和品德教育的實效性。班主任功能的多元化是當今社會和時代發展的客觀要求,是學生教育教學工作發展的科學必然,班主任應積極地適應轉變,當好學生的參謀和助手。
二"新課改下的角色功能轉換
1.作為管理者的功能轉換——由刻板的教書匠向專業化學習型的管理者轉化
現代社會提倡終身學習,培養學習型人才。現在教師不再是傳統教育方式、教育理念、教育內容的守舊者,而是知識和方法的研究者和創新者,這樣才不會陷入因重復教學而陷入無聊和僵化的教學模式中去。教師應從教學實踐中找到屬于自己的自尊和快樂。主要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實施:
第一,加強專業職業情操。師德,也就是教師的專業職業情操是一個教師的必備的素質,在新課改的歷史條件下顯得格外重要。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責于人”,“以身立教,為人師表”;江澤民同志也說過:“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為人師表。”這就要求班主任一定要對工作充滿信心和興趣,不僅對學生負責,也要對自己負責。愛崗敬業、尊重學生、努力進取、以身作則,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和人格魅力去感召學生、鼓勵學生,做好學生的精神支柱。
第二,完善自身專業知識的儲備。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多重角色要求班主任有良好的專業課素養和扎實的專業課知識。同樣,自身專業知識也是一個教師立足的關鍵因素。擁有良好的知識儲備,不僅是一個教師的本職要求,更是一個教師利用課堂樹立威信的關鍵。教師可以利用專業知識管理班級、管理學生,達到從經驗型教師到學習型教師的根本轉變。
第三,提高專業技能。這里的專業技能主要指的是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以及社會性溝通的能力。專業技能是一個教師在現代條件必備的素質,熟練地使用軟件,以PPT為教學平臺,從而豐富課堂秩序和氣氛,提高教學的質量。另外,必須學會正面教育與反面教育、大眾教育和個別教育相結合,以及學生、任課教師、家長三者相結合,以促進學生素質教學的能力,并和不同的教育力量相溝通,達到教育效果
的最大化。
2.作為教師的功能轉換——灌輸式教育向啟發式教育轉化
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起著主導的作用。隨著新課改理念的不斷深化,教師的功能隨之也發生著轉變,必須在教育教學的理念、行為、方式方法上適應新課改的內容要求,重新定位屬于自己的角色功能。
第一,提倡個性化的教學模式。新課改和新教材在拓寬教師創新發展的空間和眼界同時,也使教師的個性化教學成為可能,新課改要求教師注重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終身學習和個性差異的宗旨。創造教學情境,形成自己個性化教育教學風格的能力,首先要營造一個平等、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打破教師中心論;其次教學設計要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讓學生全面融入教學環境中去,去體會知識、認識知識,提高自己的水平。
第二,貫徹以素質教育為主的教學目的。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質教育動力機制主要包括三個環節,首先,動力源開發環節,即激發人們對素質發展的內在需求,特別是引導人們將單純的、片面的文憑需求變為著重對素質的追求;其次,動力轉化環節,將對優良素質的需要這一潛在形態的動力轉化為追求優良素質的現實動力,轉化為參與素質教育的實際行動;最后,動力反饋環節,指整個動力機制輸出結果對動力機制運行產生影響的過程,通過反饋,動力主體可以獲得有關信息,從而對自身動力的方向、強度、持久性等做相應的調整。教師應在教學的實際工作中積極主動地打開學生的動力源,使他們主動、積極地面對學習、知識、人生,為他們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條件。
總之,在新課改的歷史條件下,班主任必須更新觀念、強化自己的專業技能,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找準自己在新形勢下的位置,轉變角色功能,不斷地適合時代的發展要求,為社會主義教育現代化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顧明遠主編.教育大辭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
[3]鄧志偉主編.新課程與教師專業發展[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4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