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學校五步教學法的推廣、實施、深入研究,本文結合職高物理教學的實際,淺談一下其作用。
【關鍵詞】物理教學""五步教學法""以案導學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3-0191-01
五步教學法,也就是導學議練教學,是一種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在中學各科教學中,導學議練教學模式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遠大的發展前途。在信息化社會,一個人的知識是需要經常更新的。學校學習不過是為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這個基礎既需要一些必要的事實和結論方面的知識,更需要形成學生能獨立獲取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引導學生掌握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比掌握學習結果更重要。導學議練教學模式較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
“導、學、議、練”中的“學”和“議”是本模式的核心內容。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探究學習能力及創新能力是“導、學、議、練”教學方法的核心。準確確定學習目標是“導、學、議、練”教學方法的關鍵。學習目標既是教師要掌握的,同時也是學生必須要明確的。沒有學習目標的教學活動是盲目的教學活動,同時會降低課堂教學效果。
圍繞“導學案”,先學后教、問題教學、導學導練、當堂達標。“學案”引導自學,使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前,課上用“導學案”代替教案導學,達到“導學議練”教學思想宏觀指導下的物理課堂教學模式。基本具有以下環節:以“學案”自學→以“導學案”導學→信息反饋→組織討論→精講點撥→當堂達標→扣標整合→拓展創新。
一"依據學生自學情況,進行以案導學
課前下發“學案”后,學生據此進行預習自學,課上老師可根據學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饋,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和學情,指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實現會學。學生以“學案”為依據,以學習目標、學習重點難點為主攻方向,主動查閱教材、工具書,做實驗,思考問題,分析解決問題,在嘗試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如在牛頓第二定律一章的教學中,為使學生較好地掌握定律中加速度和力的關系及各物理量的物理意義,應先將有關概念作為預備知識總結歸納,如力的概念、合力與分力的概念、加速度概念及牛頓第一定律等,以掃除定律學習中的外圍障礙,再進行定律的實驗和理論討論。
二"勤做實驗,依據疑難信息反饋,組織討論,嘗試解疑
“導學案”一開始把“溫故知新”作為復習鞏固舊知識的前提,要求學生通過“學案”中的問題去解決,并給予學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時間。找到新知識的切入點搞好新舊知識的銜接,有利于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學生在嘗試中遇到困難就會主動地自學課本和接受教師的指導。有針對性地結合問題探究并充分調動優秀學生的帶動作用,多角度、多層次的辨析,盡可能地互相啟發,消化個體疑點。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完成每個課題的學習任務。得出正確的結論,使學生主動構建自身發展所需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教師巧妙設疑或學生質疑的前提下引導學生進行“議”,從事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學習方法。物理學是一門實驗學科,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盡量多安排一些實驗,并注意提高實驗效果。如在學習重心的位置與物體的形狀有關時,拿一段直鐵絲,同學們很容易回答出鐵絲的重心在這段鐵絲的正中間;再把這段鐵絲彎成一個圓環,用懸掛法測出圓環的重心在圓環的中心。通過這個實驗使同學們很容易得出物體的重心位置與形狀有關、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的結論。
三"根據討論反饋,教師精講點撥,學生歸納總結
對于難度較大的傾向性問題,抓住要害、講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問題為案例,由個別問題上升到一般規律,以起到觸類旁通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歸納出新舊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系,構建知識網絡,從而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如在機械振動和機械波一章的討論上,學生對波明顯衍射的條件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此時教師就必須講清楚物理概念和規律。
四"當堂測試,知識遷移拓展
緊扣目標,當堂訓練,限時限量,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搜集答題信息,出示參考答案,小組討論,教師講評,重點展示解題的思維過程。針對學生達標訓練中出現的問題,待教師及時矯正后,可即時補充練習題,給學生內化整理的機會,面向全體,挖掘每個學生的最大潛能,逐層分化,立足教材,超越教材,以開放的學習思路,拓展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從而把新知識納入到個體的認知結構中,進而形成個體的創新能力。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科學思想與方法,同時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當然,教師要靈活把握,具有一定的調控能力,控制教學進程。
當然,五步教學法教學模式是一個開放的體系,需要不斷的改進和更新。教師在教學中繼續努力,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更深層次地把握教學規律;同時在實踐中大膽創新,使整個教學管理模式更趨完善。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