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提示:以下驗方僅供參考,必須要在專業醫生的辯證之下才可以選用,一般情況下,每人身體情況并不相同,所有驗方也有差異,請務必遵醫囑。
治頸椎病驗方
【組成】葛根、白芍各30克,威靈仙15克,木瓜、姜黃、甘草各1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早、晚各服1次)。
【功用】祛風除濕,緩急止痛。
【主治】頸椎病。
【療效】屢用屢驗,療效頗佳。
姜汁蜂蜜妙治咳嗽
【組成】 生姜、蜂蜜。
【用法 】取生姜30—50克,搗爛取汁為一份,再加蜂蜜四份,即為一日成人量(兒童酌減)。按此比例混勻于碗中,再置鍋內隔水蒸熱約10分鐘,早晚兩次分服,連用兩天。
【主治】風寒或虛寒咳嗽,咯稀白痰或少痰,咽喉發癢,或咳嗽夜甚,無論新久咳,凡見上癥者均可用之。
【功效】 散寒補中,化痰止咳
生發藥酒
【處方】芝麻花60克,雞冠花60克,撕碎,加白酒500毫升,密封浸泡十五天,過濾,藥酒加樟腦1.5克,溶化,備用。
【用法】以藥棉蘸藥酒涂搽脫發處,每日數次。
【作用】活血生發,止癢。
【適應癥】神經性脫發,脂溢性皮炎,斑禿等。
補腎合劑
【藥物】制附子10-30克(先煎半小時),補骨脂 10-15 克,菟絲子、山藥、枸杞、麥冬各 15-30 克,五味子、杏仁、米殼各10 克,黨參、黃芪、仙鶴草各 20-30 克,牛蒡子 9 克,核桃(去殼)3 枚。
【用法】每天 1 劑,水煎早晚分服。
【療效】此方治療腎虛型慢性支氣管炎有特效。
哮喘貼臍方
【藥物】 麻黃、吳茱萸、白芥子各等份。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加姜汁少許搗成糊狀備用。用時將藥塞入患者臍孔內,壓緊按平,外以膠布固定,2天換藥1次。
【療效】此方治療寒性哮喘,一般10-15天可痊愈。
腳氣病
【藥物】吳茱萸一兩(炒糊),白礬一錢(共壓成細粉)
【用法】先將薄荷一把放入水中燒開,待溫時洗腳、涼干,再將藥末分成三份,用雞蛋清調合成糊,涂病位處。
【用量】每日一次,三次全愈。
扁桃體發炎永不復發
【秘方】蜈蚣一條,雞蛋一只。
【用法】置于火上或鐵鍋上焙干搟成面,拿一個生雞蛋打一小口將蜈蚣面放進雞蛋內,上鍋隔水將雞蛋蒸熟,然后剝皮吃掉整個雞蛋。
【方解】此方專治扁桃體炎,乃一位老中醫祖傳秘方。
【療效】小孩用了永不再犯,成人用了最少管兩三年不犯。
支氣管哮喘
【主要癥狀】支氣管哮喘是呼吸道一種常見病,臨床上雖類型有別,但其共同特點為呼吸不暢,張口抬肩,喘不能臥,或伴有痰癥等。
【驗方】山花椒樹皮一把,豬肉一斤。
【用法】先將豬肉煮熟撈出,把花椒樹皮洗凈放入肉湯內煮二小時,撈出樹皮吃肉湯。每日三次,每次一盅。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主要癥狀】經常胃疼不適,腹滿吐酸,嚴重時吐血,有的大便呈黑色(血便)等。
【驗方】烏賊骨70克,五靈脂20克,甘草10克。
【用法】上方共研細粉.日服三次,每次一至二錢。
腸炎
【主要癥狀】惡心,嘔吐、腹疼、腹瀉等,重者有發燒。但無膿血下墜感。
【驗方】黑山楂一兩,茄棵根一兩,紅糖一兩。
【用法】水煎服。
疔瘡方
【組成】龍眼肉62g、生地62g、蓖麻油62g、冰片3g、地枯草31g、蟾酥3g。
【制法】以上各藥搗爛攔勻為丸,如黃豆大,貯瓶備用。
【主治】疔瘡及一切瘡證。
【用法】將丸子壓扁貼在瘡上,外貼膏藥。
慢性腎炎
【組成】黨參15克、茯苓9克、山藥15克、薏苡仁15克、扁豆12克、芡實9克、蓮子9克、陳皮6克、砂仁6克 、香附9克、炙甘草9克、肉蓯蓉9克、菟絲子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氣管炎
【組成】木鱉子一錢,炒桃仁、白胡椒各七粒,研成細末
【用法】用白皮雞蛋清調和,貼腳心,男左女右,臥床休息十五個小時
【療效】流汗一次即好,如不流汗,可進行二至三次。
灰指甲
【用料】獨瓣大蒜(即那種沒有分瓣的蒜,整個蒜就只有一瓣)。
【用法】將治灰指甲偏方搗爛成糊狀,加入灰指甲治療米醋調勻,用治灰指甲的偏方蘸涂于指甲上及周圍,快速治療灰指甲偏方早晚各一次,20分鐘后洗掉。
【功效】用于治療灰指甲有奇效。
玉米棒石榴皮治腹瀉
【組成】將500克玉米棒、120克新石榴皮(老皮用量加倍)用砂鍋焙黃,研末,過籮,裝入瓶內備用。
【用法】每次服9克,日服3次
【療效】對消化不良所致腹瀉療效顯著。
胃下垂外敷療法
【組成】蓖麻仁50克、五倍子50克,共搗爛備用。
【用法】每次取上藥5克,敷于肚臍,用麝香止痛膏固定,每4天換一次藥。
【療效】一般連敷15次即可好轉。對麝香止痛膏過敏者慎用。
治手腳脫皮
【組成】艾蒿50克,柳葉50克(鮮干均可)。
【用法】放在腳盆里,放3000克水文火煮開。待溫度適宜時,將手腳放入泡洗30分鐘,涼后不要倒掉,留下次加溫繼續泡洗。
【療效】一般三次見效。