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發展的活動。種植課堂教學心理教育的滲透則指教師在專業課堂教學過程中,自覺地、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學理論和技術,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促進課堂學習認識、情感與行為技能發展的活動。
【關鍵詞】心理健康""種植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3-0188-01
學校心理教育是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發展的活動。種植課堂教學心理教育的滲透是指教師在專業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自覺地、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學理論和技術,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促進課堂學習認識、情感與行為技能發展的活動。那么,在種植專業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種植專業教師值得思考的首要內容。
一"利用教學活動設計,營造健康學習氛圍
職業中學的學生經過中考的洗禮,成績大多不盡如人意,學生常常會情緒抑郁、退縮自卑、多疑,甚至會有逃避、自暴自棄等不良行為。教師在課堂上要及時疏導學生心理,在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才能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教學準備中不僅要備教材、備教法、更要備學生。要走進學生的心理環境,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寬松、和諧、民主健康的氛圍,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能力、情感、思想方面均有提高。
如在教學控制植物生長發育的途徑這部分內容時,先在課前讓學生查找資料,尋求日常生活中人工如何改善環境條件。課堂上學生分組合作,自我出題,共同討論,每個學生都大膽發言,他們提出:(1)我們應該如何利用環境資源?(2)如何增強和完善光照條件?(3)人工補光的措施有哪些?(4)日常生活采用什么方法來進行溫度的調控?……將課堂真正交給了學生,教學任務就能得到順利完成。課后學生自我總結,每個人都陽光開朗,也更加團結自信。
二"挖掘教學內容信息,實現自我價值發展
教學是一門藝術,課堂教學不光是知識目標的傳授、能力目標的培養,更是情感教育的陣地,在教學中我們要變“知識為本”為“以人為本”。在育種知識雜交的介紹中,通過對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袁隆平的介紹,讓學生懂得成功需要付出努力,懂得中國這些能人曾為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做出貢獻,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如在講授土壤資源的開發與保護時,針對中國土壤資源的特點進行分析,指出自然資源的豐富多彩,獨具特色,有效激發學生愛家鄉、愛祖國,將來建設家鄉的熱情,樹立學好專業的信心,讓學生走出狹隘、自私的心理陰影,懂得自然資源需要保護,需要開發改良,于是學生有了運用所學知識服務社會的欲望,開始編排自己對于低產土壤改良的方案,在書寫職業規劃中學生提高了自我價值的認識,有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想法,開始有了改變自我的沖動。
三"捕捉心理教育素材,發掘學生閃光內涵
羅斯塔爾效應告訴我們:當我們換一種角度改變對學生的看法,就一定會產生另外一種全新的教育效果。作為教師要在合適的時機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更好地利用他們的潛在能力。如每節課都要給學生以微笑,對學生的發言及時給予贊揚,對他們的每一個進步要不失時機地給予肯定,對每個學生都要充滿期待,相信每位同學都能成功,把成功的榜樣貫穿于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從心理上對自己重新定位,懂得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能夠十分清醒地認識自己的水平,對自己有充分的自信,認清與他人之間的距離,確定更切合實際的目標,既不好高騖遠,也不妄自菲薄,擺正自己的位置。
四"寓愛于課堂教學中,打造高效教學成果
博愛之心能使心理氛圍美麗和純潔,它會希望所有人快樂,它會排斥丑陋和骯臟,會遠離自私和霸道,會存儲美麗與純潔。當代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真正的教育者不僅傳授真理,而且會向自己的學生傳授對待真理的態度,激發他們對善良事物受到鼓舞和欽佩的情感,對于邪惡事物不可容忍的態度。”
課堂,應該是生機盎然、妙趣橫生、充滿人文精神的課堂,作為老師在授予學生知識、技能、發展智力和創造力的同時,更應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努力使課堂教學過程成為一種學生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努力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并不是毫無瑕疵的人。但正如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所說:“一個健康的人,他不小心跌倒,跌倒了他會馬上站起,勇敢地擺脫可能或已有的困擾,不論那是什么樣的問題,一定會尋求解決的途徑。”
少年時期所受的教育,不光會對他們這一時段產生影響,而且會影響到他們的一生。教師通過思想引導、學業輔導、心理疏導等多種形式營造心理健康、教育寬松和諧的氛圍,用知識去填補學生小小的心靈,用行為去引導他們做人的航向,在種植專業學科教學中進行最佳的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對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及走向健康人生都能起到積極作用。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